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事常八九,万事只求半称心,养娃不易——养娃记0045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回到教育领域资本介入之前的状态,什么样的家长,造就了鸡娃内卷,这个前提条件是什么呢。我想不会改变。短期有难度,因为观念的形成需要时间
竞争的本质是资源匮乏吗?
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正值壮年的父母,都会感慨上学不易。
回想自己的过往,好像有没这么激烈夸张。
第一次听到55分的中考还很吃惊,不记得自己原来有这样的限制。
这个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得益于国家义务教育,现在所有人会有初中受教育机会。
而我现在身边还有些人是没有的。
可想而知,能上高中的人并没有超过50%。
也就是说当年其实更残酷。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况呢?原因在于80后出生的时候,刚刚开始复苏。
经过10多年发展,大学逐渐恢复元气,但是远远不足于支持那么大的高中毕业生体量。
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能上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

既得利益的焦虑
那一代人经历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洗礼。
当然,也有部分是家学渊源,本来就是书香门第,这个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
更多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罗大众,鱼跃龙门。
对于这些人来说,也包括作者。
在人才奇缺的年代,有幸获得了经济迅猛发展的红利。
人过中年突然意识到,并不是因为自己能力强,而只是因为有幸参与了这场盛宴。
所以也就非常急迫地想要孩子能有所改变。
大部分的焦虑也就来源于此。
表面上看怕有人我无,怕人优我平凡,深层次是担心被迫离开这个圈层。

努力过后结果不好怎么办?
开始有所行动,或早或晚,不论如何,是参与了。
很大的概率会失败,我想也有其合理性。
努力过就有结果,显然违背了选择大于努力的说法。
面对大概率的失败,至少要对教育持有敬畏吧。
这么多教育理论,这么多心理学成果,这么多人靠着这玩意儿吃饭。
咱突然心血来潮了,只能是持久战了。

佛系鸡血都是极端,你我只在中间!
新闻需要极端,才能促进更广的传播。
真正佛系,完全不管孩子的,不会很多。鸡血到不行,走极端的也没几个。
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环节,而这也是最大的魅力所在。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样的现实。
问题是怎么样鸡血,怎么样佛系,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
所以,准备好了吗?
如果不想开始,最好不要开始,因为,不管他,他也会长大。

不知不觉,马上要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