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盟十国05 | 文莱】欧洲水手还能当国王?文莱如何成为东南亚石油富国

2023-02-10 19:26 作者:Peik-  | 我要投稿

在这个小小的地方,靠着老天爷赏的石油天然气,成了全世界经济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福利完善,全国免税。

透过文莱这个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窥探东南亚古代的传统秩序,以及这个秩序是如何崩溃的。小国寡民、坐拥金山的文莱,为什么能够在殖民与二战之后取得独立?这一期我们就聊聊祖上冒油烟的文莱。

朝贡秩序下的东南亚

文莱,位于中国南海南岸,全国面积约等于0.17个海南岛,人口46万,约等于0.023个海南省。

今天的文莱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属于边缘国家,本来的命运应该是变成一个单纯消化鸡屁股的旅游国家,但是靠着老天爷赏饭,挖出了石油、天然气,摇身一变成为东南亚甚至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富到苏丹可以成为全球最富的人之一,同时还有大量的钱买断老百姓的忠诚,不需要追求政治和社会的现代化,也不需要卷,只要化石能源时代不终结,保持现状就是最好的。

文莱并不复杂,这个国家的秘密和问题都在表面上。

我们借着这次机会,跟大家聊聊古代东南亚世界的运行逻辑。

现代国家主权,是西方通过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创造出来的,在东方并不存在,所谓领土范围,更多是一种反应军事影响力的意识流。地区国际关系上,中国和印度次大陆是两个中心,对外输出社会解决方案。

东南亚正好在两个中心的交汇处。

中国的解决方案建立在农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上,强调中央集权和建立在孝文化之上的社会等级秩序。

印度次大陆则是一个缝合怪,因为在古代,从奥地利到中国之间这个广大的地区,基本都是游牧军事贵族,伊斯兰教、波斯文化和各地原生文化的大杂烩。

古代中国不主动推广文化,但是允许外国人来留学。穆斯林喜欢传教和做生意,就会把文化给主动带出去。

所以东南亚这些国家,如果在古代就农业文明发达,统治者就会从中国取经,看起来就会更像中国。

农业欠发达,需要靠贸易来推动发展的地方,就会变成伊斯兰印度化国家。

说完文化,我们说政治。由于印度次大陆缺少大一统帝国的延续,而中国光元明清三朝,就都是以北京为首都、高度延续的大一统政权,所以中国还能通过朝贡体系,给地区提供法统支持。

说白了,你凭什么当大哥?因为有一个大爷说我是大哥,那我就是大哥。

最后在经济上,由于缺少现代金融体系,贵金属比纸币好用,而且那会流行的是以物易物。中国地大物博,主要是对外输出商品,仅仅需要进口极个别的商品。

文莱就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小国,我们以文莱为例,把上面的总结展现给大家

文莱适合做生意,不适合种地,所以印度次大陆伊斯兰文明占优势。

中国主要从这里进口翡翠、龙脑和胡椒。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为了突显华夏正统,就开始建立朝贡体系,1370年派了御史张敬之和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出使南洋诸国要求各国来朝贡。

明史中记载文莱的国主叫“马合谟沙”,沈秩跟马合谟沙说,你给咱大明进贡吧。

可是当时文莱已经在给位于今天印尼爪哇岛的地区强国——满者伯夷——上贡,就说:我穷,下次一定。

沈秩说:你不懂,给我天朝进贡,给的少赚得多,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里子。

文莱立刻派出使者去朝贡。

朱元璋很高兴,豪气赏赐,将文莱列为15个不征之国之一。

马合谟沙获得了实力和声望,被文莱王室认为是苏丹家系的创立者,从此明白了,向天朝朝贡跟向爪哇进贡不是一回事。后来到了1405年,郑和船队下西洋。

这个时候的文莱首领是马合谟沙的儿子,麻那惹加那。

他再次遣使上贡,朱棣很高兴,将其册封为中华体系中的藩王。很激动,三年之后的1408年农历八月,麻那惹加那带着王妃弟妹子女陪臣150多人,一大家子亲自来朝贡。

他们认为他们那个小岛自从被天朝皇帝册封之后,风调雨顺,珍禽异兽都多了,土特产产量节节攀升,都是沾了皇帝的光。

国王亲自来朝贡,明成祖自然是给足了面子,盛情款待。但是很不幸,待了几个月病了,临死前希望葬在中国,明成祖为此三天没上朝,赐他谥号恭顺,以中国亲王的礼仪,葬在了今天的南京雨花台区。

