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普通——普通地难得!】一加11 光岩深度测评

2023-01-15 10:27 作者:光岩说  | 我要投稿



●『普通』————大抵是我对一加11的总体评价。
看上去很像是贬义词是吧?的确,在我没真正上手体验之前,去一加官网瞟了一眼配置表,我认为这是一款没有亮点、很普通的手机。但被标题吸引进来的你一定明白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接下来我将剖析我的实际体验和感受来告诉你:为什么这台『普通』的手机会同时让我倍感『难得』?

文章一共分为7个部分, 逾5000字,来完整表述我对于其产品力观点:(所有观点均为原创仅对我自己负责,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友好探讨)

光岩自己看测评喜欢开门见山先看缺点。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让光岩带大家来过一遍我自己这些天使用中遇到的一些产品力层面的遗憾和不足吧。当然,体验时间有限,主要还是以短期感知为主,如有真机小伙伴有更多感受,也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我始终相信好产品不怕揭短怕护短。


1.【没有无线充电】
这点对我个人的影响比较大,因为随着这几年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便捷的充电方式给我生活带来的改变。我的手表、耳机甚至电动牙刷都是无线充电了,一加11在这方面的缺失无疑是一个遗憾。虽说一加长寿命版的100w快充+5000mAh 的大电池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无线充电缺失的空缺,但我相信用户总是希望更多!



2.【没有高频PWM或类DC调光】
这两个关键词近来受关注度很高,但必须客观讲这两点事实上是非常“低感知”的技术,也就是多数人在没有人提醒,乃至有人提醒的情况下都很难感知,像我就属于这类人。但这丝毫不妨碍它成为当下时间节点发布一加11的遗憾——特别是在线上数码发烧友眼中。

因为首先一加的用户主体在线上,就算OPPO的调研再准确,放在一加和线上用户身上也显得格格不入,上一个类似例子是“潜望式长焦”;其次是随着手机使用时长的暴增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愈发关注,对于频闪敏感的用户也在不断扩大,就算对屏闪不敏感的用户也会缺失重要的心理安慰,也就是部分人调侃的“低人一等”。最后,无论有没有高频PWM或类DC调光,手机护眼的最佳方式永远是『少用少看』,屏幕技术的进步对于你的用眼健康只能是略尽绵薄之力。



3.【没有IP68和红外】
这两个遗憾则相对有些吹毛求疵。或者说感知没有那么明显。属于有更好,没有也无大碍,但既然提到遗憾还是需要特别指出,毕竟也确实有部分用户对于这两点的需求比较强,特别是IP68对于意外情况下的兜底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况且万一下代一加12一并给了呢~



4.【外观】
你是不是以为我要说一加11的背面了?
不,想很多人想的不同,我忍一加11的背面很有设计感,让我略感遗憾的是他的真面。2023当下以及往后的这个时间节点,窄边框、窄下巴乃至四边等宽会开始遍地开花,衬托下的一加11的正面只能说不尽人意,甚至连三边等宽也不是,加之左上角挖孔,个人会认为多少带点“代差感”。或许我们不能说它的正面观感差,但至少原本我们可以期望的更多。


上面这些不足犹如白圭之玷。确确实实是客观存在的,不喜者弃之敝履,但相信对于更多一加目标用户是瑕不掩瑜,毕竟在同价位产品中,你也确实很难找到一款面面俱到的产品。——『瑕』既已现,再来品『瑜』。





为了控制篇幅以及节约大家时间,减少重复内容,这个环节我们不跑分,也不测游戏,更不念参数,光岩只讲这些配置中带给作为用户我的价值,以及让我印象深刻的点。


核心配置作为一加成立以来一直主打的卖点,自然也不会让我们失望。一加11不出意外地搭载了 骁龙8Gen2 + LPDDR5X + UFS4.0 的旗舰标配三件套。基本上有这三件套在,一台手机体验的下限不会太低。至于发挥的上限就看手机厂商们的调教了。就这两天我的游戏(主要是王者和精英)主观感受来讲,整体的调度还算可以,既不是撇开一切撒丫子跑,也不是畏畏缩缩反复横跳,说到底还是8Gen2给了厂商们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相对更容易得高分。要不然以前两年火龙的情况,实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顾此失彼让不同厂商调教的上下限差距很大。因此事实上从8+Gen1换过来的我,除了跑分的时候,对这套最新硬件的感知并不强。但这次有3点是我这几天使用中印象深刻的:


