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先遣兵团入关后打了胜仗,为什么却被毛主席严厉批评?
辽沈战役之后,东野专门抽调部分主力部队组成先遣兵团,先行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8年12月,东野先遣兵团解放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区),全歼守敌六千余人,取得了入关作战的“开门红”。

但东野先遣兵团的“开门红”却没有得到上级的表扬,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军委反而严厉批评了东野先遣兵团,搞得东野先遣兵团的指挥员后来几乎不把解放密云当做此生的战绩。这又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平津战役的战略目标是全歼约五六十万人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当时中央最担心的是傅作义集团在解放军完成分割包围之前就大规模南撤,因此平津战役初期的主要目标是留住傅作义。

平津战役开始后,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包围了察哈尔省会张家口。傅作义认为东野在几个月后才会入关,在东野入关前不用特别在意华北军区,派出自己麾下最精锐的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军救援张家口。

但军委真正的计划是张家口之围吸引三十五军赶来救援,然后再派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和东北先遣兵团切断其后路。三十五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只要围住三十五军,傅作义就很难下决心大举南撤。

然而由于解放密云,东野先遣兵团没有及时切断三十五军的退路,还将东野已经入关的秘密暴露给了傅作义。于是傅作义急令三十五军退回北平,导致华北两大兵团也没能及时切断三十五军的退路。

如果三十五军逃回北平,解放军在平津战役初期就将陷入被动,而造成被动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东野先遣兵团擅自解放密云。正因如此,中央军委连发急电,严厉批评了东野先遣兵团的高级指挥员。

万幸的是,三十五军符合国民党传统地浪费了一天时间,华北第二兵团则通过惊人的急行军追上了三十五军,将三十五军堵在了新保安。东野先遣兵团也及时解放了怀来,完成了对三十五军的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