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渊

2022-01-21 11:01 作者:夜晚最佳员工  | 我要投稿

我在设计中一直尽量避免带“标记”,因为我个人觉得,使用标记描述应有以下两种情况:1、一个较复杂的事件,事件中的某个元素起到关键作用。2、觉醒技,这个也是最常见的,某个元素的积累导致某件事情的发生。

其他情况使用标记未免增添描述的复杂性,单纯是为了契合历史,比如郑玄的“整经”,这也没办法,你不说那四张牌是“经”就是谁也想不到的。

但后来总算出了个标记将,而且是第一种情况。

国器美才 国渊 999 魏

如实:锁定技。当你即将造成或受到伤害时,若此伤害大于一,则你将伤害值改为一并摸等同于伤害额外值的牌。弃牌阶段,若你须弃置不小于两张牌,你将弃牌数改为一。

书引:当你受到伤害时,你可以将对你造成伤害的牌置于一名角色的武将牌上,称为“投书”。当一名角色使用或打出一张牌,且场上“投书”中有与此牌花色相同的牌,你可令此牌无效并令所有拥有“投书”的角色收回与之花色相同的“投书”并依次对该角色造成等同于此次获得牌数的伤害。

花里胡哨。

国渊是最早主持了曹操的屯田大业的人,考虑到此事的重大意义,我放在了死亡台词中。。后来有两个叫田银、苏伯的人反叛,平叛之后要清算余党。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不应杀死,曹操同意了,赖此得生者一千多人。

古代写汇报战果的文书时,总是喜欢夸大,比如战国时秦坑杀赵三十万降卒——哪来那么大坑呢?一般来说,杀了一个人写成杀了十个人是常态。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上级领导喜欢。

这里说句题外话。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期,清军面对英军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有几场仗一个人都没杀掉,但负责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考虑,故意夸大成一场场胜仗上报朝廷,让腐朽的清朝政府迟迟不能认清形势,最终走向灭亡。这种夸大是形势所迫(皇帝不能接受),不能完全怪到个人头上,但足见这种官场习气是多么恶劣了。

国渊坚持如实相报,理由也很令人信服:“这是我们自己境内的反叛,写杀的人越多,不是越令人羞耻吗?”曹操非常高兴。

不杀余党、如实相告都体现了国渊坚持原则,不搞虚伪,于是有了技能【如实】,双向白银狮子。可以非常完美的克制大宝白马等爆发将防止暴毙,甚至还能摸牌,敌人酒杀你真是亏到姥姥家。缺点是自己不能打爆发,而且敌人肯定也不会酒杀你。后面的效果可以实现小克己,但由于本身是摸牌白,所以不存在特别离谱的情况。

第二个花里胡哨的技能来自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容我细细道来。

当时有人匿名投书诽谤曹操(是不是诽谤就不知道了),曹操很生气。国渊就想了个办法。他把书留下研究,发现里面多处引用《二京赋》(骈文,作者是那个发明浑天仪的张衡),说明此人很有学问。因为古人受教育程度一直不高,三国时这种兵荒马乱的年代,读书识字的人更是难得,更别提读华丽晦涩的骈文了。

国渊就让功曹找了三个学生,亲切地对他们说:“《二京赋》记载了很多东西,只可惜世人把它忽略了。我们政府现在去找能解读《二京赋》的人,你们过去向他学习。”

不久真找到了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个学生就前去请教,一些小吏随行。小吏趁机让那人给《二京赋》作注,把注解拿回来跟诽谤信比较,发现笔迹是一样的,于是马上把那人抓了起来,国渊因此被提升。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国渊的聪明才智,很有古时一些明官断案的风采,但为了政治目的迫害一位知识分子,多少有损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所以国渊没能更强。

【书引】的意思是以书作为引子,然后把匿名者给揪出来,结合大魏卖血记,自然是谁动了国渊,国渊就把书(伤害牌)藏起来。本来标记名称写“书”是最合适的,奈何蔡文姬他爸已经用了,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个“投书”。唉,这就是名气小的后果。

具体效果可以举个例子:一个人用黑桃杀杀了国渊一下,国渊把黑桃杀放在武将牌上,之后有人用黑桃顺手牵羊,国渊令此牌无效,收回黑桃杀,然后对其造成一点伤害。这个过程体现了倒霉的诽谤人因为笔迹相似(花色相同)被抓的经历。

注意“投书”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如果国渊吸了两张黑桃牌,可以对该角色造成两点伤害。当然,由于【如实】的存在,国渊只能打一滴然后摸一张,但是国渊还可以把一张黑桃牌给队友,两个人就可以依次对该角色造成一点伤害,队友如果有两张,那么就能造成两点。

理论上来说,国渊可以让全场角色对一名角色(包括他自己)造成一点伤害,这么想很炫酷,但基本不可能,因为国渊一般卖不了那么多血,哪怕【如实】稍微提升了卖血能力。同时,敌人可以尽量避免使用与“投书”花色相同的牌。最关键的是,这依然是个被动卖血技,效果再强也就那样。

【书引】其实和奸雄有点像,都是吸伤害牌······又多了个南蛮万剑无限放的组合。另外如果一个人武将牌上既有黑桃投书又有红桃投书,那么另一人使用黑桃牌时。他只能收回黑桃牌。

个人觉得这将强度一般但娱乐性拉满,想必【书引】二段发动时多效果叠加真的很爽。

对了,称号是郑玄给的,郑玄是国渊的老师。

台词:

如实:自当秉笔直书,如实相告!

          夸大武功,虽克捷,渊窃耻之!

书引:且以此书为饵,引蛇出洞。

           正是此人诽谤鼓舌!

死亡:曹公,切不可废了,屯田一事······


国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