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融发展的挑战和建议

2021-10-27 07:46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随着中国绿⾊⾦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融机构在绿⾊⾦融产品创新、⽓候环境⻛险识别、流程管理与整合等应⽤场景越来越多,对于信息的规范性、时效性、整合度、精准度等要求越来越⾼,⾦融机构对⾦融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融科技在促进绿⾊⾦融监管、有效识别绿⾊项⽬、加强绿⾊⾦融管理流程、开发ESG指数和产品等⽅⾯取得了⼀些进展,同时,⾦融科技助推绿⾊⾦融发展在政策、市场和技术⽅⾯仍然⾯临很多的挑战。


主要体现为以下⼏⽅⾯:


1. 政策⻆度 


缺少⾦融科技⽀持绿⾊⾦融领域的具体政策指引,有关部⻔对现有成功应⽤案例还缺乏总结和推⼴。缺少为绿⾊⾦融科技创新提供监管沙盒。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地都设⽴的⾦融科技监管沙盒,但是缺乏对绿⾊⾦融的⽀持,⼏乎没有为绿⾊⾦融产品创新等场景设计的产品进⼊监管沙盒,也没有监管沙盒试点地区明确提出⽀持绿⾊⾦融产品的⾦融科技服务措施。⽀持或⽤于绿⾊⾦融科技的数据不可溯源、数据质量不⾼。


尽管政府部⻔已经在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中开展了⼤量⼯作,但对于公共数据存在更新不及时、难以溯源、数据质量不⾼的问题,这样造成绿⾊⾦融科技使⽤数据成本⾼、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未来,因为数据⽆法溯源,相关⾦融科技产品在⽤于⽀持央⾏货币⼯具和监管问责等⽅⾯⽆法提供很好的⽀撑。


2. ⾦融机构⻆度 


⾦融机构很少提出运⽤⾦融科技进⾏绿⾊低碳转型的明确、具体的战略发展⽬标。⾦融机构决策者对于运⽤、协调⾦融科技进⾏绿⾊低碳转型的认识不⾜。⾦融机构对于绿⾊⾦融科技的资源投⼊不⾜。在促进⾦融科技与绿⾊⾦融深度的融合⽅⾯,⾦融机构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设计和⼈⼒与财务资源投⼊⾄关重要。绿⾊⾦融科技专业⼈才缺失,相关培育缺失。


发展绿⾊⾦融科技的过程中,掌握绿⾊⾦融与⾦融科技双重技能的专业⼈才缺失是当前⾯临的突出问题。专业⼈才的缺失会导致对绿⾊⾦融科技产品设计,应⽤和创新等系列问题,⽆法保障绿⾊⾦融发展战略和绿⾊⾦融科技发展规划的执⾏效果。同时,也缺少针对绿⾊⾦融科技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


3. ⾦融科技企业⻆度 


绿⾊科技企业对区块链、物联⽹等技术在绿⾊⾦融中应⽤的研发投⼊相对缺失。科技公司的主要投⼊集中在解决运⾏效率的问题的场景,例如应⽤⼤数据、⼈⼯智能、云计算技术等技术提升绿⾊标准、项⽬识别、环境效益测算和ESG指数编制等⽅⾯。但对可以解决信息透明度、可靠性和可追溯性问题的区块链和物联⽹等技术的创新和应⽤⽐较⽋缺。


⾦融科技在绿⾊标准落地、绿⾊⾦融审核与反洗绿、促进环境信息披露与共 享、绿⾊⾦融产品创新等⽅⾯提供更加精准⾼效的⽀持。针对绿⾊⾦融科技所⾯临的上述问题、瓶颈和下⼀步发展需求,我们从监管机构、⾦融机构、⾦融科技企业等不同视⻆, 提出如下建议:


1.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建⽴⽀持绿⾊⾦融科技的监管沙盒。监管沙盒可⿎励创新运⽤区块链技术为绿⾊债券、绿⾊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底层标的资产建⽴项⽬池,实时向投资者披露项⽬⻛险情况和环境效益,以此减少第三⽅鉴证成本、提⾼债券发⾏效率、增强信息透明度。利⽤沙盒监管机制,⽀持绿⾊资产跨境交易,⿎励以区块链技术为境外资⾦登记记账凭证,全程监控记录境外资⾦投资机构的收益和变化情况,做到低成本实时跟踪并不可篡改。同时,利⽤区块链记录信息,在境外资⾦赎回的过程中,提供资⾦交易记录和收益记录,以便快速完成赎回⼿续。 


建⽴⾼效绿⾊⾦融统计监测管理系统。运⽤区块链技术记录绿⾊低碳项⽬和资产的来源与识别认定过程,通过⼤数据和⼈⼯智能的⽅法提⾼绿⾊低碳项⽬和资产环境效益测算以及⻛险量化的效率。在提⾼绿⾊⾦融业务数据报送、统计分析效率的同时实现了绿⾊资产可追溯、反洗绿的效果。建⽴完整、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建议监管机构进⼀步发挥管理部⻔职责将企业和公共信息集成共享。将环境处罚信息、企业排污许可证信息、绿⾊项⽬可研报告、信⽤数据等信息整合在统⼀的公开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对已经集成共享的数据进⾏标准化、 规范化的数据管理,并对数据来源进⾏统⼀标注,以解决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并实现数据 的可溯源。同时,通过提升政府对企业、项⽬、⾦融机构三⽅绿⾊专业服务能⼒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帮助绿⾊融资主体降低⽤于第三⽅审核的成本,帮助⾦融机构对融资主体进⾏进⼀步ESG⻛险识别。可借鉴湖州绿贷通案例,运⽤⼤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实现绿⾊融资主体进⾏⾃动化的ESG评价,实现了对企业和项⽬的融资主体⻛险动态监测。建⽴碳排放数据共享平台。