葬礼之后,明成祖封麻那惹加那的儿子遐旺继任国王。遐旺和他的叔父趁热打铁,请求下令停止文莱对爪哇的进贡,断绝臣属关系,成为中国的直接朝贡国。

朱棣同意了,并且确定文莱每三年向中国进贡一次。还派人护送小国王回国,帮助幼主稳定权势。

文莱当时有个对头,就是苏禄国,位于今天的菲律宾,他们也比赛来朝贡,也送了个国王在这里,苏禄王墓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

进入现代化之后,咱们周边很多国家为了搞民族主义建构,都把向中国称臣这个事儿当做一个屈辱。但是文莱不一样,非常热心。因为现代文莱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需要进行意识形态构建,那么“自古以来”就是最好的方法。

但是地方小,古代没有官方记录历史的能力,靠着给大明朝贡,通过中文史料,确认他们神圣的家系最少可以追溯到14世纪。后来明朝中后期,往来没有那么密切,信史就断了。

所以有些人就会去质疑文莱的历史,但是好在有中文文献帮他们开了个头儿,起源清楚,中间模糊一些那就算了,算时间不需要信史,有开头的年份就行。

16世纪,文莱掌控的的领土面积达到顶峰,控制了整个婆罗洲,加上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部分。经济上也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纽带。不过文莱作为一个贸易政权,即便在最鼎盛的时候,也只控制婆罗洲的海洋和沿海地区,不插手内陆的土著生活。

16-17世纪,欧洲人来了。

秩序的崩坏

欧洲人通过建立殖民地,改变了地区的政治环境,通过引入金融机制,改造了中国的货币环境,最后通过帝国主义征服和国际条约,最终瓦解了传统秩序。

荷兰人需要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但是欧洲没什么能给中国。发现了中国需要香料,就占领了今天的雅加达,大量收购东南亚香料,拿着香料去中国换丝绸、瓷器和茶叶。

而趁着荷兰人大量收购胡椒,文莱的胡椒种植业快速发展,甚至很多中国人直接跑到文莱去种胡椒。

文莱人口4万人,其中3万人是种胡椒的华侨。但是好景不长,其他西方国家为了与荷兰争夺中国货源,直接运载白银去中国扫货。

小小的白银,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对于传统经济来说,有价值的东西是实物,中国古代货币更多是一种工具,关键是为了交换实际的货物。葡萄牙和荷兰人来东南亚的时候,刚好是明朝。明朝创建的时候,推出了宝钞作为货币。

由于帝国缺少现代金融知识,结果在明朝初年就因为滥发货币,导致宝钞成了废纸,结果朝廷被迫用粮食发工资。

所以收税也非常麻烦,有田赋,有徭役,还有各种杂费。结果老百姓受欺负,朝廷又收不上来多少东西,最后都肥了中间的官僚。

在张居正时代,也就是16世纪后期,在全国推广了一条鞭法,就是把所有的税,以银子来征收。

这就尴尬了,古代中国产银量不大,当时最大的产银地区在欧洲殖民下的美洲。

所以士大夫们为了赚欧洲人的银子,就投其所好,投资了大量织布机,茶园,和窑厂。

问题来了,中部地区主要种粮食,没什么可以换白银的商品,但是他们又需要用白银交税,结果每次到了丰收的时候,供大于求,只能勉强卖出交税的银子。

等到饥荒的时候,粮食价格升高,老百姓又买不到足够吃饭的粮食,政府又没有货币手段来调控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兼并。最后等到小冰河期,直接把大明王朝送走了。

