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B站能不能盈利(下)?

2022-02-19 00:56 作者:苦瓜香菜盖浇饭  | 我要投稿

4. B站不上贴片广告,变现困难。

参考Youtube,认为PUGV视频网站要靠广告盈利,但B站没贴片广告所以难变现。

视频和评论区之间,以及弹幕列表下方都有广告。我个人觉得比Youtube的贴片广告在辨识度和用户体验上都要好。

“B站没贴片广告”的说法,严格说不准确。B站的PC端主页、弹幕列表下方和视频播放框下都有贴片广告。尤其是从2021Q3之后,我观察到的在视频播放框下的广告( 先称为“屏下广告”吧)越来越多。我认为在曝光率上,“屏下广告”并不差(主观,没有数据支持),因为B站多数用户有看完视频看评论的习惯。这点和短视频不同。

App中的“屏下广告”和贴片广告更像,只是全屏后会消失。同一个视频退出再点进去,“屏下广告”会变,但不能一次视频播放中展示多个广告,加载率远不如Youtube。
除了“屏下广告”,B站的广告收入还来广告对接平台“花火”。目前“花火”只对品牌方抽5%佣金。另外,很多人低估了B站头部UP的广告单价。

2021Q3 B站的广告收入11.7亿,占总收入的23%;对比同期快手的广告收入是109亿,占总收入的53%。随着,“屏下广告”的普及,我认为B站的广告收入还会高速增长至少两年,绝不应该只有快手的十分之一。当然,目前限制B站广告业务的因素有两个1)广告供给不足;2)广告加载率不高。

B站21Q3的广告收入是爱奇艺同期的70%,但只有快手的10%左右。我认为B站广告收入超过爱奇艺是早晚的事,也绝不会只有快手的十分之一。

广告供给不足除了因为B站MAU和DAU相对抖快太小,更重要的是在B站发广告需要符合B站的调性。把短视频里那样简单粗暴的广告搬到B站很有可能得不偿失,损害品牌形象。品牌方对在B站上投广告一直很谨慎,还在学习和适应过程中。

B站的广告加载率在5%左右,对比抖音15%和快手10%(第三份数据,未验证)。主要原因首先是B站现在还没必要靠提升加载率来提高广告收入。B站2020-2021年的广告加载率没变过,但广告一直在高速增长,靠的是提高品牌认知、增加广告供给、提高广告单价和广告中台建设带来的效率提升,这是“难而正确的事”。而提高广告加载率是长在最低处的果子(low-langing fruit),可以随时摘下来吃,不如等广告增速大大减缓的情况下再用;另外,由于B 站App是双排模式而非抖快的单排模式、视频长度多为1-20分钟而非短视频30秒,这些客观因素限制了B站视频流广告的加载率不会高于短视频平台。

B站广告收入由于基数小,过去6个季度都保持着100%+的高速增长。不过受大环境影响,2021Q4和2022年会有压力。

另外,广告只是B站变现方式的一种。目前互联网平台最成熟5种的变现模式:游戏、会员、广告、电商、直播,B站都有,还多了线下活动(BML、BW、跨晚、漫展门票等)。B站的变现手段应该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多的之一。陈睿说过,B站的业务范围只比腾讯和网易小。

B站目前的收入构成很平衡,我认为比依赖广告的短视频、依赖会员收入的长视频和依赖打赏的直播平台更健康。分散了单个业务的波动风险,但同时也加大了被政策影响的概率。

总之,B站的变现手段是很多的,不止有广告一种,而且已经上线了和贴片广告类似的“屏下广告”。目前受限于广告供给和加载率不足,B站的广告收入相比短视频很低,但潜力巨大。

 

5.B站变现效率不高。

我认为这是比 “B站变现困难”更准确的说法。目前B站的变现效率的确不高,这也是阻碍B站盈利的主要原因。

变现率可以理解为月活用户的APRU(收入/MAU)。这个可以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多少比例的月活用户付费了,也就是月付费用户率(MPU/MAU);另一部分是,平均每个付费用户付了多少钱,也就是月付费用户ARPU(收入/MPU)。