建议相关部⻔运⽤区块链、云技术等建⽴碳排放数据共享平台,建⽴⾼效的碳排放核算和信息披露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全国碳市场的⾏业碳排放数据和企业碳排放数据。探索开展碳排放数据集成和个⼈/企业碳⾜迹核算。


2. 对⾦融机构的建议 


制定绿⾊⾦融科技发展规划,加⼤对绿⾊⾦融科技的资源投⼊。制定⾦融科技推动绿⾊⾦融发展战略、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才队伍、技术储备。 


借助⾦融科技建⽴ESG数据库和评价能⼒。建议⾦融机构运⽤⾦融科技,规范内部数据信息标准,整合如地⽅⼤数据局、⾦融综合服务平台、全国碳市场交易所等多⽅外部数据资源,提⾼绿⾊识别及环境⻛险管理能⼒,以碳中和为⽬标加强⻛险管理、绿⾊运营和信息披露。运⽤⼤数据和AI等技术进⾏绿⾊资产、棕⾊资产识别、分类。运⽤⼤数据和云计算进⾏绿⾊资产、棕⾊资产的统计、分析与披露,全⾯衡量信贷资产的转型⻛险。运⽤⼤数据、云计算和AI等技术进⾏企业和项⽬的ESG评价与业务全流程纳⼊,实现⾮财务信息 的信⽤⻛险应⽤及管理。运⽤区块链等技术进⾏投融资活动碳排放计算与披露。对⾦融机构⾃身碳排放和碳⾜迹进⾏核算,⾃动⽣成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利⽤⾦融科技创新绿⾊ESG主题产品。建议⾦融机构将绿⾊ESG策略纳⼊⾦融产品创新 流程,完善绿⾊⾦融产品体系。探索运⽤区块链技术建⽴绿⾊债券、绿⾊资产⽀持证券化 (ABS)底层资产池,提⾼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标准化⽔平,降低成本,推动绿⾊债券和 绿⾊ABS和绿⾊REITS产品发⾏。


3. 对⾦融科技企业的建议 


重点研发区块链技术⽀持绿⾊供应链产品和服务创新。利⽤区块链的信息可靠、可追溯等特点,增强企业绿⾊供应链融资信息透明度,为⾦融机构开发绿⾊供应链相关产品提供技术和数据产品服务。例如,运⽤区块链技术为监管提供绿⾊资产贴标、溯源,便利⾦融监 管机构的标准推⼴、审计、反洗绿等技术应⽤场景。


利⽤⼤数据、⼈⼯智能等技术为⾦融机构研发ESG⻛险识别与定价的绿⾊⾦融科技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银⾏利⽤⼤数据和⼈⼯智能技术⽣成授信主体的ESG信⽤画像,并将其全⾯纳⼊信贷管理流程。在个⼈绿⾊消费信贷领域,运⽤⼤数据和⼈⼯智能形成绿⾊消费⾏为画像,探索个⼈绿⾊信⽤评价创新应⽤。


重点研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中的难点,运⽤⼈⼯智能对授信企业进⾏碳核算和碳⾜迹追踪,⾃动⽣成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4. 对⼈才培养的建议 


培养拥有⾦融科技与绿⾊⾦融综合技能的专业性⼈才。建议将绿⾊⾦融科技纳⼊⾼等教育⼈才培养体系中,培养⾼精尖跨领域的复合型专业型⼈才。积极开展⾯向社会绿⾊⾦融科技的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绿⾊⾦融科技和ESG培训,向市场输送业务能⼒扎实的技术型⼈才。 


5. 对国际合作的建议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绿⾊⾦融科技技术。积极引进推⼴应⽤于碳中和、绿⾊债务、清洁能源交易等领域的国际先进的绿⾊⾦融科技技术。解决在绿⾊资产识别、转型⻛险量化、数据溯源等⽅⾯的关键问题,为⾦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减少信息差、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积极推动绿⾊⾦融科技国际资本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国绿⾊⾦融市场快速发展,以穆迪、汇丰银⾏等为代表的国际机构积极参与中国绿⾊⾦融科技市场的股权投资。建议积极引进国际投资⼈,促进绿⾊⾦融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乃⾄全球绿⾊⾦融科技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
碳交易
碳资产
碳计量
林业碳汇



快车通道:


厨师考《碳资产管理》证书,可能吗?

林业碳汇二三事

信任危机下,碳资产管理如何塑造信任?

碳资产管理,你的事情你做主

三种不同职业的人对碳培训的态度


⾦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融发展的挑战和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