1.【后台留存能力】
这一点绿厂系多少有点diao丝逆袭的味道,很多人都知道此前搭载ColorOS系统的绿厂系手机的软件后台驻留能力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很多时候甚至是“一个不留”。不过这一些在ColorOS 13更新后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这次一加16GB内存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后台存留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基本一天的使用中,偶尔才会碰到一个后台被杀,其余基本全部保留。



2.【续航和闪充】
文章开头说了一加11这次很遗憾没有无线充电,但好在这次搭载了100W闪充和5000mAh 大电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线充电缺失的遗憾。不仅如此,感知很强的一点是『续航』,如果说前面说的“三件套”对于性能提升感知不强(因为我不打高负载游戏),那么对于功耗的影响可谓是感知明显了。给大家一个参考,此前我的主力机12SU续航也算不错,从早上9点出门上班一般可以使用到下午6-7点的样子,而这次我吧卡换到一加11上后,接近的使用场景,可以坚持到晚上9点才低电量警告。闪充更是没让人失望,5000mAh的电池不到半小时就可以充满了。



3.【马达震感】
首先,我认为这东西营销价值大于实际感知————这就是个痒点需求。

但手机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供应链越来越成熟,硬件越来越同质化,你要说现在还能每年来几个痛点创新,我想已经很难有厂商能够做到。因此内卷的方向延伸向“痒点”也是必然,这对用户也是锦上添花的事。这次的震动马达我个人体验下来还是让我印象深刻的:

首先是力道足够,启停干脆。其次是有一个比较神奇的点,这枚马达可以一定程度上引起手机下半部分的共振,从而让震动得以放大,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感觉,具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无从考证。总而言之这对我这类数码爱好者来讲是个有意义的需求点。目前一加11上这枚震动马达的使用还是比较克制的,不会大范围参与到交互中,有人说这需要改进,我倒是觉得这种克制挺好的,毕竟相比于震天粘着你,男人会对偶尔撩你一下的高冷女神更兴奋。




●客观地讲,一加11 这块屏幕『喜忧参半』。

『喜』的是E4既没有E5为了亮度牺牲可视角度导致的侧倾偏色问题,也没有E6蓝光控制上的倒退,更没有国产OELD的低亮度抹布屏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2K也成了标准版标配。所以事实上作为日用,E4拥有优秀的可视角度,拔尖的显示效果,同时亮度虽然不如E5、E6,但整体也相当够用了。


『忧』的是这块E4材料的屏幕毕竟是快2年前发布的产品了,一加11上的这块屏幕在我的日常使用中主要有2个硬伤:
首先是屏幕作为耗电大户,E4的功耗整体还是要高于E5和E6的,不能说差距很大吧,但多少会影响续航,当然一加的LTPO做的不错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一部分差距;
其次是不够护眼,既没有类DC调光也不支持高频PWM调光,对于屏闪敏感的用户可能不是很友好,在2023年这一点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一部分受众。



所以小结下,你要我评价这块屏幕,因为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我只能说我个人还是可以给到偏上评价的,可能主要还是我对屏闪不怎么敏感,再加上一加的LTPO确实做得也不错。




说影像环节前,我们先看这次颇有争议的模组外观:



哈哈,是不是以为我要说“真机比图片渲染图要好看”之类的话?

事实上曝光图出来的时候看图片我就觉得还行,和很多人不同,我觉得这个模组还挺有设计感的。实际上手和图片的差异也不算大,无非能看出更多图片上感受不出来的做工。至少我手上这台做工品控很不错。
回归正题来说说影像。从硬件来讲,一加11在同价位的影像配置算非常高了,特别是两枚不凑数的副摄IMX709和IMX581。哈苏和多光谱传感器也让成片有了更多保障。我认为在影像配置上一加是有诚意的。



首先是白天光线充足的样张,我个人认为除了部分场景白平衡有轻微风格化以外,整体表现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特别是主摄和超广角表现不错,2X的焦段拍人像尚可,但作为正经的长焦用还是差点意思,2X的拉近效果有限,也少了点空间压缩感,如果能来到3X就更好了:





再来说说暗光的室内外成像表现:
一句话概括就是:亮度够,噪点少,细节有涂抹,偶尔会偏色,但整体在这个价位段属于中上水准。特别是一加的拍照体验不错,基本可以所见即所得。



