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RNA二次落空诺贝尔化学奖,终获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10-03 13:29 作者:Biotech前瞻  | 我要投稿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是授予了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正宗有机化学界的狂欢,也是我硕士阶段的主攻方向,而呼声较高的mRNA与Protac新技术再次落寞。而2023年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给予了mRNA技术领域,也算是多年来对于呼声较高领域的回馈。我一直有一个不太成熟的预估,总觉得化药不会这么轻易地被免疫治疗药物所轻视,正如《众病之王-癌症传》对于手术、放疗、化疗等肿瘤治疗手段历程演变的描述,都经历过粗暴式发展进而回调,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资本裹挟助推的免疫治疗大潮,也会慢慢恢复理性。真正惠及临床患者的才是一切科技之光的最终夙愿。恭喜一切真正的原创科学家。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是授予了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结果一出,正宗的化学专业的从业者及科研者肯定觉得实至名归,我觉得现在才颁发着实有些迟到,而因为近年来生物领域的突破进展,而爆火的mRNA或者Protac等技术拥趸,却再次失望。但从合理性上来说,诺贝尔奖颁发的逻辑是先就现实生活中的成就再倒推科学上实现突破的第一人。因此,从逻辑上,我觉得颁给不对称有机催化是没问题的。


因为硕士的专业正好是手性药物开发之金属不对称催化,对于这行业还有些了解。该方法已经广泛用于新药开发(主要是指手性药物),并使化学合成变得更加“绿色、环保”。这两方面的成绩已然推动整个社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据估计,目前全球约35%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涉及化学催化。而催化离不开底物和催化剂,过往广泛使用的催化剂仅有金属和酶两大类。其中金属催化剂很难用于大型工业生产,因为它们对氧气和水敏感,而大型工业生产中难以创造无氧无水的环境。此外许多金属催化剂是重金属,对环境有害。另一类催化剂酶是蛋白质。生物体内的酶数以千计,它们驱动生命所必需的反应。许多酶还是不对称催化“专家”,可合成手性分子。


所谓的手性分子是指与其镜像分子不能互相重合的、具有一定构象的分子。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不同构型的沙立度胺导致海豹儿的产生,让人第一次认识到手性构象对于人体的伤害,如何特异性合成具有药效活性的手性分子,而另一种构象的成分越少越好。这就需要不对称催化来控制反应,常采用更加环保的有机化合物来代替具有弊端的金属催化剂和酶,因此,不对称有机催化在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上更广泛。



来源:Cell


接下来说下此次诺贝尔奖呼声最高的mRNA技术,mRNA技术因为新冠疫情疫苗研发的需求推动,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知道,疫苗分为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等。其中作为新型疫苗的mRNA疫苗最受关注。





北京时间10月2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Katalin Karikó、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得针对COVID-19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开发。

最新消息,2023年9月11日,Moderna、Pfizer、BioNTech同时宣布XBB.1.5新冠mRNA疫苗获得FDA批准,临床前研究表明这两款疫苗对XBB.1.5、BA.2.86(Pirola)、EG.5.1(Eris)流行株均有保护效力。而如若mRNA疫苗只停留在新冠预防阶段,将大大影响其应用的场景空间。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最大的优点是构建迅速,生产门槛较低,因此可以迅速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但mRNA疫苗不稳定,保存和运输的要求条件极高。而随着默沙东口服新冠药物的出现,将是一种降维打击。但不可否认的一点,mRNA技术的长足进步,必然会推动疫苗及艾滋病药物研发的突破,让我们期待mRNA技术未来能够深度推动相关疾病领域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Nat Med.期刊有刊发一篇《2023年值得期待的11项临床试验结果》的文章,正好提到了新冠肺炎疫苗与HIV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的研究进展报道。



  • Glenda Gray:2021年12月,我们开始了一项试验,在8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50多个研究诊所中招募了近14500名参与者。

  • Ubuntu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将评估抗新冠肺炎mRNA-1273(Moderna)疫苗对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成年人的疗效或与其他增加严重新冠肺炎风险的合并症。这项试验将包括少数艾滋病毒阴性者。

  • 在我们的研究中,将评估并确定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感染和病毒清除特征。

  • 我们预计2023年的结果将表明,艾滋病毒携带者以及其他健康状况下的成年人,为防止面临严重新冠肺炎风险,需要多少剂量的疫苗/

  • 我们还期待获得的数据能说明感染过COVID-19病毒并因此可能具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是否需要与未感染者一样多的疫苗剂量。

  • 我们还想知道原始的Moderna疫苗是否劣于新的二价疫苗(其中包括SARS-CoV-2变异株的刺突蛋白)。

  • mRNA-1273与二价疫苗的直接比较应该让我们深入了解变体特异性疫苗的效用。

  • 我们希望,当明年公布这些结果时,对于HIV感染者,它们将有助于完善最佳疫苗策略和最佳治疗方案。

格伦达·格雷是南非医学研究理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近日,以mRNA疫苗而闻名的Moderna公司与科济药业达成了共同开发联合用药的合作协议,而对象则是CLDN18.2 CAR-T(CT041)与Moderna的CLDN18.2 mRNA癌症疫苗。也就是mRNA癌症疫苗+CAR-T的联合疗法。

聚焦CLDN18.2靶点进行创新药物联用方式,也是当下研发极度内卷的一种体现,而mRNA肿瘤疫苗与其他药物的联用早已有所探索,如联合PD-1抗体、PD-L1抗体。

期待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花落谁家。


mRNA二次落空诺贝尔化学奖,终获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