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淡水鲈鱼的逆转录病毒——大眼鲈真皮肉瘤病毒(WDSV)
今天介绍的病毒是大眼鲈真皮肉瘤病毒(Walleye Dermal Sarcoma Virus,WDSV),它与大眼鲈表皮增生病毒(Walleye Epidermal Hyperplasia Virus)同属戊型逆转录病毒家族。
简介


大眼鲈真皮肉瘤病毒(WDSV)是一种感染北美大眼鲈(Walleye)的逆转录病毒,经常导致肿瘤发生。WDS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与大眼鲈表皮增生病毒1型和2型(WEHV-1& WEHV-2)有关,均属于基于逆转录酶保守的基因编码基因相似性的戊型逆转录酶属。
感染
大眼鲈真皮肉瘤病毒感染北美大眼鲈的软组织,导致沿身体形成肉瘤,从北美大眼鲈的鳞片之间突出。1969年在纽约奥奈达湖的北美大眼鲈中发现了WDSV和WEHV导致的皮损。与这些病毒相关的肿瘤似乎有一个季节性的周期,在秋天出现,然后在春天消退,在鱼的一生中,一个个体的北美大眼鲈似乎形成了肿瘤。在一个季节内,奥奈达湖约30%的北美大眼鲈形成与WDSV相关的肿瘤。
大眼鲈真皮肉瘤病毒的传播被怀疑是在产卵期间鱼与鱼的接触。这种回归与春季温度的升高以及北美大眼鲈的免疫活动的增加有关。
基因组
WDSV的基因组长度为12.71kb,是已知最大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3个基因中,除了常见3个基因:群体特异性抗原(Gag)、聚合酶(Pol)和包膜(Env)外,还有3个功能未知的基因:Orf-a、Orf-b和Orf-c。Orf基因的功能尚未确定。
下期要介绍的病毒是慢病毒(Lentivirus)的典型代表——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