这图很重要但信息太多。之后会拆成多个图,数据都来自这个表格(假设爱奇艺的MPU=付费会员,爱奇艺MAU来自2020年报;计算腾讯的会员率中,我假设腾讯视频MAU 5亿,其他地方的MAU都是财报中公布的微信和Wechat的合并MAU12.63亿)。

先看用户付费率(MPU/MAU)。

B站的付费率以前特别低,但一直在不断提升,从上市时2018Q2的3.5%提升到2021Q3的8.9%。陈睿在2017年预测B站的付费率会超过两位数,在2021Q3电话会议中再次确认了这个想法。

B站MAU和MPU都在增长,付费率在不断提升。注意2021Q3大会员的增量和付费率都环比下降,应该和2021年4月份的番剧先审后播政策有关。
B站8.9%的付费率在行业中并去不低,和直播平台差不多,还高于快手(这里腾讯的会员率是腾讯视频的会员率,但付费率是增值业务的付费率)。

B站的会员付费率不到7%,远低于爱奇艺的21.6%和腾讯视频25.8%。但作为PUGV为主的平台, 90%的内容都可以白嫖,会员率低于长视频也理所当然。8.9%的付费率在视频行业中对比看也不低,但问题是B站MPU中包含了付费率极高的游戏用户,这样对比没有游戏收入的视频行业不公平。

那么B站除去游戏的MPU是多少呢?B站的季报不公布增值服务的付费用户数目,但还好年报中公布。

B站港股招股说明书中公布了2020 MAU 1.858亿,增值服务 MPU(除去了重叠的游戏用户)是1.3亿,那么非游戏用户的付费率就是7.0% (MPU/MAU)。

7%的非游戏付费率虽然在视频行业中垫底,但和快手的8%也只差1%。但很少听说快手的变现率低。

那么问题就出在B站月付费用户的ARPU上。

B站付费用户的ARPU只比爱奇艺高,这可是包含了能明显拉高ARPU的游戏业务。因为爱奇艺和直播平台几乎没有游戏收入,所以B站付费用户ARPU最合适的对比对象其实是腾讯,目前差了3倍。
B站月活ARPU也是只比爱奇艺高。和腾讯的差距拉大到6倍。

 那么,ARPU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因为B站用户年轻,消费能力低?

我认为B站用户的消费能力并不弱,而且只会越来越强。在广告篇说过,收入不等于消费能力,可支配的收入才算;消费能力也不等于消费意愿。B站50%的用户在一二线城市。B站的大学生是占多数,他们收入是低,但支出也相对较少,因此可支配消费能力并不比其他互联网平台用户差。年轻人的消费意愿毫无疑问是最强的,85后用户占比80%的B站整体消费意愿是非常强的。李旎在2021Q3电话会议中透露过,“双十一期间B站的日消耗突破了2500万,电商的预算份额在全网排名第五,从转化的ROI逻辑来说排在全媒体第一,这一点证明了平台高质量的用户转化效率跟消费潜力还是极大的。”

很多人喜欢用ARPU来对比不同平台的用户消费能力。我这里尝试并改进下。我们对比下除去广告和电商后(也就是增值服务)的ARPU。除去广告是因为广告收入属于被动收入,和用户直接关系不大;增值服务是用户的主动行为,最能反映用户的付费能力和意愿。除去电商收入主要是因为B站的MPU中不包括会员购的付费用户。电商在以下公司的占比也都很小,影响应该不大。

增值服务主要是直播和会员收入,这里B站和腾讯还包括了游戏收入。 B站的付费用户ARPU和月活用户 APRU都高于爱奇艺,略低于快手,远低于虎牙斗鱼和腾讯。

然而爱奇艺的典型用户画像是在城镇的白领女性,用户的消费能力不应该低于B站和快手。所以我从上图得到的结论是ARPU并不能准确反映用户的消费能力。爱奇艺的ARPU最低,原因并不是用户消费能力低,而是长视频平台付费场景太少。用户再有钱,也就买个包年会员。

