迪迦真蟋螽:螽斯也能变成光!
2021年8月,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在《动物分类学》(Zootaxa)杂志上发表论文,文中以采集自云南西双版纳大黑山的一头雌虫为模式标本和采集自普洱佛莲山的两对标本命名了蟋螽科(Gryllacrididae)真蟋螽属(𝐸𝑢𝑔𝑟𝑦𝑙𝑙𝑎𝑐𝑟𝑖𝑠)下的一个新物种:迪迦真蟋螽(𝐸𝑢𝑔𝑟𝑦𝑙𝑙𝑎𝑐𝑟𝑖𝑠 𝑡𝑖𝑔𝑎),该物种的种加词来自知名的特摄作品《迪迦奥特曼》,今年正是该作品播出25周年。文章同时首次描述了鞘真蟋螽(𝐸𝑢𝑔𝑟𝑦𝑙𝑙𝑎𝑐𝑟𝑖𝑠 cf. 𝑣𝑎𝑔𝑖𝑛𝑎𝑙𝑖𝑠)和过马山真蟋螽(𝐸𝑢𝑔𝑟𝑦𝑙𝑙𝑎𝑐𝑟𝑖𝑠 𝑔𝑢𝑜𝑚𝑎𝑠𝘩𝑎𝑛)的雄性。截止该论文发表,真蟋螽属一共有31个物种和9个亚种。
迪迦真蟋螽是一种大中型螽斯,体长可达3.53厘米,通体绿色,上颚基部为粉色,在内侧转为黑色,上颚尖端也为黑色,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前翅半透明,翅脉为绿色,基部为深褐色,后翅也是半透明的,不过翅脉为深褐色,翅膀上还带有深褐色的斑点,前足和中足的胫节上有黄色的棘刺,前足内侧和中足外侧的棘刺基部为黑色,后足股节的棘刺为黑色,胫节的棘刺为黄绿色,尖端为黑色,各足的跗节均为橙黄色,腹部黄绿色,产卵器为褐色。
迪迦真蟋螽的繁殖季在每年七月到九月。根据实验室里的观察记录,雌性迪迦真蟋螽会将产卵器探入湿润的腐烂木头中产卵,大约50天后,若虫便会从卵中孵化出来。次年四月到六月,若虫便会完全成熟。大龄若虫和成虫在面对威胁时,会将上唇部分隐藏在唇基中,以露出带有锯齿的巨大上颚,以威胁天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