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泛最新画册《穆花苍烟》:民族的深描


李泛最新摄影集
《穆花苍烟:李泛丝路影像系列》
正式发售
延续经典影像 精品画册品质

穆花苍烟:李泛丝路影像系列
装帧设计/泛象工作室
印刷/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图幅/130;页数/180
开本/28.8cm×28.0cm 12开
定价/¥480.00(精装)
惠购/¥350.00(包邮)
穆花苍烟,拍摄于2001年—2020年,宁夏同心,以人类学思维与民族志的方法和研究精神用影像记录了同心窑山生态环境与回族同胞的生存与生活,见证了窑山乡回族的整村搬迁,离开故土。《穆花苍烟》集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价值于一身。
— 内 文 —

李泛《穆花苍烟》
民族的深描
以宁夏同心窑山乡为样本
进行影像民族志研究



— 《穆花苍烟》欣赏 —

民族的深描
同心影像民族志作品《穆花苍烟》探究
撰文_苏伊真(李泛硕士研究生)

根据克利福德·格尔兹观点,民族志是“文化的解释”,需要将撰写对象置身于其文化之中,进行“深描”。影像民族志的撰写与建构关键在于文化,立足于民族文化与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是格调、性格及生活质量,是它的道德风格、审美风格及情绪;它是对他们自己及生活所反映的世界的潜在态度。”


民族志影像,记录的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与生活,载体为个体人,容纳的是该民族的宗教信仰、节庆仪式、祭祀习俗、服饰等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反映的是这个民族的历史,指涉民族的未来。

影像民族志是一个庞大而复杂、持久的工程,对摄影师而言不再是简单、杂乱无序的文献记录,也不是单纯的体力较量,影像的表现力与摄影师的修养、学术造诣首当其冲,也是高质量完成影像民族志的保障。


影像民族志,被李泛运用到《穆花苍烟》创作中。阅读《穆花苍烟》,这些影像已经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文献记录,承载着丰富的学科业态,诸如人类学、艺术学、社会学、传播学、宗教学、影像学、传播学,地理地质学等。


一张图,小方寸间,却是包罗万象,这就是人类学摄影应有的体量与标准,从事这方面创作与研究,多学科并进跨学科融合是必然。纵观李泛《穆花苍烟》,将同心回族文化立体呈现,充分体现了其影像民族志撰写的跨学科与学科交叉特性。


《穆花苍烟》作品量大、系统性强、完成度高、具有典型性,作者李泛通过影像呈现出的民族意象,表现出该地区民族文化场域变迁与精神气质。


《穆花苍烟》拍摄于同心县窑山乡,窑山乡现如今已经完全异地搬迁,原址已成为废墟。回看这些影像作品,李泛基于人类学创作,拍摄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和编辑以保持科学的态度,挖掘这些图像文本的深度。


《穆花苍烟》在架构这个专辑内容时,从当地人居环境入手展开叙述,作者李泛拍摄了大量反映地域特征和生存环境的影像,在不同视野下从不同角度直观展现同心窑山的地理环境与生态变迁,既有广角地形地貌呈现,又有房屋建筑等生活物件特写,窑山人居环境在李泛镜头下得以全方位表现和刻画,有利于研究者和读者身临其境地走进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的生活,进而了解他们。


地形地貌等地域特性是形成并影响生活在这一区域族群文化与生活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该地区地域特征的了解,更易于研究者和读者把握和理解生活在该地区族群文化生态。


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是《穆花苍烟》主体部分,也是重点。作者深入到回族同胞当下生活中,充分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走家串户,拉近摄影师与拍摄对象的情感距离, 观察、发现、表现拍摄对象的境遇,将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生活物件等细节一一呈现在《穆花苍烟》里。

通过这些影像,我们能够发现摄影家李泛在拍摄之前,已做足功课,对当地民族文化了如指掌。正是摄影家李泛对拍摄对象地域文化的了解,才使这些影像不是泛泛的机械记录式拍摄,即使是屡见不鲜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照片,都打上了地域烙印和民族文化气息。



以他者的身份介入异质文化,又融入到他者文化中,以参与者的身份感同身受的拍摄表达,因此拍出的影像没有距离感、不生疏、不歧义。介入其中,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的有效互动,有利推进民族志影像的丰富与深入,跳出了局外人的旁观眼光审视,也使研究更具有温度和情感。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编织体,要想深入了解、研究,就需要走进这种文化,才能剥茧缠丝,厘清脉络,把握精神内涵。