再来说系统体验。
这次就算是原生的Color OS13也开始“氢化”,更别说一加11上这套加了氢主题的Color OS了。别误会,我的意思是:从我个人的审美来看,这代系统在美观度上是有所倒退的,毕竟也是体验的一部分。不过更重要的还是使用体验。我还是秉承之前Color OS12时说过的那句话:“这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2个定制系统之一”,哪怕当时的12在后台管理等方面很有争议。因为我始终认为,Color OS是目前最适合“用”的安卓定制系统之一。





一加11上的Color OS13整体体验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面面俱到”。事实上它每一项都不拔尖————动画不如Origin OS;可玩性不如MIUI;生态互联不如HarmonyOS;小心思又不如Flyme....但偏偏它每一项都不差,让人用起来非常舒适。至于功能细节这里就不展开了,因为整体和Color OS12的使用感知差异不算大,后续有机会出一个Color OS专题图文。


其实『体验』这个概念有时候空洞而宽泛,因为这中间充满了隔阂。大家都知道系统流畅不卡顿、续航好、广告少、功能多是体验好,但事实上这当中很多时候是顾此失彼比较矛盾的。有时候线上数码发烧友和线下大众之间有着巨大感知差,就比如“高刷调教”这回事,B站酷安基本多数用户和博主认为高刷限制是“大罪”,但事实上线下很多大众用户对此感知并不强,但感知强的是这个“大罪”所带来的续航提升。是对是错难分你我。(不过几人一加明确了主攻线上,那在高刷体验这一块还是可以再优化优化)





光岩作为曾今一加7Pro的用户,这次在充分不完全体验了一加11这台手机后,会给到我一种复杂的感慨:一加的未来可能再也出现另一款“一加7Pro”去令数码发烧友、玩机极客所兴奋;但一加的未来却更加充满可能性,充满为更多人提供好产品的可能性。酷安上有人说一加已经忘了『初心』,但我却从一加11身上看到了『初心』!一成不变从来不是『初心』的定义,那是书生意气。无论是个体还是厂商,顺势而为和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终点的方向才是对『初心』最好的诠释。



一加11—— 是一台经过『不将就地思考』过后的好手机,在同价位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也是一台测评过后真的会愿意去推荐购买的手机。最后把当年一加7Pro时期说的一句话再次送给一加: 『再接再厉,希望这仅仅是开始...』。






普通的背后是什么?
从一加11上,我看到普通的背后是——普通人。


通过上面的测评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一加11服务的是更多更广的普通人,而不再仅仅是当初面向极客的小众品牌,今年OPPO的新品牌战略莫种意义上也印证了这一点。可能这款产品对于线上部分数码爱好者来讲显得比较乏味。但我却觉得这是一加并入OPPO以后最正确的一步,一加11普通地很难得!

●要覆盖更多普通用户,就需要『性价比』。

3999的起售价乍一看没什么,但这个3999起售价不是卡价位的8+128,而是目前最实用最值得购买的12+256版本!还是没感觉的同学可以对比下隔壁公认的性价比之王:红米K60 Pro,其同配置的12+256版本售价3899的K60 Pro,一加11只比它贵了100元,这么一比是不是很惊讶?你以为一加11对标的是小米13、X90,其实一加是用中马错位打对面下马的同时还锚定了『标准版旗舰』的定位。



●如果你还是没概念一加这一步的意义,我们再拿具体产品力分析一下:
如果你是产品负责人,让你设计一款标准版旗舰,但需要同时满足旗舰的『面子』和『里子』——也就是需要保证旗舰定位产品做工外观和核心参数硬件,同时还要有价格优势,你会怎么做?

没错,砍!好钢用在刀刃上,那么刀背刀把是不是可以相对妥协些?事实上这也是各家通行的做法,但一加11我说他『难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一刀的把控,一加很精准:首先一加没有选择多数厂商那样大刀阔斧地阉割影像系统和机身质感,而是把手伸向了这两年边际效应初现的屏幕上,用低于竞品的价格用了两年前的E4屏,换来了机身质感和更实用的2枚副。同时一加12+256的起售价一方面是务实,另一方面也间接扩大了一加11的利润空间,成功地在同价位打出了差异化竞争、最大化用户体验的刀法,可称之为『难得』。

文章最后,光岩作为曾经一加7Pro的用户,看到一加11我感慨万千,心中有怀念也有怨愤。但在消费市场多数时候用户只会在你辉煌时慕名而来,在你落魄时离你而去。虽然一加前路漫漫,但我很高兴一加走出的第一步很踏实。


最后想说一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光岩|2023.1.15


【普通——普通地难得!】一加11 光岩深度测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