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历史教材笔记: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3-03-29 12:00 作者:苏子不胜酒  | 我要投稿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了解冷战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含义: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和竞争状态。

2.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2)根本原因: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生激烈碰撞。

3.表现

4.结果: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提示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2.两极格局

(1)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认识: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3)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提示 两极格局、冷战、雅尔塔体系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两国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体系。冷战则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而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仕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2)从时间顺序上说,先有雅尔塔体系(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一系列会议的召开),再有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最后才有两极格局(形成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

(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拓展  全面评价美苏冷战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超级大国的工具,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厂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冷战的特点:        

(1)美苏双方既进行激烈的对峙和竞争,同时又给对方留有余地,

     尽力避免冲突升级和爆发战争,从而形成了冷战的自我控制

     机制。

(2)缓和与紧张相交替。

(3)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积极:

(1)国际发展趋势:两极格局的瓦解,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2)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变成了“一超多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3)各个国家: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各国实行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加速做出了贡献;

消极:给世界政治舞台蒙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国战略调整: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美苏关系缓和

(1)时间:1985年以后。

(2)表现

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③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④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3.两极格局瓦解

(1)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拓展  全面评价美苏冷战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超级大国的工具,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厂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教材问题答案




课程小结




高中历史教材笔记: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