以其中一份子的身份融入,用真诚的态度虔敬的拍摄,朴实的表达,尽能其详的展现同心窑山回族同胞的当下生活状态与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为人类保全一份独特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这是李泛《穆花苍烟》基本出发点,也是影像民族志创作的着力点。


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类作品是一个民族最基础的地方,是创作者的情怀与思想及表现能力集中体现之处,也是民族志影像最基本、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影像,有白描直述,有诗性表达,在文献记录的同时表达着作者的思考和创作思想——超越文献之上的表现,同时也搭建起了民族志影像的主体骨架。


了解一个民族,基本上要从这个民族的礼仪习俗、民族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入手,这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性标识特征,对于民族志影像必然不能缺少这部分内容,这是最集中体现民族文化灵魂的类型照片。


《穆花苍烟》包含了大量反映同心回族礼仪习俗、民族服饰、丧葬文化与宗教信仰的作品,用影像叙述了同心回族的民族文化,为同心回族民族志研究提供了视觉参考资料与素材,这些影像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创作者的思维缜密与基于人类学民族志的创作意识。


人物人像摄影,如摄影家李泛本人所说,是对特定环境下典型人物典型瞬间的抓取。这类摄影作品最能表现被摄主体的精神面貌,在某种程度上也最能考量摄影师的水平。

对于民族志影像而言,除了常规拍摄记录当地人生产劳动与节庆习俗,更重要的是对个体状态的表现与表达,从中展现出这个民族的精气神与活力,也将影像民族志描述,从群体聚焦到个体,以个体为点,从群体面的描绘深入到个体点的刻画,通过个体研究深挖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


所以, 影像民族志摄影师,要格外重视人像拍摄,要拍出内涵,拍出精神,丰富民族志内容的同时,凸显影像民族志研究的优势与关键。对摄影师而言,不仅仅要有技术硬性基础,更要具备瞬间驾驭把控力,与被摄人物的沟通交流和导演力,敏锐的观察判断力等柔性条件,才能拍出有质量和艺术性的人物民族志影像。

在《穆花苍烟》中有许多人物人像作品,摄影家李泛以快、准、狠的精妙抓取,瞬间表现出被摄主体的状态与内心世界。民族志影像终极是指向未来,定格在照片里的人物主体举手投足间透射的正是民族之未来与希望,也是民族志影像的筋骨,是研究民族志的主体人之关键。


影像民族志的建构意义也在于此,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方志的陈列式白描,封存历史,更要透过影像预见未来,以影像优势深描民族志,尤其是兼容类型学与人类学的人物摄影。

生活细节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生活的味道和历史的包浆,《穆花苍烟》每一幅照片都盯住生活细节,锁住文化这一调性,使影像包罗万象,不单调不单薄,使每一幅照片都具有影像民族志价值和艺术学意义。
以上摄影_李泛撰文_苏伊真摘编自《穆花苍烟:李泛丝路影像系列》

书上见人这样说:摄影,你只是看,看就行了。
恩,这话有点狡猾,因为他没说让你拿什么看。
心与眼在共享各自看到的信息,
艺术跟现实在取舍彼此的片面,
影像与生命互相参照对方的遗憾,
哪看出来的?
恩,看,你只是看就行了。
——李 博(教师 李泛学生)
↓↓↓
更多经典阅读尽在
《李泛丝路影像系列》
在#李泛丝路影像#中感受
历史与现代对话
地域与民族交融
研学、裂变人文摄影创作
《穆花苍烟》《苍衫彝鹰》《恒古苍穹》
双十一飨读影友与藏家



双十一惠飨与福利:
A.《穆花苍烟》
零售价:350(包邮),赠送1幅21x21CM《苍衫彝鹰》印刷品;
5人团购价330,每人赠2幅21x21CM《苍衫彝鹰》印刷品;
10人及以上团购价300,每人赠5幅21x21CM《苍衫彝鹰》印刷品。
B.组合套餐:
《恒古苍穹》476+《苍衫彝鹰》350+《穆花苍烟》350=1176,优惠价900;
《恒古苍穹》476+《苍衫彝鹰》350=826,优惠价775;
《恒古苍穹》476+《穆花苍烟》350=826,优惠价775;
《苍衫彝鹰》350+《穆花苍烟》350=700,优惠价600;
以上赠品有限,赠完为止。
C.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摄影群,保留至少24小时,并将截屏发至下面微信,即可获赠50元/本优惠券,有效期至本活动结束,适用于购买《李泛丝路影像系列》图书。
D.本活动解释权归泛象空间所有。
活动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