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斩魄刀】未元物质(Dark Matter)

前言:
虽其名取自《魔法禁书目录》中垣根帝督的能力名,其效果也与垣根帝督的能力效果有联系,但该斩魄刀的能力却并非垣根帝督的未元物质能力的简单复刻,尤其是其始解能力,奠定其能力基调的是我的自制替身暗域的无冕之王,这同时规定了这把刀为鬼道系。某种意义上也是我对原作中垣根帝督能力的进一步挖掘与开发。
Dark Matter虽有“暗物质”的字面翻译,但在前言1的基础上,这里的物质(Matter)和服从物理的物质关系不大,而更应理解为具有本体论地位的“事态、情况”,相应地暗(Dark)应理解为“正反合”三段论中的“反题”,是被正题的内在不一致性所甩出的但被压抑的不显现出来但能包含于正题之中的东西,意识到这种东西的存在便有机会走向真正的合题,相应地也会有虚假的合题。在这种意义下,“未元”理解为“未被基本要素化”更为合理。所以Dark Matter整体上的涵义大致确定为“不能在现有秩序内理解的却奠定着秩序的情态”。
是在比较困的情况下写的,如有逻辑不通之处还望包涵,不要问为什么要在困的想不清楚的情况下才写,权当写着玩。

基本信息
刀名:未元王冠(Dark Kether)①
常用简称:王冠(Kether)
能力系:鬼道系
始解·解放语:鸢流绮陌空,雾弼五更新。
欲映琉璃夜,独折望宇亭。
直至 于不存在的至夜的王国中,
呼唤卡巴拉生命之树中与之对应的点位。
涌现吧,未元之王冠(Dark Kether)。
卍解·解放印:申巳?亥午酉②
卍解:未元物质(Dark Matter)
始解型态:整个斩魄刀分解为环绕在周围的灵子,一般用以构成未元的场域,需要时可凝聚为不同型态的武器。由于已成灵子态,故若非受到能破坏灵子本身的攻击,则不会被损坏。
卍解型态:分解的部分灵子固着在自身身上,外形为6片光翼,该部分与自身紧密相连,可随自身的修复而修复,其破损时无法卍解但仍可始解。其余部分延续始解型态。
实体化:垣根帝督外形的我的镜像自我
简介:恒常少部分解放状态的鬼道系斩魄刀,会在思考与凝视时自动释放第一阶段的感受对象之在场的能力(即构建解放语的第一句的场域)。解放语可部分咏唱以解锁部分能力,完全咏唱解放语后解锁全阶段的能力,能暂时改变一定范围内的人与事物的空间性本质。卍解后能使创造的不可能的存在获得时间性的持存。
破解方法:击杀本体即可解除。但若本体已用卍解将一切攻击对自己无效化,则需另寻他法。未元王冠的能力本质是象征地创造大他者,进行彻底的反思或者说意识形态批判即可规避未元王冠的影响,内在地彻底解除未元王冠的影响对于象征世界自身的否定性位面的这把斩魄刀而言是不可能的,需要对世界的符号秩序特攻的世界之外的不存在的力量才能实现,在这意义上未元王冠存在通过卍解未元物质自己创造的矛盾而自毁的可能性。未元物质则是实在地对大他者的重复,抓住使用者体系内的不可诠释的剩余将其击败即可解除。
注:①“Kether”可以展开为King of Ether,即神的本性或超越性的本性,即规定以太者。
②“?”为特殊结印,手势为:双手略分开,掌心向下,十字相对,立于锁骨前,呈中间有些许断裂的“一”字。解放印中的午印与酉印也有些许变化。午印的双手食指并不交于指尖,而是左手食指指向右手食指的指腹处。酉印的双手拇指并不在无名指之下,而是置于无名指指甲处,并且双手并不对称,而是右手略微向下,右手三指指腹按压对应的左手三指自上而下的第二节关节处。

具体能力介绍
【始解】 未元王冠(Dark Kether)
第零阶段:整把刀灵子化为分散于自身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动态灵子,此阶段在掌握始解后自动发生,亦可重回浅打,还可运用始解后续阶段的能力凝聚灵子为浅打外观的刀刃。作用是与周围的一切存在建立直接联系。
第一阶段:在思考或凝视时自动发生,将灵子附着于自身所意向的事物上,用以感受事物的在场与事物间的联系,为后续能力奠定基础。体现为斩魄刀拥有者的生活态度与学术研究态度的统一。
第二阶段:对应解放语“鸢流绮陌空”,将第一阶段所感受到的事物及事物间联系,在感受与思考中抽象化为公式化的、结构化的、静止的在场形而上学场域中的本体性要素。此阶段能提供稳定的用以分析的视域。表现为对于现状的灵子结构图式。
第三阶段:对应解放语“雾弼五更新”,在第二阶段构造的抽象视域中更改事物本身与事物间联系的结构,这种更改并不会落实,但能通过这种更改演绎出事物更改后将会发生的变化。表现为灵子结构图式更改变量后的演变。这种改变譬如某分子结构间连接两个原子的作用力需以一个电子为中介才可维持,譬如第三者对人际关系的调停仍需要一个第四者来监督才可实现的观念意识形态,譬如使他者到场的除了主体的凝视还需主体有将其识别为自己的镜像的意向性。