至此,整个东亚就逐步被囊括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世界逻辑中,成为链条里头的一部分。对于东南亚小国来说,白银贸易直接摧毁了古代自然经济下的以物易物,文莱的贸易体系就地崩溃,只能依赖欧洲市场。

18世纪,进入争霸时代,英荷争霸,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荷兰东印度公司解体等等,一出事儿大家就互相搞海上封锁,使得欧洲市场对东南亚的香料需求锐减。

到了1805年,文莱只剩下1.5万人口了,华侨基本上也背起包袱去其他地方讨生活了。曾经基于贸易建立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开始随之瓦解。

以前,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组织贸易,贸易是经济,也是权力。苏丹对各地贵族的管辖非常松散,靠贸易网连接着,各地贵族与苏丹贸易,苏丹再和外国人贸易,上位者有权对下位者强买强卖,如果下位者交不出货物,甚至要被迫拿自己的妻子儿女抵账。

原本的出口型经济崩溃,文莱就陷入了内忧外患,文莱苏丹的统治权也衰落了,控制区缩至今天沙捞越、沙巴、文莱、纳闽群岛。

有野心的贵族要么抛开苏丹,直接和殖民者贸易,要么就搞海盗,正式将文莱推入混乱的境地。

1823年,砂拉越这个地儿发现了锑矿,当地贵族掌握矿产,文莱苏丹掌握出海口,谁有出口权呢?一般来说打一仗就好了。

但是按照传统文化,打仗会浪费原力,最好是用王霸之气让对方投降,双方都很自信,结果就尬住了。

尬了16年,英国人来了,有一个船长叫做詹姆斯·布鲁克受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来到文莱勘察矿产。

布鲁克拥有对于文莱苏丹来说非常强的武装力量

1840年,苏丹就说服布鲁克,帮他镇压贵族,于是布鲁克率领战船向叛军堡垒开炮,轰开了防御工事。

布鲁克以为接下来要么双方谈判投降条件,要么就该发动总攻拿下堡垒,但是苏丹叔叔认为已经展示了足够的王霸之气,该等对方以礼来降。

虽然布鲁克对于马来人文化非常熟悉,但是文莱大区的武德之低还是让他感到气愤,在之后的战斗中他不听苏丹的指挥,多次亲率欧洲水手冲锋在前,轻易打败了敌人。

苏丹的霸气战术看上去很墨迹,但后来的发展证明了它的合理性:布鲁克打赢之后就要论功行赏,白人那是好打发的么?布鲁克纠集了自己的水手和一些被他收买的马来人,强迫苏丹承认了他拉者(王公)的地位,随后他就成立了砂拉越王国。

布鲁克拿下砂拉越之后,文莱苏丹打仗和做生意都不如他,就被他步步蚕食,甚至把文莱人的水源,巴兰河都给割了出去。

占了水源还不够,1890年又占了林梦,相当于是文莱人的饭碗。最后,就有了现代砂拉越这么大的地方。

反观文莱相当于就剩下个祖坟了,对于文莱来说挺重要,但是对布鲁克来说没那么重要。一看时机已到,英国政府来摘桃子了。他们不希望布鲁克独占北婆罗洲,所以一直不承认他砂拉越国王的身份。

英国代表找到文莱说:你不是布鲁克对手,你把主权给我,我来保护你。结果文莱就彻底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而布鲁克由于一直用爱发电,自己掏钱建设国家,没有得到英国的认可,还弄了一屁股的债,最后布鲁克把砂拉越扔给外甥,自己跑回了英国,1866年中风去世。

别的侵略者是图名利,布鲁克属于贴钱实现梦想,就是个玩,把挺大一文莱抢得只剩下祖坟了。

可是接下来,文莱的祖坟冒了青烟,确切说是冒了油烟。

扭捏的独立

成为殖民地以后,文莱的时间仿佛停止了,两次世界大战,东南亚的各种革命运动,全都没有影响到婆罗洲北岸。

英国人走了来,日本人来了走,既没有引起文莱的民族主义革命,也没有引起族群冲突,共产主义的风更是吹不进来。

在全球冷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文莱全都没参与。

为什么呢?30年代,文莱发现了石油。

1928年的一天,英国马来石油公司油田主管,和砂拉越油田有限公司总经理,俩英国人,在文莱打下了第一口钻探井,1929年开始产油,一跃成为成为英联邦第三大石油生产国。

