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技艺之吾见
技艺者,技术或技能,亦处问题之方法、原理也。何谓调解技艺?古往今来调解理论何其多,而调解技艺解读皆不同,尚无精准定义,仅方法及技巧钻研久矣,补不足,无以致疑。吾以为今调解方法及技巧非方法论,理论宏观,具体操作实缺,于初学者难矣,评价调解理念之囿于辅助之法,其精确尚未之知,是以心中迷惘。余欲觅调解技艺之定义,以解心头困惑,故观行业书籍,忽有所感,觉技艺唯“经验和知识”及实操技巧,莫问是与非,即或有误,乃不复顾。何出此言,吾以调解经历、实战方法论述之,揭秘调解技艺。
农历辛巳年暑月,吾中专毕业,年过二九,在县煤炭局从事采矿、安全等专技工作,觉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甚感惶恐,自知唯有勤恳,博采众长,潜心求教,循序渐进,精耕五载,置身中层,所处问题与上沟通拙舌寡墨,对下却无碍,历经磨砺七年寒暑,克不足之处,自恃具中级职称,却心浮气躁,感经年累月从事同一岗位和兼处业内纠纷,身心俱疲,故于癸巳年菊月调至街道从事综合安全监管及执法,岗位虽殊,置身其间,处之泰然。乙未年仲春,吾兼信访,仅知咨询、矿业、安全工程法律法规和处行业纠纷之经验,躬身践行,予将原处问题之经验和结合余执理工科知识,深入其中,悉心领会,用心待之,悟之颇深。戊戌年晚春,吾觉所从之业与高级职称不符,故未申报,静心沉淀,调整至三调联动办公室驻当地派出所,负责基层移交调解案件;囿于理论迷茫,无人民调解知识和工作经历,故寻觅专业辅导,沉心静气研之、悟之、践之,方知调解之意,并觉调解理论及案例宏观而学之无益,甚至个别案例或存破绽,逐弃之,按原余之法调解;历经半载,调解效果颇佳,缘于未提升余之技艺和本职工作之故,故而退却。庚子年初夏,重归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置于行政执法岗位,思法考之难易,待明了己所求,必习之,上游争之,故于菊月购法考书籍欲应试,阅《刑法》三旬,积七十学时,不知其意,实感资质愚钝,乃弃之。辛丑年仲春,吾偶观罗翔老师讲《刑法》视频,学有所获;随后,受同事杰文贤兄蛊惑,觉从事咨询、矿业、安全等专技近二十载和兼调解信访两余载,忙忙栖栖,庸庸碌碌,一无所成,予以甚愧,故与团队杰文兄、黄芝姐合力查阅调解相关书籍,著《微观解纷策略及案例解析——系统风险分析应用研究》,于农历寅虎年仲夏定稿。
合著期间,吾未知古今调解方法及技巧,仅信访、人民调解经验累积两载,曾处村(社区)、街道、县有关部门移交家庭婚姻、合同、治安、劳动、房屋宅基地、损害赔偿、山林权属、道路交通、群体性及多元化等纠纷案件近百起,凭理工科本专业知识为基和所处问题之经验为辅,以系统分析法为框,集咨询工程信息收集与处理和系统分析法及风险管理、安全工程风险管理和安全评价、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中施工管理及PDCA四步循环工作法、矿山工程中设计方案比选和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科知识融入其中,以信息为核心,调解方法及技巧和信任为要素,将风险管理贯穿全程,运用逻辑推理和常理推断分析,得之其道,运之其中,成于其理,调解成果颇丰,影响颇广。故农历辛丑年梅月初,吾再调三调联动办公室驻当地派出所后,取成功经验之精华于当月中旬造就论文,方得顿悟;经半载效之,系统风险分析思想体系得以完善,余之技能亦突飞猛进,可速觅纠纷本质、规律和提升调解效率三分度一有余,其效颇佳;随后,集予之调解理念(基本知识、调人基本素养、逻辑分析)和寻本觅道之法及个人调解案例于寅虎年梅月初合成书,形成以系统风险分析思想体系为圭臬的实战方法论,从微观层面以解调解四大核心问题,即“未知巇[]之焦点、心中所思不晰、方案言之无物、调解效果不彰”。
虽已成书,但亦有流言蜚语,致吾心念不通达,心力交瘁,故农历寅虎年季冬初将其免费发布于网站,历经半载,阅读量点击量猛增,深受网民好评。今吾觉具备矿业工程高级职称之条件,故整理余之咨询、矿业、安全工程业绩,将相关知识再整合,提炼、融解、倾之于文,觉《微观解纷策略及案例解析——系统风险分析应用研究》一书系入门级,文中精准施策略显不足,感之遗憾,欲补之,特邀团队杰文兄、黄芝姐研讨。经商定,合力再作调解进阶级版一书,暂拟名《调解谋略——识局、谋局、破局》,以完善其理论,予或能稍纾汗颜一二。
综上说述,吾意调解涉及法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方法论、经济学、营销学、谋略学、博弈学、因果论、选择论和政府职能职责及当地风俗、政策、社会常识及人情事故等,浩瀚巨著,兼顾百家,专精调解学须博通邻接科学,然精通各邻接科学何其难矣,精通者几人乎,单一学科往往以专精者著称乃徒具虚名也,或能惑人于一时,终不免如无根之木,一遇外力,即告不支。荀子曰:“螣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若所涉过广,不能归一,则所获甚微。以之观之,就调人者,此等邻接科学涉猎即可,须旁通即为己足。
盖调解学非理论科学乎?悟调解经历和实战方法论之作由来可知,谓调解颇重实践性,乃尤繁也,包罗万象,而系应用科学。调解学就其方法而言,与各学科领域之研究,容有不同,但研究之态度大抵相同,乃至其果“一理通,百理融”,终其领域几无“境界限”可言,此学问共通性。其他科学亦然,吾即是明证,谓理工科之方法论加以利用,如此而已,历经两载,不意受其反哺,终促知识结于一,减各学科所言之割裂感,使其受益。
吾生有涯,学亦无涯。然调解实践之事较理论之语难矣,厥习调解学者知调解方法为何所致,非徒凭纯粹的理论认识和熟谐法条,即足济事,而应多方吸收邻接科学之研究成果,笃行致远,以法为基,结合情理,始能释之,达社会稳定与和谐之目的。古语云:“人不读书,犹如夜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勃发,吾言止于此矣。
吾一言以蔽之,调解技艺须实践归纳,博采众学,所邻学科之技术可考量用之,知因辨危,寻本觅道,料果防变,取其法度,兼以巧思,谋时而动,顺势而为,控之而解,臻于中和之境,是为技艺也。
作者:何林松
2023年9月5日17时
参考文献
1. 参见杨仁寿著:《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