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常识——唯物论与唯心论

2023-08-16 20:33 作者:马列的忠实追随者  | 我要投稿

(UP主注:本文内容出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书信,无任何时政内容和新闻信息。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本文仅用于个人收藏和学习,无任何不良引导,文中的内容完全不代表UP主的观点,请审核大大高抬贵手,谢谢!)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同一件事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并因此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对于天旱,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因而积极进行抗旱斗争,终于战胜旱灾,夺得丰收;有的人却以为这是老天爷生气造成的,就去拜神求雨,结果庄稼都旱死了。 为什么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呢?原来,这里面有个哲学问题,有个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这些问题。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提起哲学,有些人往往把它看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以为它离现实生活很远。其实,哲学并不神秘,我们天天都在同哲学打交道。例如,我们干工作,学历史,学数学,学外语,样样都要解决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使我们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而这个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是哲学的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同哲学有关系呢?这是因为无论什么人的思想和行动,归根结底都是受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支配的,而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世界观,也就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在接触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时,产生了对各种事物的具体看法,把这些看法积累起来加以概括,就逐步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这个总的看法一旦形成,就反过来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在哲学上就叫方法论。把这些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用理论的形式表示出来,就叫哲学。可见,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它不是研究世界的某一部分或某个方面的学问,而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它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能够指导但不能代替其它的具体的科学部门。它所要回答的是这样一些根本问题: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不是发展、变化的?怎样发展、变化的?人们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等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哲学都能正确地说明世界并成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呢?不是的。因为,哲学虽然都是以客观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毕竟是一种理论,是人们的主观认识,而人们的认识是受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地位影响和制约的。所以,历史上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哲学理论,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正误混在一起,在哲学领域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的斗争。 二、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中的两大阵营,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例如,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等;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战争与和平,等等。这些事物和现象,不管人们看到还是没有看到,承认它还是不承认它,它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着的东西。这种在人们思想之外独立存在着的东西,在哲学上就叫做“物质”。而人们的思想、感情、观点、理论等等,这些主观方面的东西在哲学上就叫做“意识”或“精神”。物质和意识是两个最广泛的哲学概念,它们分别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现象。人们要说明世界,首先要回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一个在先,哪一个在后?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这就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任何一个哲学家都不能不回答这个问题。唯物论和唯心论,就是按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凡是主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论;凡是主张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论。中外哲学史上,虽然派别林立,名目繁多,但是归纳起来只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两大阵营,无论哪一个哲学家都超不出这两大阵营,非此即彼,第三条路线是没有的。例如,有些哲学家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叫客观唯心论;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叫主观唯心论。但是无论是客观唯心论还是主观唯心论,都认为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因此都属于唯心论的阵营。也还有这样的哲学家,认为物质与意识谁也不决定谁,而是两种互不依赖的本原。我们叫这种哲学为二元论。它企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最终还是倒向唯心论,实际上还是逃不出哲学的两大阵营。 唯物论和唯心论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唯物论是正确的,因为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说明世界。唯心论是荒谬的,因为它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一,在人类和一切意识现象出现之前,地球、自然界早已存在。据科学测算,地球已经有了45亿到60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出现大约是300万年前的事情。也就是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无始无终的,而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出现以后才有的现象。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而人脑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物质,是一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的东西,就不可能有意识。第三,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只有当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反映到大脑,才产生意识。一个闭目塞听、与世隔绝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也就是说,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物质对象,也不可能产生意识。总之,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决定意识,这个道理早为科学和实践所证实。我们广大群众是最清楚的。单凭感觉和思想不能出产品,出粮食,不能打败敌人。人们要生存就要吃饭、穿衣、住房子,而食物、衣服、房子等等都是物质的,人们不能画饼充饥,靠感觉和思想生活。 唯物论和唯心论一直围绕着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一部哲学史就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军对战的历史。这种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反映。 三、辩证唯物论是正确科学的哲学理论 唯物论正确地回答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看不到意识的反作用,不能辩证地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又不能用唯物论的观点来解释社会历史,因此他们是形而上学的(或机械的)不彻底的唯物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才是科学的,彻底的唯物论。辩证唯物论不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认为意识具有反作用;不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不仅用唯物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且用唯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生活。 四、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 既然辩证唯物论是正确科学的哲学理论,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当努力学习它,运用它的原理来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 按照辩证唯物论原理办事,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治病要对症下药,做工作要有的放矢,打仗要知己知彼。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找出意见、计划和办法来,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意见、计划和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反之,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凭主观的想法办事,那就是主观主义,而主观主义就是唯心论的一种表现,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甚至把好事办坏。在你面前明明有一堵墙,你不承认它硬要往前闯,那就非碰壁不可。 从实际出发,不是消极的承认和适应客观事实,而是要正确的分析客观情况,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的去做好工作。有人曾把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个观点,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要去研究。我们执行上级指示,学习先进经验,都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动脑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创造出第一等的成绩。如果照搬照套,当“收发室”,那就是懒汉哲学。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的资产阶级作风。

政治常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