日本人上岸的时候,已经日产1.7万桶。

1946年,文莱也成立了一个民族主义政党,叫做北婆罗洲青年联盟文莱分支机构,也没要求独立,就说白领工作应该多留给马来人而不是华人,得到了苏丹的支持,1948年就没声了。

1950年,文莱已经从战后的混乱恢复了。石油产量达到330万吨。那一年,老苏丹和英国马来石油公司谈特许使用费的时候突然去世,他的弟弟继位,成为文莱第28任苏丹。

1950年代,英国殖民下的马来文明圈开始谋划独立,建立新国家。

文莱很纠结。它知道自己是个小国,需要有大国的保护,在英国退场之后,加入马来西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但是在经济利益上,现在石油收益都是苏丹家的,如果加入了马来西亚,会不会被要求上交给国家?

在这个节骨眼上,1956年,文莱人民党成立,党主席叫做阿扎哈里,曾经被日本人派到万隆学兽医,从印尼独立领袖那儿学了不少本事,在还参加了泗水战争,回国之后发展了一大批追随者。

阿扎哈里是有野心的,他反对和马来西亚合并,提出把整个北婆罗洲一块儿独立出来,然后建立君主立宪制,他来当首相。

1957年,阿扎哈里跑到新加坡,和英国人说,马来西亚那边的共产主义太危险了,最好的办法是让我们自己独立。英国人当然是看出了他的想法,拒绝了。因为英国人设想的文莱未来,就是马来亚的一部分。

1961年开始,马来文明圈正式开始为建立马来西亚联邦展开谈判,文莱拒绝加入,继续当英国的附属国。阿扎哈里看独立的希望即将破灭,1962年发动反文莱苏丹起义,结果被英军镇压,败逃印尼雅加达,人民党随之解散。

没有国家是一张白纸,都是在自己的历史上作画,对于小国来说,历史经验少,容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文莱苏丹来说,加入马来西亚可能会导致内部安全和石油都受到威胁。文莱最终决定,不加入马来西亚。

解决了权力和道路问题之后,就可以大刀阔斧搞建设了。早在1953年,文莱就制定了国家发展计划,增加石油产量,然后靠赚回来的外汇,发展教育,通讯,医疗和基础设施。随着引进现代化生活,疟疾等传染病也渐渐消失。

1971年,苏丹博尔基亚前往伦敦,正式签署了协议,文莱完全自治。1984年1月1日,文莱正式独立,成为联合国第159个成员国。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协议,英国依旧负责分担文莱的国防事务,所以今天有一个营的英军驻守在油田,每年文莱因此向英国支付300万英镑。

正如我们最开始所讲,只要石油时代不过去,文莱就不会有大问题,苏丹家族作为专制君主,在国内无人可以制衡,也无人可以监督。

2009年发布的王族富豪排行榜,文莱苏丹卫冕第一。一度拥有2500辆豪车,霸榜各大豪车品牌,多到自己都认不全。

过生日邀请国际巨星来演出捧场,贵族们的娱乐方式也不是我们用金锄头银锄头就可以想象的。

2014年的时候,苏丹打算推行伊斯兰教法,结果突然发现,以前撒钱交到的欧美政要和明星,纷纷站出来反对,严重冲击了文莱在海外的投资,所以在2019年宣布暂缓推行其中的死刑部分。

当然,也有一种分析,是苏丹需要通过强化信仰,来提高皇室的合法性,不过其实这些对于文莱都是小风小浪,长期来说,文莱可以通过花钱创建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

就比如看病,12岁以下免费,公民和政务公务员看病只需要1元挂号费,相当于5元人民币,非公民只需要3文莱元。很爽,不过政策虽然好,但是资源一般,国内医疗人才有限,解决不了看病的绝对需求。

另外教育也是免费的,住房方面有非常廉价的住房贷款和公共住房。不单单要保证国内稳定,文莱甚至主动协助区域稳定,因为区域稳定了,文莱才安全。

所以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文莱援助了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

