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社会主义高考才能救美国【懂点儿啥】

【本文为观察者网视频栏目《懂点儿啥》的图文版本。作者:@肝帝董佳宁 大包 陈辰 柳叶刀。视频地址:BV17C4y1a7La】
离高考不到一个月了,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只有社会主义,哦不只有考试才能救美国。前几天我上线了一期视频,是参与B站的一个特别活动,隔空辩论,我是写完稿子,录完像才知道对方是马前卒,所以大家也不要说我和他中门对狙。那期视频里,我讲了中国教育的特点,就是重视成体系的基础知识训练,是为了多数人的教育。中国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考试,贯彻“考卷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
最近,美国又掀起了平权运动。这次的口号呢也是美国一直在讲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强调的是一个族群的利益,并不是所有人的命都是命(All lives matter),不是更普适的人人平等。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接着听下去啊。对美国来说,历史早已终结,这次抗议提不出任何革命性的观点。西方人平权的要点,在于性别和种族“多样化”,diversity,注意哦多样化是第一位的。这是一种身份政治,不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平等。

美国的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入学申请制度不是完全看成绩的。美国有一个组织,叫“学生公平入学组织”,曾经状告哈佛大学,他们给出数据,如果哈佛完全根据学业成绩录取,那么亚裔的录取率,应该是43%,而亚裔实际只有多少呢?18%。这种所谓的“综合考量”的录取过程,从平等的角度,我们应该得出亚裔受到了歧视,但哈佛恰恰认为自己是平权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多元化。
我以前也讲过美国纽约的“特殊高中改革方案”,纽约的黑人学生在初中考高中,就是中考的时候,重点公立高中录取只有4%,改革后居然可以上升到19%,而亚裔的录取率,从60%直接腰斩。如果从“考卷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亚裔才是应该呐喊的。美国加州有一个法案,禁止公立大学录取时考虑族裔因素,所以加州大学的亚裔学生录取率是超过40%的,这点比哈佛这些私立大学好。
亚裔录取多了,但亚裔中还有少数群体,比如菲律宾人、印尼人、马来人、泰国人,甚至中国台湾地区的考生,民主党提出“亚裔细分法案”,说是“收集数据”,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实质就是照顾这些少数族裔,分化亚裔。你们中日韩印的学生考试太好了,上大学太多了,那不行,那不代表我们亚裔中的少数。要多样性、多元化,就要细分一下,有的法案也提出,加州的公立大学,也要像哈佛那样考虑族裔因素,diversity。
这种身份政治体现在很多方面,但真正影响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主要是教育、医疗、就业这些方面,而争议最大的就是教育。我倒不觉得这是美国权贵的阴谋,首先这种搞法,非洲裔和拉丁裔是成为最大赢家,输家是谁呢?不单是红脖子,对权贵也是一样是不利的,白人的权贵肯定还是最多的。就算权贵能保住几代人阶级不下滑,长期呢?更重要的是,对于美国的主人来说,保证国家不分化不衰落,发扬美国之所以是美国的盎格鲁-新教文化,让各个族裔融入美国,说英语,做“美国梦”,建立民族认同,讲好美国故事,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亨廷顿问的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所以美国也有一种whiten的力量,要白化别的族裔,把以前受歧视的犹太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都合进白人的集团,这对国家稳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秩序才是权贵的根本利益,用分化的方式大搞身份政治,让底层互斗,这是民主党精英的玩法,也有利于部分富豪转移矛盾,但未必能代表美国统治者的整体利益。

这种鼓吹多样性的身份政治,这套政治正确,在当下西方国家都在搞,不光是美国。拿德国来说,100年前还是种族主义的纳粹帝国,现在也是180度大转弯。最近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了一篇辱华文章,引起了中国化学会的反驳。那个文章说中国论文造假多只是一方面,整体想表达的,是白人男性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上位感,同时又是受伤感。科研团队多元化了,女性和少数族裔占便宜了,中国人论文增长了,就连学生都翅膀硬了,不对导师毕恭毕敬了,我们白人男性教授,才是这个行业现状中最受歧视的。这个文章,实际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著名学术期刊,把这种观点发表出来,说明这背后是有市场的。你觉得他辱华了,歧视女性了,他还觉得自己被妇女、被少数族裔歧视了。
西方人陷入的怪圈,是对人的个性、差异性,特别是族裔、性别甚至性取向等身份的过度夸大。我觉得这背后啊,还是“历史终结论”所导致,这里其实也不需要“权贵策划”这种阴谋论,就是资本主义下的长期操作,对自由民主制度的长期集体迷信,让西方人不再以物质、经济条件去考虑不平等关系。多元文化主义,其实就是相信虚假的命名,相信虚假的人群构建,却不相信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解放。
为了不陷入这种虚假的“政治正确”,其实可以反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觉得真问题:为什么可以上台执政的,都是有钱参与选举的人?为什么有资格、有能量启蒙大众的,都是能被资本控制的媒体?再比如,石油必须用美元结算,为什么没人讨论多样性了?亚洲的货币呢?拉美的货币呢?非洲的货币呢?甚至相对来说比较硬通的欧洲的货币?为什么石油只能有一张脸,就是美元?政治正确和歧视为什么不提了呢?All currencies matters。

