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之歌》
该小说改编歌曲《影子小姐》,感谢这首歌陪伴了我很久,很开始到结束。
对整个故事进行了二次加工。于一个高中生苦于交作文的夜晚,两个小时写完的。
文笔不好,见谅
如有侵权请立刻联系我,我会第一时间删除作品并弥补带来的损失
“我忘记了那是我脑海中的记忆,还是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总之,我无法继续隐瞒了。”
张小生拖着疲惫的步伐……
“或许是这样吧,我记不太清了。”
张小生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后半夜的夜之城仍然醉生梦死。因为高楼的阻挡,城市里没有一丝风,近处、远处、高处的霓虹交相闪着,街头可见的不是绿植,而是绿植的全息投影。有人说,在这座城市只有两种舒服地方:一个50元半小时的颅内超梦体验,二是几万元一天的海滨酒店。那是人们最后一片没有污染的海。
像张小生这样的女孩还有很多,她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影子小姐”。无非是浓妆艳抹,陪着酒吧里的客人说笑,然后等人走后收拾一地的吐泻物,从老板的手上抠下一点微薄的薪水养活自己。或许她们的生活还不如阴沟里的老鼠——至少老鼠不用支付天价的房租和无味的合成食品。
回家时,她发现自己的邻居换了一任,他依稀记得上一任是死于斗殴……或许是酗酒吧。她不记得了。那个人光鲜亮丽……
“他的名字是什么来着那个人……我也不记得了吗?哦对,是林宇叶。”
那个人光鲜亮丽,与城市的黑暗格格不入。
“你好呀。”林宇叶说,“我的名字是林宇叶,今天刚搬到这里来,你叫什么名字啊?”但林宇叶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答,张小生瞥了他一眼,飞快地钻进自己的房子。张小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干,她的心扑通扑通的,仿佛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也许只是常年的工作使她丧失了作为人的一面。
林宇叶碰了个钉子,但他没有丝毫在意,自己哼着自编的曲子,自顾自地收拾着东西。
自那以后的日子里,张小生总是躲着他这么一个怪人,他如同垃圾堆中的百合花一样纯洁。他鄙视这城市的黑暗,这城市也鄙视他的光明。
他穿梭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街道,但是,他总是一个人,但哪怕只有一个人,看起来似乎也并不孤单。
那是一个常见的下午,至少那时挺常见的。黑黄的体积云压住了天空,笼罩着大地不透一丝光,但雨水未到来,只有路人匆匆和车水马龙。张小生一个人坐在天台,思考着可有可无的意义。
“你是来吹风的吗,可惜这座城市中并没有风,在我的老家里,风是一年四季不断地,温和而又舒爽。”张小生回忆起了自己逝去的童年,又或者是远走的家乡。自从来到这里以后,她很少回忆这些事情。她没有回答,低下头去。林宇叶在一旁收拾自己好不容易养活的小花。
“为什么人们总是在抱怨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呢?殊不知生命本身的意义就是它本身啊。”
“上面有人争名夺利,下面有人勾心斗角,可为了什么呢?能让一个人去出卖作为人的所有。”
“为什么不去追逐生命中那道光芒呢?”
…………
说完之后,林宇叶悄悄离开了天台。张小生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霓虹总是一直在闪。
从那以后她换了一份工作,在餐厅里当服务员。她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她在书上看到一位很老很老的作者写过的话: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有时在夜深人静的小巷里、灯光把她的身影点缀的精致,她会碰见林宇叶。可他却不曾停下脚步留意她的存在。
“哎,要是他会感到孤单就好了,说不定孤单的时候就能发现我。”
影子小姐日复一日的想着,从地铁、到小巷、甚至雨天的咖啡屋前。每个温馨的灯光下,男人的身后都有她的陪伴。可一次,都未曾进入男人的视线中。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张小生工作的餐馆,林宇叶走进来,坐下之后说:“服务员,来一份这里的招牌菜。”是张小生上的菜,她弯下身,认出了是林宇叶。林宇叶的脸色略显憔悴。她略显尴尬。“先生,您的菜。”她刚想站起来,要走,又说:“最近还好吗?”“还行。”但他的脸色告诉张小生他是在撒谎。
“你一会可以等等我嘛,我很快就换班了,我有些事情想和你说。”
林宇叶点了点头。
那天的傍晚,两人一起回去的,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他们说着笑着,像孩子那样。张小生突发奇想,她回头,看向自己的影子,然后稍稍一侧头,把自己的影子的头,靠在林宇叶身上。那是她小时候玩的游戏了。尽管他们并不是这个关系,但张小生还是看着影子发呆。一路上,张小生和林宇叶聊了很多,林宇叶久皱不展的眉头也舒展开了。最后回家时,两人都很愉快,约定好明天再见。
张小生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因为她想要林宇叶明天正式地认识自己。
第二天醒来,张小生开门时候,发现门口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谢谢你的陪伴,但就像你喜欢在暗处,而我却向往光明。”
张小生边读边哭,一行字她看了有一分钟,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的人这么伤心。一滴泪晕染了字迹,把她二十多年的悲喜愁乐全落了下来。
从那以后,没人知道张小生去了哪里,老板还在可惜少了一个好员工。
“我嘱咐吟游诗人,拜托他问遍城市里每一缕的影子,却都没有发现她的踪迹。”
“我偶然窥见这美好的故事,于是把他记录下来,给这小姐和先生的故事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