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旅游开发,南阳将武侯祠历史往前推了几百年,但证据并不充分
就算诸葛亮躬耕地不在襄阳,而在南阳地区,也不可能在宛城卧龙岗
你是河南人,但不一定是郑州人。
你是南阳人,但不一定是宛城人。
诸葛亮自称“躬耕于南阳”,就像现在某南阳人说自己是河南人一样,不一定是郑州人,也不一定是宛城人,可能是邓州市某某镇某某村的,但并不妨碍其自称河南人或南阳人。
但是,很多南阳人不懂这个浅显的道理,或者不愿意懂,或者懂了也装作不懂。
为什么?因为这涉及到钱。只要涉及到利益,基本上就没有是非,只有立场。毕竟钱是一个好东西,谁不爱呢!
千禧年左右,我们村有个村民和邻居在江西做台球桌子,期间借了邻居800块钱,并写了欠条。回到村里,邻居找他讨钱,但找不到欠条了,他死不认账。邻居追讨了几个月都没有要到钱。一年多之后,邻居把欠条找出来了,白纸黑字,这人只好还钱。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事。
在利益面前,有些人哪里还有是非?哪里还有廉耻?
这个村民还算好的,见了欠条就还钱。如果换上某些人,直接把欠条骗过来,毁掉了,或者见了欠条也死赖着不还钱,这样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现如今,各种史料均指向一个方向
:诸葛亮古隆中在今襄阳西二十里,属于当时的邓县。
当时的邓县属于南阳郡,不等于现在的邓州市。
包括谭其骧院士、易中天先生、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南风物志》以及晋代、宋代、明代史料,甚至明代皇帝、首辅大学士的亲笔文章,以及南阳新野县的县志,南阳武侯祠早期的官方介绍,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指出了这件事。
但是,
面对铁证如山,南阳人依然面不改色,坚称诸葛亮隐居地位于南阳宛城
。这就好比见了欠条都不还钱一样,死皮赖脸,撒泼打滚,完全不顾吃相。
网友suhuo给我留言说
:襄阳古隆中东晋时期就有历史文献记载,且已说得很清楚,诸葛亮躬耕地为南阳郡邓县隆中。南阳卧龙岗则是蒙元时期由蒙古人所建,起初就是用来祭祀诸葛亮。蒙元以前没有任何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南阳有卧龙岗这么个地方,突然冒出来,且以讹传讹,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诸葛亮一辈子都没踏入宛城(现南阳),怎么会在这里躬耕?
这个网友的说法大致是对的。南阳确实有一个武侯祠,是当地人因仰慕诸葛亮而建的。
如果认为武侯祠在南阳,就简单地认为诸葛亮隐居地在南阳,这是不学无术的表现
。据“武侯祠简介”显示,南阳卧龙岗上的武侯祠建于唐宋年间,后遭兵毁,元朝重建。也就是说,武侯祠是诸葛亮去世后几百年以后才有的。因此,南阳武侯祠的存在并不能证明诸葛亮隐居地在南阳。这一点,1980年代出版的
《河南风物志》和南阳武侯祠早期的官方介绍讲得清清楚楚:南阳武侯祠是后人仰慕诸葛亮,所以建祠以祀
。也就是说,南阳武侯祠是纪念场所。
不过,
现在的南阳武侯祠已经被包装过了,建祠年代往前推到了魏晋时期,由黄权率族人在卧龙岗兴建,并是最早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黄权是一个降将,在夷陵之战后投降曹魏,官至车骑将军。曹芳正始年间,黄权才去世。
黄权虽然地位也很崇高,但毕竟是一个降将,他率族人建祠祭祀诸葛亮是说不过去的
。如果曹魏皇帝或者朝廷重臣疑心他是蜀国的卧底,黄权就百口莫辩了,结局可能和孟达差不多。
虽然黄权和黄承彦都属于江夏黄氏,但江夏黄氏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黄权和黄承彦不见得有很亲的关系,黄权家族凭什么祭祀黄承彦家的亲戚?再者,诸葛亮是黄承彦的女婿,不是黄承彦的儿子,黄权个人祭祀可以说是仰慕,不忘旧情,率族人建庙祭祀就说不过去了。所以,
黄权建武侯祠的说法从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
南阳武侯祠起源于魏晋的说法有两个来源:
《
襄阳记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
《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
》:“侯初亡,所在求为立庙,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故将如黄权等先已在宛,其他族当多相依,故南阳有侯祠所谓诸葛庵者,意亦道陌私祭之类”。
晋代习凿齿《襄阳记》中的这一条,讲的应该是蜀国的老百姓,而非魏国的老百姓。史料记载,诸葛亮去世后二十九年( 263年),后主刘禅为其在沔县定军山诸葛亮墓(今陕西省勉县)修建祠庙。
蜀汉官方祭祀诸葛亮都是在诸葛亮去世近30年之后的事,曹魏会允许率先祭祀完全敌对的诸葛亮吗?
