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玉补石||诸葛丞相与司马宣王的神仙过招

2023-08-25 22:42 作者:龙条的理解者  | 我要投稿
  1. 根据我多年企业管理的经验,一件事要拼命去做,要算无遗漏,完美执行才能成功,基本上就只是理论上存在的机会,这种机会在商场上就是不可能,是你选择错了。丞相从来没有过窗口期,第一次北伐只能说是历次中最有可能达到战略目的的,而不是必然打倒曹魏的好机会。小吏谈到的司马懿,郭淮,这些貌似黑天鹅事件,但其实不是,是曹魏这个体量的经济和军事体的人才储备,战略布局,组织底蕴的体现,能够在突然的危机中做出反应,为啥曹魏就总出现力挽狂澜帝王人物和好运,其实是实力的体现

2.这次伐蜀比较搞笑,属于自己送死那种,真是便宜了司马懿

秦岭栈道中天气变化大 那种大阴雨天对身体伤害极大 其实子龙、丞相都是走完褒斜道过了也就半年人就不行了

不过,曹真也是用事实证明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靠谱。丞相要是有仲达那个寿数,估计可能可以把仲达憋屈的早去好多年

我觉得仲达要是也走几回褒斜道 估计也活不了那么多年

3.郝昭在三国五里面智力89,人生片段就陈仓防守一段..能防守丞相20多天这个成就有点高端了!

有点谁总决赛防守詹姆斯谁拿FMVP那意思

4.曹真为曹魏平定了河西走廊,而且史载一世未有一败,打蜀汉自己又挑了最难的子午谷进军,可以看出其确实是个帅才,可惜天不假年不然司马宣王如何能窃国!

刘家是每次刮大风必昌隆,曹魏是每逢大水准遭殃

5.子龙烧了褒斜道,魏军就不用担心这条路了。那么为什么烧栈道只能等蜀兵做呢? 魏军主动烧掉五条栈道中能烧的,然后驻军在剩下的隘口不香吗?

主动烧是示弱的 是表态不敢南征的 政治角度来讲是不会这样干的 除非国力非常弱的时候 此时魏国是天命 占据北方 不能这样做的 这就好比几天的外交部发言每句话都会有理有据的怼回去 这是大国体面

6.为什么曹魏不在四条入关中的道路上建长城呢?大概一个口建十几公里看起来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啊。这样岂不是一劳永逸? 其实还有个连带问题,就是从秦以后,割据势力好像很少建长城,都是一统王朝北边建长城阻挡外族,这是为啥呢

长城对汉族是没有用的 长城时的意义是防马的

但是一条长城让丞相运攻城器械或者粮食也是有很大难度啊,过了长城再回去也费劲了。长城确实可以防马,但是人也不容易过去啊。蜀汉难道敢越过这道墙五十公里?那不是纯靠两条腿了。

少数民族是没有冲车、撞城锤的 陈仓那高科技都展览成那样了 把做土墙弄出几个口子又有多费劲呢

那会还不流行砖石结构的墙,夯土的确实不太行

到了明清实际上仍然是夯土为主 砖的造价太高

7.读史书经常看见守城军官在外墙快不行的时候又修一个内墙,没实地去过古城池,靠想象不太能明白这是怎么做到的,城墙可以几天时候就建起来吗?

唐太宗赏魏征大殿从拆到盖不过五天 最早的建筑手段还有待学界发掘整理 当年《营造法式》破解出来后就产生大地震了

8.丞相用兵还是比较偏谨慎的,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不能说这样就不好,但是按蜀汉的国力,做这样的战略选择是有问题的。这种谨慎的战略选择最后的结果都只能是双方凭实力的消耗战。关键是魏国实力远超丞相这边,就算第一次北伐丞相成功了,也不过是把消耗对抗的战线向前推进了一些,最后也不可能达成复兴刘汉的目标,要想进军中原,必须得把关中拿下,拿下陇西人家魏国也还是能守住关中的。从蜀汉实际情况来说,只有奇袭才有可能拿下关中,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价值就在这里。这是战略的问题,战略上错了,战术上的高超也很难弥补。虽然说魏延方案的成功概率很低,对照曹真的经历来看,更是如此,但是最起码还有这成功的可能。进军陇西这样的战略选择就算成功了,那魏国方面势必会加强关中的防御,只要魏国加强防御,丞相从陇西攻下关中就几无可能。不过蜀汉与魏国不同的是,其国力绝对承受不起一次像曹真那样的失败,这也可能是丞相拒绝魏延的原因吧,毕竟要是不成功就很大概率只能成仁(灭国)了,在遭此大败的情况下假如魏国举国攻蜀就有灭国的风险了。只能说丞相一开始就接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

其实弱者咋选都是错 输不起才如此谨慎的

9.司马懿和诸葛亮正面交锋的战绩并不如意,而且以魏国的远胜于季汉的国力还被诸葛亮打得龟缩不出,为什么可以说是能跟诸葛亮并驾齐驱的大神呢?

