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为品二杯便是解渴蠢物

看标题大家肯定都知道这篇写的是什么了,其实对于“茶”这个话题,我考虑了很久要不要写,因为关于这个“茶”,更多的则是茶道、品茶……我在这些方面不是精通,了解的更是不多,所以很怕说错一点,贻笑大方。
不过最后为什么又把这篇写出来了呢?因为老北京人,是喝茶,不是品茶。
首先北京人喝茶的茶具是和别的地方不同的。
老北京喝茶的茶具分两种,一个是盖碗儿,一个是茶杯。找一个比较熟知的例子吧,大家应该多多少少看过《甄嬛传》的电视剧吧?里面嫔妃用的所有茶具都是盖碗儿。

上面一个盖,中间是茶碗,底下还要有一个托,喝的时候需要用手托着茶托,手指不会夹杯子的,有很大几率会把茶水洒到身上,更有甚的会碎了中间的茶碗。

切忌在用盖碗儿喝茶的时候,把茶盖架在茶托上,单拿中间茶碗喝茶。
当然也不只是皇城里会用盖碗儿,平民老百姓也是可以用的,不过只是在规格上不一样而已,比如不同级别的嫔妃可以用不同釉面的,富贵人家用个描金线的,普通人家用青花的基本上就可以了。
因为造价还算低廉,所以在以前的老旧茶馆里,也会给茶客用盖碗儿,当然,茶馆之所以用盖碗儿也是有几点原因的。
一、在茶馆喝茶的人,虽说是喝,但是也没到“咚咚咚”向下灌水的地步,所以他们不需要多饮水,再加上盖碗儿盛的水很少,又讲究茶要八分满,所以可以满足到茶馆饮茶之人的需求。
二、在茶馆喝茶的人,有些时候是一坐坐一天的,所以如果中间您有点什么事情需要出去,或者回家吃早点 吃饭的,就可以把茶碗扣在桌子上,等回来还可以接着喝。并且从前茶钱是一天一结,茶叶也可以自己带,一包茶叶刚好泡两杯茶。
三、养虫儿人需要。从前老北京人喜欢养虫,无论是蝈蝈、蛐蛐儿,还是螳螂、蝴蝶,都是有人养的,具体养什么、怎么养,这篇就不具体说了,咱们放到后面。这里要尤其说一下养蝴蝶的,蝴蝶喜湿暖,没有盖碗儿拂出的暖气是不能起飞的,所以为了满足各路养虫人在茶馆里闲聊时候,互相之间的得瑟、交流、瞎显摆,茶馆也是会备着盖碗儿的。
如果实在没钱,喝茶不用盖碗儿也是可以的,这就要说到茶杯了。

如果现在去茶楼喝茶,他们一定会推荐茶艺师给表演一下,但是我前面说过,这个是品茶,不是喝茶,老北京喝茶的茶杯和品茶的茶杯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说一下,我不太清楚茶艺里面用来品茶的小杯子叫什么,咱这里就先用“小杯”来称呼,如果有懂这方面的人,可以给我科普一下。
茶杯和“小杯”不同,首先就是没有它那么小。“小杯”普遍的大小,两个手指头就能捏的住它,容量也只够一小口的,讲究品茶之人需要姿势正确态度端正,不然手上拿着颤颤巍巍很是不好看。
而茶杯则没有那么多讲究。茶杯比“小杯”要高上一倍左右,也比盖碗儿更加简单素净,喝的时候拿起来就喝,不用怕碎了盖儿砸了托的,因为本来就没有给它配这些。
其次咱说的就是盖碗儿里面装着的东西了,一个是茶叶,一个是水。
北京不产茶叶,水也算不上最佳,所以老北京就在这两个方面宽容了很多。
茶叶大体分红茶、绿茶和花茶。
红茶里面算好的基本上就是武夷和滇红,普洱尚存争议暂且不表。
绿茶里面最好的基本上就是龙井和碧螺春,当然是要“西湖龙井”和“太湖碧螺春”,不过我倒觉得天目湖的碧螺春要比太湖的好上一点。
关于花茶,无论是菊花茶、还是玫瑰茶,这些都能算是花茶,不过老北京更喜欢喝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就是用绿茶混合茉莉花瓣炒制,晾好以后需要把其中的茉莉花瓣一点一点挑出来,只留其香不留其物。顶尖的茉莉花茶在沏开了以后,茶杯里是看不见茉莉花瓣的,不要相信网上的一些图片,如果满杯都飘着茉莉花瓣,这样的茶搁我来讲,浇花都用不上它。
最后就来说这个水吧,俗话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不过现在扬子江的水已经不行了,老北京也不是非喝扬子江水不可,因为北京有玉泉山。
玉泉山的水在旧时候,是专供皇城用水的,也有一些有茶癖的人,会收买运水的差役,偷一点玉泉山的水用来喝茶,而普通人则用甜水即可。现在影视剧里面说的用雪水、雨水的我从来没有尝试过,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北京的雾霾严重,下的雨、雪都不干净,还不如水管子里的自来水呢!
下一篇咱聊聊养虫吧,大家养过蝈蝈吗?有没有给它喂过葱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