第四阶段:对应解放语“欲映琉璃夜”,为第三阶段中更改了的事物赋予主体性,使第二阶段的结构的内在不一致性的甩出成为可能,能演绎出第三阶段所示结果的反题。表现为灵子结构图式发生了不可被原有图式的解释学所理解的变化。
第五阶段:对应解放语“独折望宇亭”,通过置入自己的主体性来调和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之间的差异,走向三段论的合题。虚假的合题是执着于其中一者,或两者相互嵌套循环的整体主义。真正的合题是使第四阶段中赋予的主体性归于第三阶段的更改之中,即更改行为本身即是主体性的自我道出,自己的主体性与造成更改的主体性是同一的,但在更改时的主体体现为大他者律令的形式而并未使自己主体化地成为中介,合题时同一的主体性则是主体化为了中介了的主体的性质。虚假的表现为异常的变化被正常化地、终结性地把握,真正的表现为异常本身被重新问题化地把握。
第六阶段:对应解放语“直至于不存在的至夜的王国中,呼唤卡巴拉生命之树中与之对位的质点”。第一句所指的至夜王国即前五阶段的最终结果,对周围灵子附着的事物的理解完成了将永恒轮回压入瞬间的解释学探索的循环,其不存在性指的是灵子对事物的抽象终归不是事物本身,其至夜性指的是这种灵子抽象是事物的镜像或者说影像,是事物在显现途中经由的否定。质点“王国”在卡巴拉生命之树中对位的质点便是“王冠”,始解的前五个准备阶段便是构建王国以召唤王冠的过程,此时始解的现实作用才刚刚开始。
第七阶段:对应解放语“涌现吧,未元之王冠”,在第六阶段的“王国”的基础上,使“王冠”作为“王国”的映射而降临,始解前五个阶段重新显现。王冠作为超越性本身与以太的规定者,拥有改变事物空间性本质的能力。
第零阶段:被灵子附着的事物逐渐与灵子结合,灵子逐渐成为事物的构成性要素,且事物间关系逐渐为由灵子间关系占主导的关系所取代,支配事物得以可能。
第一阶段:灵子以暗域的形式笼罩周围,在暗域中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被暗域笼罩的其它事物将逐渐失去与暗域之外的世界的联系。
第二阶段:在“王国”的暗域之中,所有事物将感受到异质性的形而上的场域从自己身上割裂出来。对于人来说,身体所感受到的世界与意识所把握的世界已然不是同一个世界,身体与意识正逐渐分离。对于物来说,物本身与支配物的规律将分离开来。
第三阶段:基于“王国”的形而上的构建基础,暗域虽能改变事物的现实本质,但其改变方式只能通过在分离出的形而上场域中改变事物本身的构成及其作用逻辑来实现,通过置入这一改变,来为事物置入本体性的异质性他者。对于人来说,在两个场域中感受到的事物将可以有所不同,并基于意识对世界的误判,用残存的意识对身体的支配力来控制自身的行动。对物来说,物开始受新的规律支配,原来的规律作为世界的自我展开的实在,将误以为自己进行的仍然是同一的展开。
第四阶段:两个场域的张力进一步增强。人的意识将全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但却仍然幻想自己还在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且总是感受到这种控制的失败。原先支配物的逻辑已被基本架空,现在全然没有一个充分支配现实中的物的逻辑,物包括人的身体,在形而下的场域中逐渐趋于静止。但这一阶段并不会剥夺人的生命,因为始解只发生于瞬间,只有支配空间而没有占据时间的力量。
第五阶段:始解能力的使用者开始以自己的主体性为中介地重新衔接两个对立的场。对于人来说,如果他们没有意识到确实存在一个当下的可以称为自己的大他者的支配性中介的存在,而仍然幻想依然是以自己的主体性为中介来让整个世界铺展开,那么他们将彻底陷入到大他者为他们规定的意识形态幻象中无法逃逸,他们的身体也将完全由大他者支配;如果他们穿越了幻象,意识到了原本不存在的大他者此时双重否定地存在于此,则能够同大他者拉开距离,适应并利用这个新的大他者的逻辑来借由它重新获得对身体的控制力,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能力造成的影响。对于物来说,大他者对物的改变将是绝对的,在这一刹那,在仅有两帧的片段中,世界将以全新的逻辑运动,并且这一运动将会是在能力解除还原为原有逻辑后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的现象。