差一点不意味着不是一个级别 蜀魏的差距更像是战斗力上的差距 是练兵方面的水平 别的方面宣王同志其实是差不到哪去的

10.从时间线上看的话,诸葛亮其实是佯攻陈仓,实取武阴二郡。

佯攻不可能玩命打了二十多天 取武都和阴平也谈不上那么复杂 全程没有祁山堡那样的靠谱据点 仅仅有郭淮州军 丞相能走陈仓道说明武都本来就在手里 说句不好听的 其实就是为了洗刷前两战憋屈找的小题目

11.看到文中丞相对赵云的安排,不理解丞相为何不把赵云和马谡的位置换一下? 或许结果不一样。当然了,这是马后炮的说法,不代表我比丞相厉害。还有一点,想到丞相的寿命问题,现在才明白,丞相常驻汉中,往返于秦岭路,那里的气候真的不利于人长寿健康。如果丞相一直待在成都,或许还能多活十年

要是马谡守箕谷的话 很可能丞相回来时发现汉中已经丢了

12.陈仓毕竟是位于关中平原的城,丞相就算能把城攻下来,能守住吗?魏国如果派大兵把陈仓包围,再堵住陈仓道口,粮草运不过来,那陈仓的汉军不就被困死了吗?

陈仓千人能守住 大军守起来就更没问题了 陈仓如果在蜀军手中 魏军不敢偷过的 而且故道口会有驻军 真偷过自己的粮道会随时可能被夹死的

13.对小吏所说曹魏篡汉的手续合法这点有异议。试想像曹操这样把伏皇后和她与献帝所生的两个皇子一起处死并灭族的人,他和他的儿子篡夺了东汉的皇室并强迫皇帝让位的行为只能称之为强盗的行径,所谓禅让只是走过场的仪式,合法性由何而来?其次,曹真不能说是曹操的从子。关于他的来历,陈寿交代的颇为清楚,曹真本姓秦,不姓曹,是秦邵的儿子,秦邵为掩

护曹操而丧命,曹操收养秦邵的儿子,改名曹真

1、强盗没错 但却合法 流程动作都走齐了 2、那是魏略中的说法,魏略曰:真本姓秦,养曹氏。陈寿说的是“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

14.“并做爪牙”可不是什么好词!虽有己方立场问题,可也看出赵云,黄忠在刘备集团低于关张

能列到一个传里其实就很厉害了

15.虽然曹真未尝一败,还怼了赵云一把,但不得不说,他与夏侯渊还是有很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这是最致命的)。想想夏侯渊是怎么用张将军的,再看看曹真用仲达,前者浪死失汉中,后者失国。换夏侯渊,肯定是让仲达走子午道。

当时司马懿和曹真是平级的 分别督两个军区 是指挥不动的

16.看三国,一直有个地方不懂,比如袁绍表奏某某当某个职位,刘备表奏孙权为南昌侯。献帝不是曹操控制的吗?这些地方割据势力的表奏,怎么可能会被献帝批准。 不懂之处,

那是的表奏就是通知 没打算你同意的 除了曹操的全都“不合法” 全都是自说自话的表奏后就刻印分发了 刘备和孙权这个表奏算是互相承认的意思

17.是不是蜀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问题?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与之对比,曹魏,吴老二家都人才济济。总感觉丞相选拔人才太过严苛,导致水至清则无鱼。

吴其实谈不上人才济济 而且魏最早开始由儒入玄 二代们垮台最早 蜀仅仅是国小而已 人才上其实都那意思

18.张郃:为什么被领导坑的总是我

当初你要是打破了曹营呢

19.不忍心再看了,特别是最后唐国强老师的眼神,尽是不能胜天的无奈

所以人家能从元始天尊演到开国伟人 正经实力派

20.刘汉天命到头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是 炎汉四百年天下 没能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没能提高生产力 汉末亩产量和西汉初 几乎没变化 刘汉只是仗着自己福报大 随心所欲的整 然而可怕的是 更高层管事的老天也是这种观念 于是随心所欲的削刘家天子寿命 好容易有个长大的成年皇帝 老天也仗着自己的本事 任你人怎么努力教育 硬给你搞成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聪明皇帝

其实和后面的朝代比 刘汉已经是非常高端了 后面让你来气时你会极度怀念两汉的

21.糜芳、傅士人、马谡、李严,内鬼们毁了蜀汉唯一的几次机会啊…

毁灭通常根子上都是内部的事

22.三国时期连年征战对整个民族的伤害太大了。当初曹操要是能一波打垮孙刘,早点完成统一,后面少数民族也就没那么跳了吧?

