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筑 | 绘自然绿意与产业活力共生图景

自工业革命起,容纳生产、运输、研发、办公等功能的产业建筑,如同城市的重要器官,它是支持城市产出的关键载体。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下,产业建筑的规模逐步拓展至面积更大、更高效的园区。不变的是,它不仅是生产创造的空间,也是人们的工作之地。
因此,产业园区的建筑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回应不容忽视的一点:百万年来人类与自然相伴的历史,以及因而刻在基因里的趋自然性。

AECOM整合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可以为规模不同、属性多样的产业园区或建筑提供包含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等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将在本期微信故事中,介绍三个位于正蓬勃发展地区的产业园区建筑项目: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水路(铁路)二类口岸、上海浦东源深路1111号研发楼、上海金桥现代产业服务园(II期)地铁板块,分享如何通过“一园一策”,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打造现代节能高质量园区建筑的营造实践中,积极让办公场所贴近自然。
01
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
水路(铁路)二类口岸
江苏苏州白洋湾口岸核心区
让绿色渗透表皮:绿色作为功能之外的主线,渗透在分布于园区各处的建筑表皮,让绿色健康理念贯穿园区每一座办公建筑。
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是苏州市十三五重点城建交通项目。作为中欧班列(东、西线)国际货运和长江黄金水道及京杭运河江(河)海联运运输通道的枢纽载体、“一带一路”的一个节点,该中心正逐步建成更多港池,逐步打造开放、融合的新型物流枢纽,进而发展成为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产业聚集区和区域性货物快速通关的集散高地。

AECOM团队志在为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水路(铁路)二类口岸项目量身打造一个整合多元的工业办公新区,包括一座综合服务中心和监管中心、一座联检服务中心及三栋仓库用房。通过提供设计总承包服务,协同建筑、景观、灯光、室内等团队,贯彻“智慧物流、人本环境”的设计理念,从整体环境、生态绿化、综合形象等方面切入,打造全新的绿色健康园区办公体验,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人性化工作空间、智慧型口岸区。


◎综合服务中心和监管中心
在首先落成的综合服务中心和监管中心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在有限的用地中打造出融合开放、层次清晰、完整统一的空间尺度,以简约的体量造型、明快的建筑元素、舒适的交流空间,提升建筑与场所价值。
建筑的南侧立面融合了垂直绿化,是对充足阳光日照及苏州丰富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结合外立面模数,南立面上共设置了约564平方米的垂直绿化和垂直灌溉系统。玻璃幕墙与兼顾整体协调性、局部变化性的绿植搭配,不仅营造出绿色的工作空间、减弱工作区域的压迫感,同时也改善了区域微生态环境,并共同构成了独特、悦目的城市景观。



◎除了垂直绿化模块之外,雨水回用系统、在建筑内部中庭玻璃采光顶设置光伏发电模块等新技术的使用,让这座建筑成为全新绿色二星标准办公楼。
正在建设中的联检服务中心是一座21层的甲级写字楼,相比于周边环境,它高耸的形体以及竖向的韵律,将使其在建成后为区域塑造具有标识性的门户形象。与大部分楼层直接相通的空中花园平台,是拥有多方位视野的休憩之处,可让使用者体验到自然与工作的交融,将熙熙攘攘的工作繁荣景象及远处京杭大运河的优美景色尽收眼底。

◎联检服务中心


◎模块化装配式仓库

◎俯瞰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水路(铁路)二类口岸
02
源深路1111号研发楼
上海浦东新区
以架空消融边界:位于城市肌理环境中的单体建筑,若与绿色公共空间相邻,力图消隐的底层架空,不仅让使用者更接近自然,也令城市与自然更好地联结共生。
源深路1111号研发楼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空间轴上,是一座共15层的高层研发楼。项目所在场地东邻城市公园,北侧为源深体育馆,南侧为上海科技馆及东方艺术中心。项目从总体布局上回应城市发展轴线,以中间核心筒联系东西对称体块的三分式处理,与科技馆及源深体育馆形成空间轴线对应关系。

在融入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建筑以开放的姿态与原有周边地块相对封闭的空间积极对话。建筑两侧体量底角抬升,南北向通透,形成围绕建筑的开放广场空间,这不仅为办公人流与城市人流提供休憩及交流场所,也希望创造一个面向城市与绿色公园的缓冲过渡和导向空间。


在面向街道和公园的主立面玻璃幕墙“画布”上,富有韵律竖向“琴键”线性元素被引入——深浅两色穿孔板作为“琴键”有机组合。设置于其背面的可开启窗,完美地同时满足了东向视线通透、西向遮阳、通风及保证立面完整性的多种要求。如此具有秩序感与韵律感的立面,配合明暗相间的泛光设计,为浦东世纪大道建筑群增添一抹新亮色。



此项目的建设采用了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建筑单体预制率达65%等节能减排技术手段,进而建设出一座配有雨水回收系统、能耗监控系统、排风热回收系统、室内空气监测系统的绿色节能及生态建筑,并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LEED金奖认证。
03
金桥现代产业服务园(II期)
地铁板块项目
上海金桥开发区
园区里“筑花园”:在密度要求不高的项目中,利用建筑布局围合出葱郁的室外花园,为人们提供歇息、交往的舒适环境。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的金桥现代产业服务园(II期)地铁板块项目,是融总部研发及商务配套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也是助金桥开发区逐步由“工业园区”向“产业园区”转型、引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在此项目中,项目团队以“中式花园”为理念,借鉴中国传统艺术手法,以“造景”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将建筑设计为花园的自然屏障,为未来入驻的总部经济、新兴金融、创新创业等新兴客户塑造融合自然的舒适现代研发办公环境。

不同高度的建筑通过形体顶部与底部的相连,形成大小不一的体量,以及从平面上可见的区分场地内外的凹形;建筑体量也形似高低起伏的山峦,营造出如中式园林院墙包围着内部花园景致的空间布局氛围;底层的断连节点则如视觉透视孔,让内部的花园景致延伸至外部空间,形成丰富交错的空间,创造出与周边环境对话交流的连通效应。
建筑外立面主要采用了铝板、石材以及玻璃幕墙等现代建筑材料,使建筑外立面具有美感及现代感,并使建筑节能不低于65%。同时,材料的分隔——铝板幕墙与玻璃幕墙间形成的虚实、色彩对比,在与建筑造型的结合下,塑造、强化体现研发创新感的建筑形象。
(项目合作方:法国AS建筑工作室)
三个产业园区项目的负责人、AECOM建筑设计执行总监黄春华表示,我们希望将融合自然、传承地域文脉,且能强调区域特性、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的设计,与贯穿项目始终的绿色低碳理念相结合,携手合作伙伴持续探索与自然共生、与人文同在的新型产业园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