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 ——自媒体时代,重建与文学、专注和阅读的联系
《我在岛屿读书》 ——自媒体时代,重建与文学、专注和阅读的联系
前不久,连续几个朋友都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坚持写那些方块字了,所谓有思想的文字早就没有市场了。我苦笑着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也就剩下这点坚持了。

自媒体时代需要什么内容?是一系列的热点追踪、情感发泄、娱乐八卦、政经解读……这些东西要么是标题党,直接吸引你的眼球;要么就是戳中你的泪点,让你感到爱至深痛到心碎;要么击穿你的心脏,让你愤怒到极点,厌恶至极。
作为一个久经世事,饱受考验的社会人,怎么可能不懂这些道理。但总归需要有些人记录一些有意义的生活,写一些有意义的文字吧,这个弯怎么绕也是绕不过去的。也许会有人说你读书读的脑子都秀逗了,纯文学的东西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去消费?用互联网时代的话来讲,不能变现的都是“耍流氓”。
诚然,当代社会是个浮躁的商业社会,社会的核心主导力是商业经济。任何一切的行为,都是向经济看齐。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内占主导地位的总是承载经济价值属性的物质媒体,即人民币。一切向钱看成为了主流,读书写作已经不再是雅致有韵味的事,反而成了“无病呻吟”与“笔墨闲谈”。

令人振奋的事儿也有,由今日头条、江苏卫视联合出品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再次温暖回归了,这一季延续了“岛屿+书屋”的沉浸式阅读场景,邀请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等文坛老友新朋担纲“书屋主理人”,十余位文学名家到访,带领观众感受阅读的魅力。“有趣的阅读”和“有趣的灵魂”兼而有之,这样的书香之旅,能令多少人的身心被治愈?
在节目中,余华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感悟生活、理解生活。他认为通过阅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性、情感以及现实的种种困境。而苏童则认为,阅读能够拓宽人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经历,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理解力。程永新则认为阅读能够开阔人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让我们学会如何获得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叶子则强调了阅读所带来的快感不仅仅源自于知识的获取,还来自于思辨的过程。她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将阅读内化并享受其中,是一种极为愉悦的体验。
我欣喜的感受到《我在岛屿读书》这个节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多个维度拆解读书的意义,让大众重拾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感悟生活,这正是其价值所在。也由此再次坚定了我创作一些有思想文字的决心。即便这个社会的某部分早已陷入浮躁、流于表面,除了金钱与物质以外,还是有对于梦想、价值以及其他精神层面的追求的。

令人灰心的事儿应该更多,不愿意一一去列举。自媒体时代的多数作者的作品,都是来自拼凑、整合和评论,甚至在很多平台上,如何拼凑、整合、抄袭,如何避过平台的“原创”验证的方式方法竟然堂而皇之的广而告之。就好似除了在鼓励人们去当小偷外,还要努力钻研、学习小偷的技能一般。有人言,如今的自媒体文章三千字中,有五百字属于那些作者的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改造一篇换个马甲就是原创。甚至现今正在流行的智能AI只需一键就可以把原作者辛辛苦苦盛满思想而凝练的文字改写为“新”的伪原创,让人情何以堪。

不论如何,自己熬夜写文字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读书也是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就连杯不离手的青青乐代用茶都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已经在慢慢的改变熬夜这个坏习惯,身体的阴阳调和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永不改变的是沉静下来去写一些有点价值的文字。我始终相信,那些能够闪光的文字,永远不会埋没,总有一天它会冲破乌云的缝隙,洒满整个天空。
愿我们都能从《我在岛屿读书》中感受到生活,在忙碌的日子中寻找到一丝宁静。愿每一个仍在坚持写作的人都能够强大起来,化作一道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青青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