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图书馆16】亚弗姆·扎——冰川下的冷火【克苏鲁神话】

不知各位小伙伴对于火这一形式都有怎样的认知?对于现代人类文明来说,火已不再是难以解释的自然之谜,更不再是某种神明的恩赐或惩罚,它在教科书上被认定为一种强烈的氧化反应。只要有可燃物、够高的温度或热以及足够的氧化剂,可燃物就可以通过燃烧反应转化为被燃烧物。但在克苏鲁神话远古地球的终北大陆希柏里尔(Hyperborea),存在着一位违背火这一形式存在规则的旧日支配者。传闻中,它是活体火焰克图格亚(Cthugha)的子嗣,在地球尚在布满岩浆与毒液时便来到了地球,并在旧神的制裁下在北极的冰山下长眠蛰伏。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克苏鲁神话生物是旧日支配者——亚弗姆·扎(Aphoom Zhah)。

特征
“亚弗姆·扎就是一团火焰,如同灰色摇曳的火光,但却是一团完全超越极地冰寒的火焰”——小说中的这句简单的描述已将亚弗姆·扎的外貌特征清晰地描述了出来。对于常人来说,几乎不可能以正常的方式看到稳定形态的亚弗姆·扎。因为当它现身时,低温组成的火焰会立刻与正常的空气发生强烈的对流效应,引发大风、雪灾等强对流天气。而这样的极端天气则会进一步壮大它的声势,从凡人视角观察亚弗姆·扎时会如同亲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而在极其有限的视野范围内,些许白得发亮的低温能量体夹杂其间,使人在这样的寒冷与刺激中无法睁开双眼。


目的
亚弗姆·扎和许多高等生命体一样,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或是其他文明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或是关注,至少并没有被任何文献或传说所记录。但结合它在希柏里尔的所作所为以及自身的特点,或许它对自身存在的环境会给予些许“改造”,即便这种“改造”可能会毁灭环境中的其他一切生物。

特点
对于亚弗姆·扎目前蛰伏在北极冰盖下方某处的情况可以有两种解释:
首先可以是遵循小说中的历史进程,亚弗姆·扎已藉由仆从沃米人(Voormis)和人类的愚蠢逃离了旧神的封印,或者同样也可以让亚弗姆·扎重新被旧神封印在了北极。之所以提及这两种情况,是因为亚弗姆·扎会呈现出不同的能力特点,下文我将分别列举这两种情景下亚弗姆·扎的特点。
已逃离旧神的封印:
对于亚弗姆·扎已逃离旧神封印的情况,驱动人类去寻找它的最根本动力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自科学文明发展以来便一直担心自己也会亲历远古恐龙时代的大冰川期,这被认为是恐龙或其他主要统治地球生物大量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以百万年甚至亿年为持续时间单位的可怕气候现象,足以督促人类成立科研小组去验证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根本原因,而这样的开头便非常适合作为模组开始的契机。

影片讲述了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即将进入第二次冰河世纪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由亚弗姆·扎的影响而降临的冰川期事件,会自其所在地北极开始形成一道终将包裹全球的巨型冰墙壁垒。即将被侵袭的区域会遭受到无视季节的寒冷风暴袭击,这种风暴并不猛烈,但每个晚上冰墙壁垒必然会吞噬一个区域,并逐渐将下一个目标区域的气温降至冰点(可参考游戏冰汽朋克中凛冬降至DLC的规则)。因此,如果调查员不推进剧情的发展,很可能会直接导致家园、或包含自身在内的大量人类迎来毁灭。
对于想要寻找亚弗姆·扎的调查员,埋藏于格陵兰岛或者流落在全球各地文物市场的沃米人文物可以作为很好的线索。在数亿年的地壳运动影响下,那些终北大陆的古老城市也可能被埋藏于北极的冰盖之下。帕拉利恩(Polarion)、姆-图兰(Mhu Thulan)、伐拉德(Varaad)、洛玛(Lorma),这些辉煌的城市遗迹除了可以给到调查员震撼心灵的复杂情感之外,同样也可以揭示亚弗姆·扎的藏匿之处。

被旧神重新封印:
相对目前地球的情况而言,亚弗姆·扎在最后一次长达数百万年的冰川期(第四纪冰川期)后已被旧神重新封印更为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沃米人的预言将是推动调查员接近亚弗姆·扎的很好切入点。
沃米人预言,世界将陷入毁天灭地的巨大灾害之中,并将有一个“救世主”被选中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任。虽说是“救世主”,但预言中的那个人并不需要拥有非凡的能力,他可能是一个最普通的打工人,也可以是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作为“救世主”的标志,这个人的胸口从小带着一块鳞片状的、如同麻风病一样的灰色。这种灰色下端较宽、自下而上逐渐收窄,从外形上看上去像是一团苍白泛灰的火苗(是火焰侠!)。
很显然,“救世主”的故事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谎言。即便被旧神封印在北极的冰山下,亚弗姆·扎也能够展现些许神力,用“局部的”、“小规模的”灾难引导“救世主”踏上旅程,完成他的“使命”。受到“宿命”的引导,被点名成为“救世主”的人将觉醒自己身份并获得“救世的方法”,比如破解了古代文明石板表达的内容或是用卓越的推理能力获得了某些事件和自己的联系。