其实西晋开国时已经躲过小冰期的冰点了 好多雷曹家已经安排明白了 最后纯粹是自己作的

23.武庙十哲好像有武侯没有司马懿

人家是皇族

24.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睿的一通骚操作真是亮瞎了,就像两个戏精互飙演技一样

所以说人家曹叡是明君啊 瞅瞅丞相这命

曹睿在对付吴蜀方面操作相当不错,但在内政和平衡派系方面就没那么明了。否则不会让司马懿形成尾大不掉的态势,郭淮贾逵明显已经投靠司马氏了。自己提拔的曹爽是个铁five不说,还心术不正

司马懿会尾大不掉是因为曹叡死的恰到好处 再晚病一个月天下都不一样

25.丞相为什么不安排蒋宛或费祎在汉中支持后勤呢,能力绝对足够,还能够监控李严

人家手里还有两万兵呢?李严来了就不用放留守的兵了 直接全军出击

26.也是觉得奇怪,诸葛丞相区区街亭马谡一败就自降三级,司马宣王损兵折将丢失粮秣败的那么惨,不是正好借此可以敲打敲打吗?曹睿竟然一点惩罚都没有,相反还让他担任要职,一个曹孟德都看中的人,实不该如此啊!是不是在那个时候司马家已经掌控全局了?

能赶走就不容易了 后面还得指着人家了 能勉强扛住丞相的也就剩他了

27.除非丞相能活过司马懿,,,或者至少活过曹叡,熬到曹爽架空司马懿,,,否则一切北伐结果都是枉然,,,哪怕拿下凉州,甚至拿下关中,,,丞相死了,就蜀汉的那点人才储备也就跟东吴一样,别看地怪大,然并卵!!!最后还得被司马家一波推了。

不是 拿下关中棋盘就全活了 魏国首都就成前线了 

28.演义里的诸葛亮:他身边的敌人都很傻逼 诸葛亮吊打他们 

正史里的诸葛亮:他身边的敌人都很牛逼 诸葛亮吊打他们 

他是真正的耗尽血泪 逆天而我 奈何苍天薄他 每次读史 读到他的段落都会忍不住落泪

29.竹杖轻拄 荷锄耕陇亩   鸟倦蝉喧 长啸吟梁父 大略观书 淡泊明志  静待贤主   煮酒呼友 谁识管夷吾 柴扉轻叩 落雪满山麓  草庐三顾 问计将安出 斗室秉烛 哀哉乱世 着手翻覆 不觉朝晖见远树 经年烽火行客路  孤身游三吴 云梦泽国入画图  溯江得川蜀 周公执剑章武  稚子相付 鱼水情笃 又燃兵燹几处 梦断荆楚 永安相诀 日暮泣穷途  风波未定 金瓯待君补 搁笔信步 锦官城上 远眺旧都 但见风霜满眉目 祁山斜谷连营戍  蜀道无坦途 出师未捷意踌躇  忍见新鬼哭 角声呜然一诉  空樽酹酒 逝者不复 灯尽未眠听鼓 然诺如初 龙吟沧海遏云徂  何人与击筑 陇上西风葬残弩  千嶂阻洄溯 蜉蝣岂识荣枯  汉士操觚 战歌当涂 遨游毋须故土 斯魂不孤

30.中国历史,臣强主弱,流芳百世:伊尹,周公,诸葛亮,张居正

张阁老死后的下场可不太好 而且后世之名分两派 丞相这种掌大权国人不疑,还能平稳着陆流传千古的其实就他这么一位

31.1.司马懿在其他战场无往不利,但是遇到诸葛亮,正面交锋下一直吃瘪,甚至被打得龟缩不出。怎么能说他们军事水平在一个水准呢?季汉综合国力跟曹魏远不能比,精锐士卒在夷陵丧失殆尽,怎能只说诸葛练兵水平较高呢?魏国的也是百战之师啊。所以我觉得,司马军事水平虽然吊打其他人,但依然全面落后于武侯。 2.诸葛治国政绩卓著,且泽被万世;在协调统筹各方关系上也能面面俱到,能人所不能。司马治理地方虽然也政绩斐然,但仅一能吏而已,而且辣手黑心,为人所不耻,我不觉得他有做一个优秀的最高统治者的能力。 综上,我认为司马懿虽然也是一世之杰,但诸葛的确是皓日当空,旷世难逢,两者依然有极大差距,并没有到等量齐观的地步。

1、水平差在练兵上 2、司马懿不仅仅是个能吏  3、真的有极大差距关中就守不住了 他也不会一步步从吏变成太傅 也不会政变成功 更不会奠基一个王朝

32.“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这是对丞相最高的评价啊

33.诉衷肠·秋风五丈原 

卅载忠贞为汉筹,何曾惧断头 而今蜀中红遍,江山靠谁守 魏犹在,身已倦,鬓霜秋 且拼残年,再擎赤旗,击楫中流

34.当初您说只有打下关中(荆州都不行),季汉的政治结构死穴,东州派,荆州派,益州派的矛盾才能解决,到底原因是什么呢?看完最近的丞相治蜀也还是有些不明白。

蛋糕大了才能满足各派系的利益需求从而和衷共济 就那么一点蛋糕只能内斗内耗到自我崩塌




摘玉补石||诸葛丞相与司马宣王的神仙过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