未元王冠能造成的结果,譬如自己忽然无理由地非常相信某个人或某个道理、自己忽然非常渴望做某事、自己所在的位置忽然改变、自己认知中的事物突然被扭曲、突然出现了无法理解的事物、自己突然骨折或死亡等等异常现象。
但基于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第一阶段也是有局限的,暗域之外的事物仍然是始解无法影响的受原始秩序支配的存在。在始解全阶段完成一遍之后,那些未被始解影响的事物作为惰性的存在,将与始解创造的新的存在相冲突,并在时间上占据绝对优势地逐渐将新的存在以合理化的方式重新归零为其受始解影响前的状态。
但由于人的主体性本身在观念论上即是世界内在不一致性的展开,这份经验与感受并不会随着客观的复原而被抹去,其将作为永恒的裂隙存在于人的历史中。
【卍解】 未元物质(Dark Matter)
与常规的卍解不同,这个卍解需要通过一定的结印来将一部分力量作为“曾集中的精神”,外化为可自律的某种意义上的机械结构才可发动。
“王冠”到“物质”的跨越,是三段论的真正合题,形而上作为对形而下的超越将将其发生性依据从悬空的彼岸世界重新扎根于此岸。大他者不存在,始解所允许的不可理解的大他者的杰作将遵循其不可理解性,回归时间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可理解性,即变化本身具有不可控的彻底的随机性。但由于人活在已然符号化的象征界中,这层滤镜将使世界总是以一种可符号化理解的形式经由主体性展开,这一符号秩序为彻底的随机性赋予了合理性,使“存在即合理”,使变化获得贯穿其中的同一性。但在晚期维特根斯坦那,这作为意识形态的符号秩序也是文字游戏,不能认为自己所用的符号具有什么稳固的外部依据,包括人自身的来源也是全然无根的,穿越这层符号性滤镜后世界重回无依据的不确定性。因此未元物质作为“不能在现有秩序内理解的却奠定着秩序的情态”,是世界发生学最先的阶次,其本体论因不确定性与一定限度内的符号化由主体所道出,但又消解了主体的实在性而仅存中介性而是敞开的,是任何实在都可置入主体位置来作为世界中介生效的。
因道出这一切过程的主体的实在性被消解,卍解的能力仅是作为中介引出世界无意识所造成的事物,而不再经验使这些事物发生的始解的过程。这一部分的能力便体现为固着在自身身上的那6片光翼。而维持始解的那一部分灵子则直接依据始解第七阶段的第五阶段的置入自身主体性的过程所驱动,始解之前的阶段都仅发生于无意识之中而不被主体所体验。光翼作为中介的中介,是对始解结果的导出,始解的形而上的建构“王国”的阶段,与扭曲形而下的“王冠”的阶段是不再被体验到的,从“圣父”到“圣灵”再到新的“圣灵”造成新的“圣父”的过程是不被体验到的,而直接输出最终的结果——本不存在于世的事物与秩序。
由于主体的实在性被消解,这种消解对暗域中的所有事物同一地生效,故其中所有主体无法体验到其中介过程,中介过程带来的差异的时间性对主体来说是不存在的,于是创造的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便能无差异地同一地存在。好似从一开始就存在,好似会一直存在下去,好似从未存在,拉开一个神秘的关于世界之要素的维度。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卍解就是始解从原先的只能支配空间,到其支配效果随着主体的时间体验的消除而能永远悬在时间性的上空,成为每个时刻悬在高空的太阳。这在某种意义上异于日常所预设的线性时空框架,这里的时空类似一个每个点位都具有共时性的莫比乌斯环。
那6片光翼维持了一定限度的“只属于个人的现实”,代替主体进行“实在性消解”,使主体仍然有经验其能力的结果的实在性。并且由于人的认识论局限以及部分灵子固着为光翼,新事物在现实中的持存将以能力精度提高的形式去削减暗域覆盖的范围,这意味着卍解较始解只能支配更少的事物,但能永恒延续支配造成的结果使之成为实在。如果是对个人的意识的控制,那么使自己能永远成为那个人的大他者也说不定。
卍解造成的结果,譬如轻轻一阵风吹过能单单带走该范围内所有事物的电荷、看似一片火海实则是对事物温度的剥离、不理解某种秩序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该秩序、原本未接触该秩序的人忽然坚定地以之为自己的第一生活方式、渴望某事物的人永远在梦中接近该事物等等,而世界竟在一些细节上全然与曾经的经验不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匪夷所思的一切。
“这就是未元物质,混杂着异物的空间,这里已经不再是你所熟知的世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