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申论B卷答案: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第一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1”,总结概括D县实施“头雁工程”的主要举措。(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50字。
【答案】316字
1、创新选人方式:制定政策,打破传统村界选人方式,明确从本土人才、在外能人、机关干部、优秀书记中选人路径,从县乡机关和社会优秀人才中,遴选年轻、高学历党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2、组织人才培训:总结推广成功做法,根据干部实际情况,开设发展课堂送思路、技能课堂传技能、榜样课堂鼓士气,分期集中轮训,到先进地区培训学习。3、完善激励机制: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提拔进领导班子、纳入公务员和事业编;推荐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定期评选宣传优秀书记,支持保护敢干、能干、干成事的书记,营造干事创业氛围。4、加强组织考核:通过特定程序,把全县党组织分为好中差三类,各村党组织及书记公开承诺年度晋位升级目标,打造争先赶优良好局面。
【千寻老师提示】
此题为概括题,题眼为概括“做法”。注意先找材料层次,再找细节要点。
找细节要点时,注意摒除“成效”“事例”等无关要素。
第二题:
省里拟于近期召开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L市将作为先进典型在会上发言,请根据“给定资料3”撰写一份发言提纲。(30分)
要求: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
【答案】425字
L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发言提纲
L市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推动了全市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治理增效,经验分享如下。
一、优化队伍建设。开展强基固本活动,选派党员干部组队分赴全市,确保全覆盖,构建严密工作推进链条;精选机关干部,脱产进驻后进村,解决党建问题。
二、提高统筹资源能力。以产业为纽带,整合要素资源,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党总支统领,创新模式,培育新品种,发展基地,打造产业集群。
三、加大建立党组织力度。打破地域限制,联结分散党组织为党建共同体,成立综合体党委,形成新工作格局,构建三级运行体系,以党建推动集群发展。
四、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党组织设置,组建新村党组织;织密区域化党建服务网,形成组织链条;将基层服务管理安全事项统一纳入网格服务管理;整合资源,打造党群服务平台,安装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
五、构建治理新格局。完善党组织领导法治机制,健全自治组织,修订村规民约,构建“三民善治”新格局;健全道德积分管理体系,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
【千寻老师提示】
此题要求写一份发言提纲,属于披着公文外衣的概括题。一是梳理材料层次性,二是完善每个层面的细节要点。
此题需要注意,细节要点中,可抄“做法”很多,格子有限。那么既然是“经验交流”,大家想听的就是可学习的好做法,我们就多抄做法,省略“成效”。
第三题:
请根据对“给定资料5”中划线句子“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的理解,结合全部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字左右。
【审题】
今日大作文的核心任务很明晰,就是以党建为引领,做好基层治理
很多同学会直接考虑写策论文(分论点从怎么办角度展开),提出强化基层党建的对策。
但是,我们阅读一下材料:
材料2,以衣家村和邵伯村为例,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材料4:以Z市构建农村“大党委”工作格局为例,强调基层党组织带动产业、治理、人才的作用。
为此,我们可以考虑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意义角度。从带动产业发展、凝聚人心、治理提效三个方面来拟定分论点。并且与材料1、3也不相矛盾,在做好基层党建的过程中,带来的好处也涉及了产业发展、治理提效。
【框架】

【成文】1014字,占格1075
筑牢党建之“根” 繁茂治理之“叶”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重在党建。正如……所强调:“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其“本根”是指基层治理,而基层治理之“本根”又要落脚在基层党建。为此,只有筑牢基层党建之“根”,才能让国家治理之“树”枝叶茂荣。
筑牢党建之“根”,可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战略20个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位居首位,因为经济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唯有经济发展,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才能进一步提升和增强。过去,在一些缺乏产业的贫困村中,村民们缺少发展思路,干部们缺少担当精神,让脱贫致富之路举步维艰;在一些拥有产业的乡村中,也存在发展空间窄、产业提升难、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让产业振兴之路屡遭瓶颈。如今,多地以党建为引领,让党组织发挥“头雁作用”,整合资源,调整生产关系,壮大了集体经济,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沟东新村在党支部带领下发展葡萄产业,形成了6000余亩的产业集群,人均年收入从不足5千元到突破2万元,这正是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的最好例证。
筑牢党建之“根”,可以让群众的思想聚起来。常言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团结的集体,必将发挥出“1+1>2”的力量。村支书毛相林带领群众凿壁修路、培育“三色经济”,让一个极度贫困山村焕发了新生;女校长张桂梅带领党员教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林县县委带领干部群众十年成就引水传奇,塑造了不朽的红旗渠精神。可见,党员是“领头雁”,党组织是“战斗堡垒”,筑牢基层党建之“根”,能够实现人心齐、泰山移。在如今的新时代,以党建聚民心,不仅在于引领前行的方向,更在于构建起完备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同时与法治、自治与德治有机融合。
筑牢党建之“根”,可以让基层的治理强起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常家镇蓑衣樊联村党委带领联村所有党员,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全力承担起各项防控任务,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志愿者也随之加入,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这得益于创新组建联村“大党委”,将基层治理体系由各村“单打独斗”转向多村“协同合作”,将基层治理格局由党委“单向管理”转向干群“上下互动”,让该市基层治理能力更上了一个新台阶。由此可见,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有效手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筑牢党建这个根基,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持续创新,真正让党建强基层,让基层固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