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睡眠

2019-10-09 10:45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社会时差】

工作日的作息时间和周末的睡眠时间不一致,如工作日晚上十一点入睡次日早上七点起床,而到了周末凌晨一点入睡早上十一点起床。这便是社会时差,有研究表明,存在社会时差的个体的工作效率低于不存在社会时差的个体。

 

【睡眠和觉醒】

觉醒状态指个体与环境有主动感觉运动联系,而睡眠则是联系减弱。

睡眠可以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也称慢波睡眠)。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REM期才会做梦,而是在REM期间唤醒74-95%的概率会报告做梦;NREM期间唤醒有0-51%的概率会做梦REM睡眠时氧耗量比觉醒状态下的强体力或脑力的活动更多。且在REM期,个体会处于肌无力状态(没有肌电)。REM睡眠转入慢波睡眠的时间越长,回忆出梦的内容的可能性越低。此外,眼动的频率与梦的内容有关,多变化的梦与较平静的梦与眼动频率相关。

如果进行睡眠剥夺,则个体只会针对REM期睡眠进行反弹(补偿),因而慢波睡眠更为宝贵,建议不要轻易熬夜。

从人的毕生发展来看,REMNREM的总时间都在减少(所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婴儿的睡眠时间最长,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睡眠与脑电】

PSG多导睡眠脑电:EEG(脑电)+EOG(眼电)+EMG(肌电)+ECG(心电)

慢波二期的睡眠纺锤波(sleep spindle)与记忆有关:慢的纺锤波与记忆巩固有关;快的纺锤波主要是抵制外部的干扰保护人的睡眠。

首夜效应:到陌生环境的第一晚难以入睡,因为会出现偏侧睡眠(不止在人类身上),即一个脑半球处于睡眠状态,另一个半球处于清醒状态。有研究显示处于新环境的第一晚时,志愿者左侧大脑熟睡程度明显低于右侧,两侧大脑相同部位并未睡眠,显示不同程度的清醒状态;处于睡眠时期时,其左侧大脑半球对外部噪音更加敏感,不仅会刺激机体产生噪声应答反应,同时也使参与者易醒。

 

【睡眠的神经影像研究】

在默认网络中,前额叶与前扣带回是联结的,而到了慢波睡眠时,连接渐渐消失了,这可以预测植物人到底能否醒来(观测前额叶与前扣带回的联结状态)……


内容来源: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当代心理学进展》(雷旭)


睡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