在劳动力方面,传统行业,比如搞工程这种基本都是被本地公司垄断的,外资如果想要投资,就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

文莱本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并不需要大量的外国人,因为需要保证本国人的就业。目前咱们和文莱的关系是不错的,文莱可以帮我们丰富能源来源。

而中国庞大丰富的产业也可以缓解文莱的发展焦虑。文莱主要靠石油,福利又好,把人养的很惬意,本地人推崇公务员,不太想着奋斗。

其实文莱很清楚,一旦石油弄完了就惨了,所以也希望引进外资来转型。

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技术很强大,在文莱进行投资。除此之外,文莱还吸引中国直接进行能源配套产业的投资。

2011年,中国企业就在文莱的大摩拉岛投资了一个大型炼化厂,就地使用文莱的原油和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生产汽油,柴油,航油,和纺织工业所需的化工原料。

这不单单是在帮助文莱的产业变得复杂,也在帮助文莱的社会进步。复杂的产业需要复杂的人才,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学以致用的人。

中国在当地的长期投资,不能依赖从中国调人才过去,所以中资就从文莱大学,选派学生来浙江大学学习,并且进入中国的石化企业实习,最后再回到文莱参加项目。

对于中资来说,只要是挠中了当地政府的痒痒肉,盘清楚了当地的利益集团,那么在文莱投资没有增值税和所得税,就地生产,直接在东南亚销售,可以极大减少成本。

这就是文莱

------------------------------------------------------------

文莱的油气其实就是南海里的,只是离岸边比较近,开采成本较低

有的国家的钞票是用塑料做的

可惜石油终会挖完,却没有真正的聪明人站出来

只要大国不撕破脸,联合国还在,要不然小国就是怀璧其罪

其实布做的、纸做的钞票也是可以洗的

车对能源的消耗很少,主要是工业品,石油不会被淘汰

好事:他有石油;坏事:他有石油,但没实力

石油不可能淘汰 工业品全靠石油

中国古代文明像是一个图书馆

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是几十个部落的统称

元朝对中国文化造成了很大冲击

朝贡是结盟的高级形式

元明发生了纸币崩溃,后来又用回白银了

不一定亏了,因为我们赏赐的东西成本不高,卖价高而已,他们进贡的东西反而是稀有奢侈品

我当大哥凭武力、凭文化

国内很多所谓传统植物 其实是从爪哇引进的

泛灵论

蹭历史,刷存在感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中国的史书就是相关国家的现实稳定锚

强则自古以来,弱则搁置争议

大学理工科水论文现状,原始数据很清楚,数据分析和总结一片混沌

日本、韩国、越南甚至菲律宾研究自己国家的历史都是去扒中国史料

有个自古以来就好办很多,民族就相对来说好塑造点

很多亚洲国家研究自己历史都要看中国文献

中文古代文献量世界第一,梵文第二

印度历史都是从咱们这才知道的,印度没有文字资料

很多国家历史都需要参考中文

我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以至于被动局面至今

后来带嘤殖民印度后,在印度种茶就不需要中国的茶叶了

工业革命后,西方还搞出来个瓷器工场,品质和中国比差不多

古代胡椒不只是调料,还是香料,熏衣服的

胡椒 ——香料中的奢侈品

西班牙占领南美州后,别的都缺就是不缺白银

贸易上啥东西也比不了贵金属来得硬通

其实建国初期我们也是基于粮食布匹等实物发工资

不锚定贵金属,乱发肯定崩溃

是元朝开个坏头 滥发纸币

明的灭亡,海禁才是根源

实际并没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只是一部分

所以水浒传里银子交易其实是明朝人虚构的

以改兼振,两难自解

以改代振,两难自解

一条鞭法直接把粮食给商品化了,农民也要从市场买自己种的粮食

当时白银相当于现在的美元,

明朝的灭亡是个经济学问题

主要是缺银子,银子作为货币不够经济发展流通的使用

管仲对鲁国搞的经济战争那一套,大明就忘了

内部问题不止在内部,外部问题也不止在外部

明朝的货币制度落后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拖垮了这个朝代

香料需求少了还有其他原因

还有蔗糖引入导致的西印度群岛和巴西的殖民地价值更高,原来的蔗糖产地东南亚就崩了

一个有出海口,一个有矿产资源,还不如五五分账,挣了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

打仗消耗原力是次要的,主要是舍不得人口(生产力)

