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是江南遗珠?

2023-08-16 14:56 作者:bili_33489688474  | 我要投稿

从上海到青田,高铁单程耗时三个多小时。三个月间,我去了两次青田。 我认识三个在上海的青田人。一个做青田石生意,一个是篆刻家,一个是篆刻家兼石雕商。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关系犹如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第一次是辨认,第二次是确认。 列车在浙江东南部雾霭氤氲的山岚间飞驰时,我暗自琢磨这座大山里的县城吸引我的理由。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青田石只是引子。飞地感与沧海遗珠,是我对青田的私人化感触。 老区,洋味,华侨田鱼,咖啡,群山,梯田,瓯江,断崖直泻,万仞飞瀑,梵音袅袅,永嘉学派,刘伯温……构成了青田的魔幻。 青田不靠海,是地道的山区。境内所见皆山,千米以上的大山有200多座,山地丘陵占面积的90%,河流平地各占5%,“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和“大山里的小欧洲”的县城观感,足以满足仙侠剧和穿越剧的构成。 没去过青田的人很难想象这座地理位置相对闭塞的小县城的复杂气息。在我之前的偏见里,以为青田的洋味,是山寨土味效仿,却不想那已经有了两三百年的积淀,这使得它成为江南的一处秘境。 青田的神奇,也使得它成为中国房价第一县,中国人均存款第一县,外汇第一县,实现了这座东南之硗壤的最强逆袭。 二 早在唐宋时期,青田就隶属浙江丽水市管辖。丽水古称处州,在江南当属山高水远,却是浙闽的咽喉要道。 青田是弹丸之地,户籍人口55万,却有着33万华侨,是著名的侨乡。青田华侨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80%集中在欧洲,又以西班牙和意大利居多。其次是南美的巴西。 如今青田每年约有2万人出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青田当地人眼中,但凡是有点“人样”(其实是追求)的青田人都在国外。 因山势险峻,土壤贫瘠,自然灾害频发,曾经的青田可说是穷乡僻壤,一手烂牌,处于中心文化的边缘地带,绝非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江南C位大咖。 老天给一人或一地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总是打开一扇窗。一泓瓯江水无疑是青田的这扇窗。 瓯江从青田穿城而过,顺瓯江往东南60公里可达商业繁华的温州。这条中国东海独流入海的河流是浙江第二大江,自西向东流经丽水、温州,从温州流入东海。穷则思变,瓯江提供给硬铮强韧的青田人向外探索的可能。 温州就是青田人的出海口和启航港。也因此,尽管隶属丽水,但从地缘、语言、文化认同上,青田人的自我身份认知更趋同于鹿城温州。青田到温州60公里,到丽水市区反而更远,有70多公里。据说在海外遇到的“温州人”,十个有八个来自隔壁青田。 而发源于温州的永嘉学派有着事功思想,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反对重农抑商,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青田人刘伯温是永嘉学派的直接继承者,这也成为青田人商业思维的理论依据。 青田石雕是青田人外出讨生活的依傍之物,形成他们第一次出国潮契机。他们简陋的行囊里背负着巧夺天工的青田石雕,沿瓯江顺流而下至温州,路就盘活了,宁波、上海、天津、日本、欧洲皆有他们的履痕。 三 青田人有些远行至东北边陲满洲里出境,越过西伯利亚茫茫森林原野,进入俄罗斯,再辗转欧洲各国;走水路亦是山迢路远,险象环生,许多人有去无回。青田人的胆量与勇气可见一斑。经年的跨国贸易往来,开拓了青田人的视野,有了海的开阔与澎湃,也形成了早期浙商的缩影。 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建县于唐代的小城青田已有300多年的华侨史。旅欧数十载的友人说他在西欧吃过的中餐馆80%以上是青田人开的。

谁是江南遗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