无论调查员来到北极是为了帮助还是阻止“救世主”,或是调查员本身就是救世主,位于极寒点附近的一片玻璃质地的常年冰原和高耸入云的冰山便是他们想要找寻的目的地。冰山的山脚下,犹如恶魔嘴般的巨大裂缝和其中可怕的雕塑会指引调查员一路深入,最终会来到亚弗姆·扎幽暗凄冷的栖息地——一片巨大开阔的冰岩深渊。在深渊的底部,无数苍白的磷火若隐若现,仿佛某种活物正在注视着造访者的到来。深渊岩架前方的冰柱通向一个小型圆柱体平台,在平台上矗立着一个形似五角星的石像,石像上则雕刻着似火一般的眼睛纹章。
打破封印的方法异常简单,只需要被选中的人向前走去,拿起石像上的石质纹章折断或摔碎即可。鉴于某些缺乏勇气的人类在这一关键的步骤中往往会心生怯意,亚弗姆·扎通常会在“救世主”出现在深渊出口时便接管他的意志,并用低语和幻象操控他完成最终的解封步骤。
但也存在错误的仪式召唤出亚弗姆·扎的不完全体的情况,常见的不完全体形态为冰冷的火焰球体或是冷火之墙,这种存在往往只拥有本体的一小部分力量。它们常见的情况更像是来自于神明的某种启示,起到了向其信徒传递意志的渠道。
当然上文中的描述只是其中一种能够解开亚弗姆·扎封印的方法,各位作者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步步诱导“救世主”到达那个苦寒深渊解开亚弗姆扎的封印。

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信徒及仆从
亚弗姆·扎受到古代沃米人、冷冽者(Cold ones)和诺弗·刻(Gonph-Keh)的崇拜。这些适应寒冷居住环境的种族将亚弗姆·扎作为神明进行祭拜。而在北极的冰盖下,冷族(Men of Leng)作为另一种嗜好寒冷的种族也尽心尽力侍奉着亚弗姆·扎。作为一种对人类来说只能带来毁灭的神明来说,亚弗姆·扎并没有人类的信徒或教团。
贴上之前写的关于冷冽者的专栏文章↓


能力
如同上文中所述,亚弗姆·扎的出现通常伴随着猛烈的风暴或者暴风雪。若调查员不幸被卷入其中,则会遭受亚弗姆·扎近乎疯狂的极寒攻击,这种攻击将使一定范围内的气温降至亚弗姆·扎自身的温度。置身于范围内的调查员在所有关于敏捷与动作方面的检定都将承受一个惩罚骰。一些能够保持温度的材料或者建筑可以短时间内抵挡亚弗姆·扎的极寒攻击(同时这种攻击还会对材料或建筑本身造成一定的伤害,直至其崩坏于风雪之中),在温暖的环境或者是保暖措施下,KP可以酌情对调查员在针对亚弗姆·扎魔法的寒冷抵御上给与奖励骰。但即便如此,处于极寒环境下的调查员仍要进行一次困难体质的判定,失败时每轮将损失1D4+1点HP并临时减少5点体质,成功时则只需要每轮损失1点HP。
任何人在不幸目睹过亚弗姆·扎本尊之后有一定概率会被其施加标记,神明会用自身的力量对于困难意志检定失败的人予以启示。在很有可能发生的多次启示中,这名人类将遭受反复的理智摧残,并换取克苏鲁神话技能的增长。

在战斗中,亚弗姆·扎将使用极冻之触来攻击它所能攻击的任何目标。被攻击的目标需立刻进行一次困难体质检定,失败需投1D20来决定自身的某一部分肢体被绝对零度(约为-273.15℃或-459.67℉)瞬间冷冻碎裂。因为这些肢体部位涉及到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器官,骰运不佳调查员很可能当场死亡(速效冰箱,你值得拥有……)。
当然啦,如果检定成功的话还是有一定概率存活的,只需要损失1D10点HP和3D10点临时体质即可。不过在受到极冻之触攻击并幸存的调查员在后续治疗中需要进行一次幸运检定,失败则会永久失去此次伤害半数的体质上限和2D10点外貌 。
这里附上1D20的各个具体部位,向骰子女神祈祷的时刻到了!
出目1-3:右腿
失去右腿并损失1D6+2点HP,需要进行成功的体质检定来避免昏迷;在后续与缺失肢体相关的行动或敏捷检定中将承受惩罚骰。
出目4-6:左腿
失去左腿并损失1D6+2点HP,需要进行成功的体质检定来避免昏迷;在后续与缺失肢体相关的行动或敏捷检定中将承受惩罚骰。
出目7-10:腹部
当场死亡。
出目11-15:胸部
当场死亡。
出目16-17:右臂
失去右臂并损失1D6+2点HP,需要进行成功的体质检定来避免昏迷;在后续与缺失肢体相关的行动或敏捷检定中将承受惩罚骰。
出目18-19:左臂
失去左臂并损失1D6+2点HP,需要进行成功的体质检定来避免昏迷;在后续与缺失肢体相关的行动或敏捷检定中将承受惩罚骰。
出目20:头部
当场死亡。

跑团属性参数




总结
亚弗姆·扎的设定灵感应该是源于现实世界中对于大冰川期的研究和发现。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成因仍然没有很好的解释。这一点在剧本创作时是极为有利的,它能给亚弗姆·扎的剧本带来些许真实性和神秘感。同时,亚弗姆·扎冰墙壁垒每日推进的机制是一种非常少有的,能够让剧本创作者在保持故事宏大叙事的前提下约束、限制剧情篇幅的有利工具,并且这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意外地适合长篇战役模组那种分章节展开故事的形式。无论是创作老手还是新人创作者,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其特点,便能创作出剧本篇幅和节奏都有的放矢的优秀剧本。期望大家阅读本篇文章后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早日诞生出优秀的模组作品。


参考资料:
《The Acolyte of the Flame》Lin Carter
《malleus monstrorum》 Chaos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