传统武术讲究点到为止

地理大发现时代,冒险者的时代

低情商:太烂了别人都懒得搞

文莱人口大部分是马来人

文莱是国名,马来是人种

以前东南亚受西班牙影响更多

王室就是这样,认为国家是自己的

不是,这里讲少了一段吧,为什么文莱可以不加入马来西亚

不加入不就不加入吗,还能咋地

三百万英镑要是平摊到这个营的每个兵头上就是人均年薪一万英镑 说多不多说说少也不少

太便宜了,这可是自带装备的现代化营,带英人少但单兵实力很可以的

人民解放军一个轻步兵营一年不算武器装备开销一千万都不止

自理装备组织后勤的雇佣兵年薪一万英镑,这已经相当划算了

不会有人觉得石油只是给车加的吧,燃料用途在石油化工里只是一项,电动车再普及也无法撼动石油的地位

西方国家那种所谓的免费,只要你想免费不管大病小病,排队排到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加拿大公立医疗免费,我一同学的舅舅要做手术,得了病需要治排队说要等一年多,最后咬牙去的私立。所以别看免费就吹,你根本排不上队,而且既然你都是指望免费的了,你也肯定也没钱,根本去不起私立

免费医疗的一般资源都很一般,哪怕是欧洲也一样,优秀的医疗资源都需要氪金

看病免费不包治好,光排队有啥用?当然文莱稍微好一点

全都免费,没有奋斗的欲望,哪还有发展

主要地小人少,不需要特别多的钱

地方小,又有石油,当然生活水平好了

怪不得吴尊以家庭为重,生在文莱谁不为重

只要君主不乱搞,这种小国靠卖石油能活的很安逸

国小,不需要外人

小型封闭经济国家模型

想去文莱的听好了,人家不需要外国人去就业

殖民是拿枪强迫你免费劳动,不给钱

这才是正常的小国发展方式

小国哪有什么殖民一说,活着都难

看弹幕说传教,我国在公共场合传教违法

人人要是都能过得很好,不会想着反对王室,因为没必要

国家太小了没什么复杂事

卷不过就好好认命,该佛佛,该上进上进

这种人才比大部分人忠诚

背景音乐:杜鹃圆舞曲

挺平稳的,历史上也没有经受特别大的伤害,君主也不爱搞事情的一个国家,就平淡且和谐的一个地方

因为谁强就做谁的附属,大不了换个爹

好羡慕这种小国家的氛围,啥斗争都没做过,一点都不卷,然而活得仍然很安逸。感觉老子提的“小国寡民”,大概就是文莱这种状态了吧

也就和平时期舒服,一旦局势有点点风吹草动,小国就很容易出事

不卷是因为有石油而不是地方小

文莱好能把握世界局势,抱的每条大腿都不错

看过各种各样的小国历史后,觉得一脉传承的文明真的是太重要了,非洲南美也不乏资源小国,也都被殖民过,独立过,但是能做到文莱这样社会安定人民惬意的国家却几乎没有

文莱这种金库在和平时期还好,如果打仗,这不是唾手可得吗?

但是给谁当金库不是当呢?对他们来说没有那么高的民族主义和历史传承,而且在历史上也是大国附庸。所以当地人只要过得下去就行了,并不在乎是谁的附庸

也可能不是附庸,直接拿下来就可以了

文莱王室能存活,是不是和阿联酋一个道理——人少,油多,花钱买和平?

这么好福利,又有华人在那边,理论上应该有很多人移民过去文莱的呀?难道文莱很难入籍?

本地保护比较严重,去了没上升空间

【东盟十国05 | 文莱】欧洲水手还能当国王?文莱如何成为东南亚石油富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