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如莎士比亚戏剧的《大明宫词》,它的另一个主题你真的看懂了吗?
提起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大明宫词》,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那恢弘外放的台词,与同时代其他电视剧中含蓄内敛的台词大相径庭,相信不少朋友也一样。要是说到《大明宫词》的主题,那可就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 有人说它的主题是爱情,因为从始至终故事都是由爱情开始的,无论是武媚娘和李治的爱情、李治和武则天姐姐及侄女的爱情、太平公主与薛绍和武悠嗣的爱情,亦或是李隆基对太平公主的爱情,都是爱恩情仇皆有之,一对对痴男怨女如飞蛾扑火般前仆后继。 也有人说它的主题是权力欲望,因为故事前期是武媚娘的权力欲望操纵着一切,中期是张氏兄弟尤其是张易之操纵着权力欲望,后期韦后、安乐公主、李隆基、崔緹纷纷启动了权力的战车,加入了这个角逐场。因权力的竞逐风风火火开启的红妆时代,再次因权力的竞逐而黯然退场。 还有人说它的主题是人性,就像酷吏周兴曾经说的,“天下最易变的就是人心,最善于伪装的也是人心”。易变的人心,比如武媚娘和李治,曾经年少情深,却因皇权的角逐和李治重新燃起的爱欲,导致两人渐行渐远,以至于最后李治带着怨恨离开了人世。善于伪装的人心,比如张易之以爱情的名义俘获了太平公主的芳心,又在武则天、韦后、安乐公主等有权势的女人之间周旋,以期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权力。 在我看来,《大明宫词》从来都不只有一个主题,它可以是爱情,可以是权谋,可以是人性,不过我今天并不会讲以上的主题,而是想表述它的另一个主题—忠诚。
影片一开头,武媚娘对李治是尊重的,甚至有些唯唯诺诺,因为她梦到了萧淑妃和王皇后的亡灵到李治面前告发她亲手害死自己的女儿嫁祸她们的事儿感到恐惧,这种恐惧,是对可能失去现有地位甚至是生命的恐惧,也是对皇权忠诚的反映。 年少太平公主初来月事,面对武则天的安慰,童言无忌说出梦见她被武则天嫌弃,还被掐死了。随着武则天的呵斥,太平公主停止了哭闹,乖巧起来,这是对父母权威的忠诚。 太子弘劝诫武则天释放萧淑妃的两个女儿,并给她们重新指配符合她们公主身份的夫婿,还有打算让长孙无忌之孙重新出仕,这是对他心目中那个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爱护,没有猜疑妒忌的理想世界的忠诚。 李贤的一众谋臣在贤是没任太子之位时就追随他,之后贤与武则天权力斗争失败被流放,他们也像南飞的大雁追随他一起远去,在贤死后也追随贤毅然赴死,这是对友情的忠诚。 遵守和慧娘长相守的承诺,抗拒和折磨太平公主的感情,最后因为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她,为了崇高的道德和无暇的精神品质,只能以死谢罪,这是薛绍对慧娘关于爱情的忠诚;太平公主深爱着薛绍,不介意他的冷漠和喜怒无常,用心编织着爱的谎言,哪怕最后知道真相也还是想和薛绍在一起,这是太平对于薛绍爱的忠诚;武悠嗣虽然因懦弱不解风情被太平公主忽视,但他始终在为他们爱情的升温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武悠嗣对于太平的忠诚。
武则天老年时期的一次宴会,她尝不出味道,想听到大臣对味道的描述,但一众大臣包括最受她信赖的张昌宗都只是谄媚地奉承道她一点都不了我,武则天流下了眼泪,因为她的大臣对身为君主的她缺乏忠诚。 将爱情当作游戏和筹码的张易之,以为自己可以左右逢源,结果先遭到了狄仁杰的痛打,又被太平公主抛弃,最终因绑架武则天死在了太平的剑峰之下,这是因为他对于爱情缺乏忠诚。 李显继位后,哪怕明知韦后和武三思私通,安乐公主卖官鬻爵,但始终都很包容他们,因为他对韦后的爱情忠诚,对安乐公主的亲情忠诚,一生中除了对母亲的恐惧,最心酸但也最幸福的时光,也许就是在房陵州和韦后及儿女同甘共苦的日子。 崔緹曾经对李隆基忠诚,因为他们是患难与共的挚友;但崔緹也对太平公主忠诚,因为他的生父薛绍深深地伤害了太平—这个对他如亲生母亲一般的女人,所以,为了补偿太平,为了守护这份忠诚,他先假传圣旨赐死了即将登基的李旦,又对李隆基出手,想为太平扫清登基路上的障碍,最终却在太平公主面前,死于李隆基之手。 李隆基对太平公主忠诚,太平公主在他心中是近乎完美的存在。他也从单纯的姑侄关系逐渐转变成了对太平公主—自己亲姑母的爱慕,可惜这份爱慕,也最终让太平公主下定决心拥抱死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忠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忠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忠诚、雇员和公司之间的忠诚、情侣之间的忠诚、夫妻之间的忠诚、朋友之间的忠诚,甚至是人民与国家之间的忠诚……只是互相的忠诚、从一而终的忠诚、毫无欺骗的忠诚,实在是太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