其实涉及身份政治问题,在中国也一样有争议。比如女性的职业发展、同工同酬、工资水平问题,都有争议,但至少在考试制度上,我们的录取是不看性别,而是用考分说话的。有争议的点在哪里呢?一个是比较小的点:少数民族加分,这还是比较弱的问题。大一点的矛盾点,像外国留学生的优待政策。最强的、最激烈的是什么呢?地域。只要高考还是分省区的话,就会有人说不公平。这说明,中国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上贯彻得是很好,但即便如此,好像还嫌不够,还能更好一些。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西方人是不相信的,你考试好只能说明你擅长应试,不代表你能力强。我们考不好事出有因呀,我们经济条件差,上不起补习班,我们虽然考不过你,但我们会独立思考,有创造性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力更强,这些都可以成为理由。美国校园文化里有一条“鄙视链”,顶层的叫Preps,这是上层精英的孩子,将来会上名校;Jock擅长体育,也是高端的;Cheerleader是好看又缺乏内涵的女生,常常和Jock一对;Loner是边缘人物,没什么人爱理他们;但最被鄙视的是Nerd,书呆子、不会社交、不会运动、不会寒暑假去非洲支教、献爱心,就一门拿手:学习和考试。
美国大学的选拔,是“申请制”,你想去美国哪个大学,光分数高不一定能进,而是根据你的申请材料,综合评估考量。除了SAT,高中成绩、获奖经历、校外活动、社会实践,这些都会影响申请结果。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这些材料,只能是留学生自己信誉担保,美国大学是难以核查的。这种录取,显然不是国内高考那种分数面前的“平等”。美国高校特别注重社会实践,这里面就有相当的操作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富家子弟。
研究生的录取,就更难“平等”。首先是政策限制,美国可能会越来越针对中国学生,到美国读研的话,想学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可能会有限制。但即便没有政治干扰,也肯定不是单看分数。中国的研究生还是要先统一考专业课的,美国仅仅是GRE,对专业知识没有太深的考核。一位加州理工大学的招生负责人说:“我们审核材料的时候,拒绝了很多托福成绩、GPA(平均学分绩点)、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科研成果非常少”。美国好的大学,即便是加州理工这种对族裔因素考量比较少的,看重的也不是分数,而是科研论文。这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合理的地方是,研究生对科研潜力是必须看重的。但不合理的是,其实本科训练依然是把基础打扎实的过程,要求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其实还为时太早,而申请制度又有太多的漏洞可以钻。最近有位黄同学,和他的导师一起,上了热搜榜,他是加州理工电子工程系,今年唯一录取的大陆phD,但被质疑曾冒充北大学生,论文灌水和学术诚信问题。他导师更厉害,刷量狂人,三年半的时间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平均算下来,每隔四天发表一篇,这还不算假期。给国外水刊贡献了无数版面费。引用率也可以造假,一篇被引用了214次,被发现大部分都是自己引用、手下的学生引用、圈内朋友引用。
其实这种不太注重分数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服务于学术生产的闭环生态体系,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们没必要迷信这套体制。前苏联的莫斯科大学,是20世纪一流的数学强校,他们考试是用口试的,当场分析问题,解答给考官听,有时候要靠心算,纸和笔都不给,作弊更是别想。这是把考试做到极致的,只认水平不认人,考硬功夫。美国的制度是看重推荐,Honor Code,荣誉准则,相信人的自我约束,相信人的诚信度。
考试,其实是化解一切“歧视”,最公平有效的方法,只要这条底线守住,大家还能达成基本共识,我认为,中国就可以避免美国那种,“平权”反而助长“特权”和“歧视”的问题。其实,多样化不是唯一的政治正确,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华文明能够长盛不衰,正是因为不同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而考试,在历史上既保证了中国的阶层流动,也保证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地位,对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中国人,起到凝聚作用。今天中国官员的选拔,也是基于考试或考核,从最初的公务员考试,到一级一级的政绩考核,而不是西方那种选举的方式,美国政坛上那些让人大跌眼镜的政客,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考试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我们思路应该是改进,而不是取消。应该用科学的、工业化的思维,去改进考试。同时还有改进方向的问题,我不太同意有的高考改革,降低了硬核程度,降低分数比例,提高综合评价权重。因为考试分数,这是追求平等,寻找共识的最好工具。平等应该来自唯一性,而不是多样性。拿种族平等来说,对于黑人最大的冒犯和歧视,是生产关系上的压迫;因为是黑人就要入学政策照顾,也并不能帮黑人翻身,弗洛依德事件就是证明。只有让黑人融入、接受一个现代化的标准,同化为现代文明的一份子,并真正推动这个标准,才是真正的种族平等。所以我说,考试是真正的普世价值,因为考试属于这种客观共识的构建。
今年的高考,离我们不远了。因为在这次抗疫中的成绩单,我们十分“硬核”,才能使高考如期举行,基本如期啊,肯定还是晚了一点。我也祝愿,看我节目的同学们,无论你即将参加高考,还是你仍在学习、准备,都能在这个人生大考中拿出最硬核的成绩,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在2020年参加高考,在2020年努力奋斗,将来是可以说一辈子的传奇,这本身就值得赞美。我也希望大家能给我一些赞美,这期节目希望大家也能给我一个赞,币没有了没关系,只是要一个赞,点赞超过20万,我就在自己的个人号肝帝董佳宁上面,注意我改昵称了啊,不是以前的懂点儿啥-董佳宁,而是肝帝董佳宁。我有一个董佳宁家族,全是高仿,他们还说不要上当,这是我跟B站联合起来收割硬币,因为改昵称需要6个币。但据我观察,他们也都改了。在那里我会多发一些我平时的感想,视频形式的,和大家多交流一些。考前紧张一点,肯定还是会有的。我也是高考过来的,还是导师的那句话,我试着学一下啊还是挺难学的,主要是表情管理: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才是胜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