B站面临相似的问题:对非二次元用户来说,消费场景太少除了买个大会员,没有别的可以消费的地方。所以导致B站付费用户的ARPU偏低,进而造成变现效率低。

B站目前游戏和会员购二次元属性太强,对非二次元的大多数用户吸引力不大。就像进了迪士尼游乐园,发现只有公主裙可以买,但多数游客对公主裙不感兴趣。怎么让非核心用户也付费,其实迪士尼也做了表率 ——1)把小圈子的内容用更大众化的形式展现起来。比如漫威系列的电影,即使不看漫画的人也可以享受;2)内容品类破圈,吸引更多的人。比如收购《星球大战》系列、国家地理和ESPN(美国最大的体育节目电视台),让更多的非核心用户进来。这两件事, 其实B站都做了。前者的代表是《最美的夜》,后者是《风犬少年的天空》。

付费网课是很好的对非二次元用户增加的一个付费场景。
会员购业务也在推出更多的非二次元商品。2021年很火的菜狗手办,就是从B站出来的。
B站2021年末拿下了英格兰足总杯的版权,是典型的内容品类的破圈,但我反而很担心。

我发现B站最近尝试从传统体育方面破圈。多说两句。我不赞同B站打算通过购买赛事版权,尝试在传统体育方面破圈。大型体育赛事的版权费都是很贵的,这次引入足总杯非大会员都可以免费看,ROI肯定是负的。而且体育赛事的时效性太强,一周后就很少人会回看,对长期的会员数量提升还远不如电影电视剧。国内无数长视频平台都验证了这条路是赔本的。另外,体育内容本身就容易引战。两队观众在弹幕和评论里吵架是必然的,非常不利于社区环境,这种情况已经在B站体育类视频中出现。我认为B站在盈利前只需要激励UP做好体育板块的二创就好。

回到非二次元用户消费场景少的问题。B站的PUGVOGV做的再好,非二次元用户还是最多就买个100多的大会员就完了,消费上限太低了。

所以我很认同B站2020-2021年选择做大直播,因为直播的消费上限很高。如果你看下增值服务收入ARPU那张图(上上张图),虎牙和斗鱼直播收入的ARPU,是B站的差不多三倍。2020年B站VAS收入中,只有34%来自直播。直播业务的收入还不到虎牙的四分之一。这说明B站直播业务的空间还很大,尤其是游戏直播。陈睿在电话会议中多次表示过,B站的直播其实是up主的一种能力,是视频的自然延伸,会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健康的增长。他还明确了高速增长指的是同比(Y/Y)100%的增长。

B站的直播业务还有很大空间。如果未来虎牙斗鱼有一家倒闭或者私有化,这个空间就更大(假设B站2021Q3直播收入占VAS的比例还是34%)。
B站月活用户ARPU的增长,主要靠大会员和直播提高的付费率,以及广告的高速增长。


与上图月活用户的ARPU不同,付费用户的ARPU一直伴随着MPU的增长而下降。要想MPU和ARPU都增长,必须提供更多消费上限较高的消费场景,比如直播。

抖音快手的变现率高,是因为流量平台其实只卖一个商品,就是广告(直播带货也是广告的一种)。只卖广告是很好的商业模式:高毛利率,高复购率,大规模可标准化复制。但B站的商业模式不是单纯卖广告。陈睿解释过:“B站做收入的思路其实是消费,我们用内容吸引用户、社区留住用户,再提供给用户更多他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内容衍生的东西,如果用户喜欢就会去消费,这是我们的商业模式。”

所以B站必须推出足够多的消费场景,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个变现链条就比卖广告要长要复杂,效率就低。

直播的消费上限很高,但直播的付费率很低(参考斗鱼虎牙,基本在10%左右)。而消费上限和付费率都高、能明显提高月活用户ARPU的,目前看还是游戏。但游戏正是目前B站变现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旎说过,B站优先会用自己的业务去消化流量,这部分流量可以称为对内广告;消化不掉的流量才会卖出去,也就是广告业务。B站还是小破站时,视频业务和游戏业务协同地很好,二次元游戏可以消化大量被番剧吸引来的二次元用户流量。视频业务负责貌美如花,游戏业务负责赚钱养家。

