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失败在于不能团结上层精英

明朝的腐败
那么他为什么选择了加入起义军的队伍,去对抗明朝的那些官僚集团呢?原因自然是明廷的腐败,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至天启年间,朝廷日渐腐败。恰逢陕北地区连年灾荒,朝廷却没有救灾的行为。使得很多人都在灾年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四处讨饭,成为流民,而当时处于孩童的李自成家境本就贫寒,父母也早早去世。直到成年后,独自一身的他选择在驿站当一名普通的驿卒。但是不久之后,因为他欠下了豪绅的债,被判处游街处死。虽然在亲友的帮助下他才逃过了一劫,但他此时也只能选择去投军。在参军的生涯中,李自成逐渐升为把总,但朝廷贪污、克扣军饷,士兵们有时连饭都吃不上,陕北镇甚至缺响三十个月,逼得他们卖儿鬻女,倒卖军甲。在途径金县的地方,士兵们要求发放军饷,但官僚们始终不发,于是李自成所在的军队发生了兵变。于是众将起义,李自成感到明朝的腐败,也参加了起义的队伍。
随后李自成便在中原大地南征北战,不久在山西投奔了当时的闯王高迎祥,称“闯将”,高迎祥是他的舅父。高迎祥死后,李自成被众人推为闯王。他领导农民起义军继续跟朝廷斗争,自称新顺王,在几经危难的关键时刻,满清入关吸引了明朝的注意,使得起义军队伍有了喘息之机。而后逐渐发展壮大,灭亡了明朝。
李自成灭亡明朝的原因
而李自成也迎来了他的高峰时刻,1644年1月,崇祯即位的第十七个年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并定都于西安,国号为“大顺“ 朝,随后改元为“永昌”。 同时发起东征。在不到一年的几个月时间里,便灭亡了明朝。

而李自成之所以能迅速的战胜明朝,究其原因,无非是四个字,“开仓放粮”,由于明朝土地兼并严重,灾民饥民遍野,百姓几乎衣不附体、食不果腹,而李自成在明军主力于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攻下河南,收留百姓,开仓而赈饥民。使得:“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随后又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百姓急呼:”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至此,人心归附,百姓大众无一不心向闯王。
但事有阴晴圆缺,李自成最终还是失败了。在攻陷北京后,李自成的部队在刚开始还有纪律,但是从时年三月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对明朝官员进行拷问,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也开始了这项“运动”。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
李自成失败给我们的启示
从这里可以看到,作为农民起义军对于上层官僚、地方豪绅的深恶痛绝,但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此举使得明朝上层对于农民军的行为十分不满,使得这些人士与农民军选择了对立,而未能团结这些上层的知识份子,也使农民军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最终也影响了农民军的发展,并最终使其覆灭。
在进入京城后,李自成为了瓦解和分化明朝势力,委丞相金牛星多次向吴三桂请劝降书,但都被拒绝。于是时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在一片石展开激战,吴三桂渐渐落入下风,于是遣书向清廷投降,两军联手后随后打败李自成,顺军主将刘宗敏负伤,并向南撤退。时年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入京城,在京城放火后逃亡西安,时年十月下旬,清军一路胜利直至攻打潼关,顺军再次被击败。由于地处南方的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屡次溃败,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再次投向南明或直接投降清朝。在两面夹击的形势下,李自成只好被迫放弃西安,退入襄阳。随后在湖北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了武昌,随后李自成计划乘船东下作战,夺取东南地区作为抗清基地。

但遗憾的是在大顺军的东征计划尚未完善时,清军便直接从水陆两师袭来,李自成只好东南进发。次年四月,清军在湖北江西一带接连击败大顺军部队,切断了顺军的东下路线。李自成见东下已经不行,便只好向西南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转入湖南作战。次年五月初,在到达大顺军到达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李自成登山探路,被当地民兵武装杀死,尸首也被秘密埋葬。
纵观李自成的一生,可以说成也农民起义,败也农民起义。因为李自成本身出生不高,所以他知道下层人民的需求,在夺取河南后开仓放粮,赢得了底层百姓的拥戴。但败也败于农民起义,因为出身卑微而本身对地主豪绅深恶痛绝,导致他用人只用下层人士。而作为下层人士本身就意味着难以从全局分析,比如牛金星,是个举人。再比如河南人宋献策,连个秀才都不是。哪怕是李自成最为重要的谋士李岩,但其地位也只是个举人。
这些下层知识分子,大多生活在下层,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从政治国,都缺乏应有的经验,而且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形势及其走向。他们的思维谋略,难免受到视野的限制,从而影响顺军对于全局的预判。
而李自成的士兵乃至高层多为农民,同样对官绅地主们深恶痛绝,这才有了后面的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以上种种,都使得作为高层知识份子以及地方豪强势力的恐惧。致使顺军在与清廷作战不利时纷纷倒戈,转而投向南明朝廷或者满清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