用脑子想一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很显然,习凿齿所撰《襄阳记》中的说法被《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引用并加以发挥了。
《明代嘉靖南阳府志》、《清光绪南阳县志》以及上世纪南阳市博物馆编的《武侯祠简介》都明确记载,
卧龙岗武侯祠始建于唐宋,且没有任何史料提到黄权建武侯祠
。只有《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中提及此事,而该《校注》是南阳举人张嘉谋于民国时期为《明代嘉靖南阳府志》撰写的注解。
我们从清代开始上溯1800年,翻遍历代史料,包括为卧龙岗涂脂抹粉的清康熙《龙岗志》,为南阳地区唱赞歌的南阳历代地方志,首造宛城卧龙岗躬耕地的《元一统志》,以及宛人一直引以为豪的卧龙岗的明清碑刻等等,
均无一字提及“黄权建武侯之祠”,没有一个字提及“卧龙岗武侯祠建于魏晋”
。
也就是说,南阳武侯祠始建于魏晋的证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南阳人编写的《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南阳府志》没有记载,《南阳县志》也没有记载,历代碑刻也没有记载,独独《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了,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所以,
南阳武侯祠始于魏晋年间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
南阳大张旗鼓复建卧龙岗是近十几年的事,比襄阳复建隆中还要晚。为了旅游开发,南阳不惜用尽心思,因为99.99%的游客是分不清真伪的。
只要故事讲得好,听得爽,真伪有谁在乎呢?
你就是说诸葛亮出生于南阳卧龙岗,他父亲有三只手,他母亲有三只脚,也没有游客会特别在乎。
证明南阳武侯祠兴起于唐宋时期,诸葛亮隐居地在襄阳隆中的证据倒是很多,包括武侯祠里面的碑刻就是这么说的。像《重修卧龙岗草庐碑》上,
明朝嘉靖首辅大学士李东阳更是直接说,南阳卧龙岗草庐是假的,襄阳那个才是真的
。
都说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但司马徽从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开始就客居襄阳,那一年是诸葛玄去世的第二年,诸葛亮才18岁。
同时期客居襄阳的还有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其中崔州平、石韬、孟建是诸葛亮的好朋友。
如果诸葛亮不在襄阳附近,而在南阳宛城,那么司马徽是怎么成为诸葛亮的好友的呢?
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和司马徽是同乡,和石韬也是同乡。初平年间,石韬和徐庶一起南下荆州。既然石韬寓居襄阳,徐庶应该也是如此,或者离襄阳不远。徐庶、石韬、孟建和崔州平号称“诸葛四友”,
既然徐庶、石韬、崔州平、孟建住在襄阳,诸葛亮不可能独自一人住在200多里以外的宛城吧?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200多里不过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已。在没有机动交通工具的年代,200多里路程,一个来回光路上就去了一个星期。骑马会快一点,也就是快一倍左右。当然,
单线思维的人会说,曹操骑兵部队一天一夜急行军300里,相当于现在的120公里
。但是,如果去掉“急行军”三个字呢?湘军正常一天走30里,这是步兵正常的行军速度。普通人一天走60里,如果一天能走到90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诸葛亮又不是奔命,会一天一夜从襄阳赶到宛城吗?
你不要告诉我,诸葛亮可以给朋友写信
。在那个年代,私人写信也是要派人去送或者托人捎带的,诸葛亮一介白身,是不可能通过邮驿系统传递信件的。
可以说,
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你住在哪里,基本的关系网就在哪里
。想扩展关系网,要么自己走出去结交别人,要么你名气足够大,别人走过来和你结交。所以,
诸葛亮只可能生活在襄阳城附近,在半天或者一天就可以走到的地方
。这个地方不属于南郡,而可以属于南阳郡。即便真实地点不在今天的古隆中,也应该在襄阳地区的范围之内。至少至少,不会属于今天的南阳地区,因为从襄阳到邓州市边界就超过了100里,到新野县也差不多。
退一万步讲,
就算诸葛亮躬耕地位于今天的南阳地区,也只能是在新野或邓州境内,绝无可能在南阳市区
。
有人说,
为什么岳飞就认可南阳武侯祠?
