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临床流行病学-常用方法之观察法2-分析性研究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2022-10-15 11:39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临床流行病学常用方法目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观察法
    1.描述性研究(参阅专栏:描述性研究
    2.分析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本文)
    (2)队列研究(参阅专栏:分析性研究之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二、实验法(参阅专栏:实验法
    1.临床试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试验
三、理论法

分析性研:对假设的病因进一步在选定的人群中寻找疾病发生的条件,验证假设。有两种方法:从疾病结果寻找病因(病例对照研究)、从可疑病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疾病结果(队列研究

本次先介绍病例对照研究

1.基本原理:
1)病例组:确诊的患者
2)对照组:不患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
3)方法:收集两组既往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比较两组的各因素暴露比例,经过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4)别称:回顾性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特点:回顾性;不能验证病因(研究因素和疾病之间的时间先后无法确定)
3.相关经典研究: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孕妇服用反应停与婴儿短肢畸形之间的关系;电离辐射与白血病的关系

4.与队列研究之间的关系
1)队列研究:以暴露为基础的抽样(两组暴露因素的抽样人数相等)
2)病例对照研究:以疾病为基础的抽样(两组疾病的抽样人数相等)

5.研究类型:
1)病例与对照匹配对照在某一些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1)目的:排除两组比较时匹配因素的干扰;
(2)常见匹配因素:混杂因素、年龄、性别
(3)分类:成组匹配、个体匹配(1:1【配对】、1:2、1:R【R一般不超过4】)
(4)注意:避免匹配过度,将一些研究因素或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
2)病例与对照不匹配:除人数外(人数要求:对照组≥病例组),没有其他任何限制与规定

6.研究步骤:
1)提出假设:提出病因假设
2)制定研究计划:病例与对照比较的方法;病例和对照的选择和来源;样本量大小的估计;调查因素的检测方法;混杂因素控制

7.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1)基本原则:随机抽样(代表性)、匹配(可比性)
2)病例的选择
(1)为使用金标准诊断的病例;
(2)选择确诊的新病例:回忆偏倚小
(3)两种选择:①在总体人群中寻找病例(代表性好,但是工作开展困难);②在医院选择病例(资料可靠,但是代表性差,有选择偏倚)
3)对照的选择
(1)原则:必须是来源于产生病例的总体;
(2)来源:总体人群抽样;医院患其他病的病人;社区人群;朋友亲戚等

8.样本含量的估计:
1)暴露率:人群中被研究的暴露因素在总人群中的比例
2)OR值:预计该因素的暴露比值比(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OR值

(1)OR=1→该因素对疾病发生不起作用;
(2)OR>1→该因素为危险因素;
(3)OR<1→该因素为保护因素。
3)α: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水平↑→假设检验第Ⅰ类错误的概率↓,α↓,所需要观察的人数↑(α常取0.05、0.01)
4)(1-β):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β常取0.10

9.资料整理与分析:
1)均衡性检验:把两组之间除了研究因素之外的其他主要特征逐一比较,作显著性检验,判断可比性。
(1)目的:只有这些非研究因素均衡可比,才能认为两组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
(2)主要比较因素:年龄、性别

2)成组比较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卡方检验
(1)研究内容: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有统计学联系?
(2)统计学方法:四格表法、M-H法(能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有关联,但是不能说明联系的强度)
(3)OR值:反映暴露者患病的危险性较没有暴露者高的倍数。
3)特殊情况:1:1配对资料的分析
(1)形成四格表:病例与对照形成了一对一的对子

注:这里面的abcd是配对的对子数

(2)计算统计量: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OR值

(3)结论:暴露于某某因素者患该病的危险性是不暴露者的OR倍。
4)混杂因素作用的估计与分层分析
(1)混杂偏倚:研究暴露与疾病之间关系时,混入外部因素,而该因素与疾病和暴露因素都有关联,这一种外部因素为混杂因素。
(2)混杂因子的判断:①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②与暴露因素有关;③不是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
(3)混杂因子作用的估计:卡方检验确定混杂因子与疾病有联系→在有无混杂因子的条件下分别计算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OR值→分层调整→得出结论(如:混杂因子似乎能加强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10.常见偏倚
1)选择偏倚
(1)产生: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
(2)最常见:伯克森偏倚(选择医院病人作为病例和对照,但是入院率不同,会造成偏倚)
(3)控制方式:从多家医院选择病例和对照
2)信息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难以避免
(1)回忆偏倚:资料收集过程中,回顾性研究
(2)倾向性:调查员会有倾向(控制方式:盲法)
3)混杂偏倚:控制方式——匹配、分层分析

11.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对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临床流行病学(第2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流行病学-常用方法之观察法2-分析性研究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