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娃家长眼里的家学渊源,破除别人家孩子的焦虑——养娃记0183

点击上方“中年惡爸”,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带娃之后会发现,群里有些孩子特别优秀。
类似于英语词汇量很高,知识很渊博之类的。
平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讲一些课外自己不太懂的内容。
咋一听,还是挺容易引起焦虑的。当然少不了攀比的心作祟。
下面的很多分析是有点酸的,看的时候得有点心理准备哦。
01 学习前置到底前置什么
学习前置很好理解。一般是指超纲学,还不是一般说的提前学。
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杀鸡用牛刀。
语文都有个积累的说法,客观来讲,课文教程的编写是有其科学性的。
毕竟要面对全国这么多的孩子,兼顾孩子的发育和成长。
才有了这样的教程体系。
比如说语文,一般家庭给孩子配个辅导教辅就已经不错了。
多一些课外的补充知识,让孩子了解更好一点。
但是,教学里面并没有让孩子做这些工作。
可见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是可以做好的。
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开始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类似《文心雕龙》,《古文观止》开始了。
似乎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与众不同,《说文解字》也会搬出来。
我们家孩子都不会可咋办,不得被卷死吗?
这个如何破解呢:
用毛主席的战略藐视,战术重视。
还可以用点精神胜利法。就是家长其实没那么专业!
我们知道,真正把文字说清楚的,从甲骨文开始,各个朝代,历史的变迁,不是一般人能讲得清楚的。
一方面量大,另外一方面存在争议。
如果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要说得很透彻,达到考试要求,并不容易。
但是讲个10多个字,100来个字,找点资料倒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容易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家长掌握的是整个文字体系。
显然不会是这样的。

02 历史的广度和深度。大部分深度是不足的
我们通常会被广度吓唬住。
比如说历史,沿袭昨天的复习心得。
一般人说到王莽的“新“朝,就已经可以在孩子面前炫耀了。
你们老师肯定不会讲这个啦,等等之类。
当然这些不会引起我们的焦虑,顶多当个故事就好了,毕竟也不考对吧。
另外会有些深入的知识点关联分析,颇有些高屋建瓴的意味。
这个时候,有点信手拈来的意思了。
如何破解呢:
沿袭上面的话题,考的没讲到,讲到不考。
老实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给孩子讲各种故事,坚持说。
一般来说,是可以把大部分历史故事讲完,也能分析出道道来的。
但其实很多所谓家学,不过是野史而已,并没有太多佐证,也不够严谨。
好在考试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很细致的。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个问题,里面有个小细节,自己知道忽略了。
应该没事,结果就考到了。
一些材料的分析完全都回答到要点不那么容易。
所以也不用为这类问题焦虑。

03 相对论,知道个名词有什么了不得吗?
一般小孩小的时候,总能看到各种绘本,各种材料普及。
于是就有那么些小孩,好像都懂,好像都明白。
什么是相对论呢。
比如我这样的半吊子,可能会说,光速恒定,超过光速就能如何如何。
但除此之外,既不知道相对论的推理过程,也不明白相对论的真正含义。
什么意思呢,最多就是个口嗨而已,大人小孩都表演一番。
如何破解呢:学过不等于学会
时间做题的时候,要见真章的。
比如说密度,这个概念,很多家长可能还记得。
自己做题还可以,但是孩子不容易转过弯来。
解题的思路,各种思维模型的建立。
又不太一样了。

04 你这就是基础不行,别听别人瞎扯
对于信心的打击,和某种焦虑的来源,还有一部分是无意的。
A:我们家孩子语文总是学不好。
B:哦,那是你们基础没打好。
B:我一直给他看xxx,给他听xxx,和他交流xxx。
A:难怪你们这么厉害,怎么做呢。
B:你听我说,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A:哇,原来是这样呀
回来发现,没法执行。但是又被深深刺激到。
一般家长是没办法看完文言文大部头的。
即使有些家学渊源,也并不是全然掌握。
倒是以前很多机构会采用类似的拉新手段。
在公开课,试听课的时候,不断炫技。
而这个时候,给孩子的断言都是不用听的。
而且容易有刻意的夸大之嫌。
这类家学不用太过于在意。

05 不可触摸的事,就不要胡思乱想了
对于那些直接参与历史,直接参与知识产生过程的家学。
旁人自然无法比,多半还是会低调一些。
少不了偶尔要出来唬人,也不用太过于在意。
毕竟最终依赖的东西不同。
也许常人还是需要教育改变什么,对于这种家学,已经不是纯粹”家学“了。
06 说来说去说什么,走自己的路,让路边叽叽喳喳滚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越是缺什么,越需要炫耀什么。
有人曾说,如果机器人有自我意识了。
可能想的是和人类玩太无聊,把自己给发射走了。
炫耀和攀比核心在于需要外界的价值评判。
那如果人家只是不小心,无意的凡尔赛呢?
那只能说,真正家学渊源还是略显低调,立人设实在太危险了。
何况孩子还没长大,人设的维护成本实在太高了。
简单来说,我们能看出来的,都不算特别强的。
终点还有段路,别自己吓自己,按自己的节奏来就好。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