岳飞是两宋之交的人,离诸葛亮时代已经过去了八九百年,就像我们离岳飞时代也有八九百年一样。现在的我们,随着科技的进步,获取资料的手段比岳飞时候多多了,但还是没有将岳飞完全弄清楚。比如,
《满江红·怒发冲冠》到底是不是岳飞写的,直到今天都有争议
。虽然主流依然认为这是岳飞写的,但也确实存在疑问,比如,他儿子岳霖、孙子岳珂整理他的遗作时,并没有将这首《满江红》放进去。
而且,
岳飞只是在南阳武侯祠抄写了前后《出师表》而已,以表示他对诸葛亮的崇敬,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继承,并不代表岳飞认定南阳武侯祠就是诸葛亮的躬耕地。
再者,岳飞一介武人,出身农家,没有任何学术底子,即便他认定南阳卧龙岗就是诸葛亮的躬耕地,又有多大的可信度与影响力呢?
有人说,诸葛亮自己都说“躬耕于南阳”,难道有错?刘禹锡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难道有错?
躬耕于南阳,那是南阳郡,而不是现在的南阳市,就这么简单!刘禹锡的所谓“南阳诸葛庐”,也是如此,
他完全是为了尊重历史事实,因为诸葛亮的草庐在当时确实属于南阳郡
。同时也是
为了对仗的需要,因为南阳与西蜀相对
。扬雄是蜀郡成都县人,即今天成都市郫都区人。
刘禹锡所说的西蜀,其实就是蜀郡
。既然将蜀郡称之为西蜀,那么
南阳肯定就是南阳郡,而不是南阳县
(当然,诸葛亮时代也没有南阳县)。否则的话,刘禹锡就会说成都子云亭,而不是西蜀子云亭了。
今天的我们,说河南嵩山与登封嵩山,这都是正确的。
不能因为说了一句河南嵩山,就可以认为嵩山在河南的每一个角落吧?
我们都知道有两个赤壁,一个是东坡赤壁,一个是三国赤壁。关于这一段历史,以前也是有争论的,但最近几年已经很明晰了,
东坡赤壁就是东坡赤壁,三国赤壁就是三国赤壁
。所以最近十几年三国赤壁已经打造成了很知名的景区,而东坡赤壁没有多少人去。为什么?因为事发现场不在那里,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东坡赤壁只具有文化意义,不具备历史意义。假的就是假的,遇到正牌的就会矮三分。如果李鬼遇到李逵还气焰嚣张,最后的下场肯定会很惨,因为李逵不是好惹的。
南阳非要说诸葛亮隐居之地就在南阳市区的卧龙岗,却又拿不出足够有力的证据,于是就各种撒泼打滚
。只要是证明隆中在襄阳的资料,南阳人都说是假的,纷纷指责襄阳人花钱公关造假,在他们看来,历朝历代都被襄阳公关下来了,都帮着襄阳造假。
如果襄阳有这个能力,南阳应该觉得自己虽败犹荣才对呀!
只要证明诸葛亮隐居地在卧龙岗的资料,哪怕傻瓜都能看出是假的,南阳人都会说,这是铁证如山啊!如此情绪化,如此只讲立场不论是非,不能进入学术探讨的层面,光喷口水有什么用呢?
在我的评论区留言的人,湖北IP的用户喜欢摆证据,让我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以前没有关注的史料。而河南IP的用户喜欢喷口水,因为他们拿不出有力证据,且南阳的教育水平本来就低一些。拿不出证据,又指责别人的是假的,
怎么河南尽出一些把城墙砌在自己脸上的人
。
我一个湖南人,襄阳也好,南阳也好,本来与我无关,为什么我相信襄阳人的证据,不相信南阳人的说辞,因为在完整证据链面前,任何撒泼打滚只会让人讨厌!
为什么南阳旅游搞不赢襄阳,为什么南阳经济搞不过襄阳,为什么会出现“南阳赚钱襄阳花”的现象,为什么迷笛音乐节因为一个插曲而全国闻名?南阳网民大凡有一点点是非观念,有一点点反思之举,都不至于这样!
(2023年10月21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