但是2020年B站的视频业务破圈后,这条变现的路就出问题了:靠视频业务带来的大量非二次元用户和流量,不能通过B站的二次元游戏消化(变现)了;而这么多B站自己消化不了的流量,目前又不能完全通过广告业务消化。

换句话说,B站视频业务带来的流量,很大一部分都被浪费了。

所以为了提高变现效率,B站的游戏必须也要破圈。

港股招股说明书中披露,2020年,《FGO》、《碧蓝航线》和《公主连结》,这三款日系二次元游戏贡献了总收入的24%,也就是整个游戏收入的60%。独代的游戏(几乎都是二次元)占游戏收入的75%。B站的游戏业务太依赖二次元。

其实B站游戏在2020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尝试破圈。比如2020年B 站游戏新品发布会公布的《暗影火炬城》和《斩妖行》、2021年上线的《重生细胞》和《坎公骑冠剑》,就都不是(日系)二次元游戏;2021年8月B站游戏发布会公布的16款游戏中,有8款不是二次元游戏。

2021Q2,B站代理的《坎公骑冠剑》就不是(日系)二次元游戏。B站在宣发上也有意去二次元化,让很多非二次元用户也愿意尝试。
2021年公布的16款游戏中,8款为非二次元游戏,但其中只有《碳酸危机》是自研。

然而细看的话,B站2021年公布的游戏应该没有一款能达到大规模破圈的效果。我之前一直非常非常非常期待B站的《糖豆人》手游。因为在我看来,B站目前所有的游戏储备中,《糖豆人》可能是B站最有可能、也是唯一有可能造成现象级破圈的游戏。但不知道因为研发进度的问题还是版号的问题,PC版本热度都下去了,还没发布。

B站2020年8月就拿到了《糖豆人》手游版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但是1年半快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
《糖豆人》不仅没有出现在2021年8月的游戏发布会中,还从21Q2和21Q3报告的待发游戏中撤掉了。不知道是不是开发进度有问题。

总之,目前B站的变现效率的确不高。主要原因不在付费率和用户消费能力低,而是针对非二次元用户的消费场景太少,消费上限太低,导致ARPU太低。通过做大直播,B站提高了些变现率,但最终还是要靠游戏。B站的游戏业务尝试在破圈,但目前看很难。

 

6. 少废话,B站到底能不能盈利?

我认为可以,但2025年前不太可能。是否能盈利的三个关键点:

1)销售费用占比能不能降低?我认为可以,达到4亿MAU后可以降到20%,甚至更低;

2)高毛利的游戏收入占比能不能提高?我认为2年内很难,除非有爆款独代或自研游戏;但高毛利的广告收入的增长确定性很强,可以在这2年内抵消部分游戏业务下滑对毛利率的影响;

3)收入分成成本占比能不能降下来? 我认为可以。在直播和广告收入足够大的时候,可以降低给Up和主播的分成率。

B站要想在2025年不亏损,必须维持住游戏25%的收入占比和45%的毛利率,把广告收入占比提高到1/3,最重要的是把销售支出从现在31%砍一半到16%(2021Q3各业务的毛利率是根据行业和20%总毛利率推算的,可能不准确)。

为什么是2025年? 因为B站目前的现金储备大概能撑到2025年。

B站的债务情况和对应的ADR价格。顺便附上索尼入股的价格和管理层期权的价格。

B站21Q3的现金和等价物是244亿RMB,加上21Q4发的14亿美金(差不多90亿RMB)可转债,就是334亿。21Q3亏损18亿(不包括投资亏损的7.8亿)。按以后每季度平均运营亏损25亿,可以亏13个季度,也就是能撑到2024Q4。因为2026年就可能要还债,所以2025年是关键年。如果2025年还在亏损,B站就必须再次融资。


声明:我非专业人士。持有B站,会有禀赋效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B站能不能盈利(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