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将超越一切!”美国重型坦克的绝唱之作 爹不亲娘不爱的M103重型坦克小史

本专栏所有文章均为本人(笔名:夜莺)原创,同时也为坦克世界旗下公众号供稿


E5还是“高达”时代的科技树,怀念吗
各位车长老爷们大家好啊,也许有不少老玩家还记得当年T110E5大杀四方的“英姿”,当时的T110E5因为其“五项全能”的顶尖性能被称为“高达”,哪怕是现在的超级征服者也无法复制“高达”的无上荣光。可时过境迁,T110E5已然跌落神坛为新车让路,这也让传统美系单发重坦线路变成了一条“不归路”,抛开火力贫弱的8级T32不谈,咱们今天就来聊聊9级的这台M103!
研究M103重型坦克
IS-3恐惧症

被艾森豪威尔极度讨厌的M6重型坦克
在美国陆军中,“重型坦克”这一车种的支持者非常少,二战时美国坦克工业把重心完全放在了中型坦克的标准化生产上,美军高层中就没有几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搞重型坦克”,不仅出于独特的政治考量,也因为这会影响目前高歌猛进的中型坦克产量。而且在战争快结束的时候,美军单兵反坦克武器、新一代中型坦克M26“潘兴”和对地攻击机的“空中优势”也让美国人产生了“我们应付得了”的错觉。

野 兽 战 车 I S - 3 通 过 主 席 台
可这种美梦马上就被铁幕另一侧的苏联IS-3与IS-4重型坦克击碎了,1945年的胜利日阅兵中,52台近卫坦克第2军的IS-3极大的震撼了检阅台上的西方武官,同场阅兵的克伦威尔、彗星坦克在IS-3面前全部黯然失色。五角大楼里身上挂满勋章的将军们惊恐地发现,这些装甲厚度超过200mm,同时有一门122mm巨炮的战车性能超群。更可怕的是美国的某些情报分析师和智库们宣称苏联已经量产了数千台这种坦克,在他们的渲染下,盟军如果还是开着那些“玩具车”去抵抗苏联的钢铁洪流的话,不出两三年全世界就都插上红旗了。

美国坦克兵的想法
从1945年9月开始,美军新型重型坦克就在计划之中了,最初的计划还是在潘兴的基础上加厚装甲,后来又打算增大T34的炮塔座圈环,减少成员,这就是T43重型坦克计划。这时的T43一切还很模糊,因为需求不那么紧迫,可时间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一下子就急眼了:“万一苏军出兵朝鲜,我们的人还要开着谢尔曼去跟IS-3打?”1950年11月7日,重型坦克T43计划正式确立为火炮坦克T43,美国陆军心急火燎的在12月就向克莱斯勒集团下了80台T43的订单,后来又增加到300台,要知道这时候T43连全尺寸模型都没有!

第一台T43样车驶出厂房
克莱斯勒集团群策群力,根据从M26和T34上学来的经验,很快就确定了T43的各项设计,不到半年时间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T43样车。1951年6月这台样车被送到阿伯丁试验场参加测试,一边进行各项测试,一边把收集到的数据和不足反馈给克莱斯勒集团,T43的后2台样车都是这么一点一点改出来的,这些改进在后面量产的T43E1上也都有体现,1953-1954年克莱斯勒完成了全部300台T43E1坦克的订单,但是接下来的评估和测试等事务一直持续到1956年,直到1956年4月时T43E1才正式定名为M103重型坦克,克莱斯勒的人宣称新坦克“它将超越一切!”(纽约时报报道)
强大的火力

120mm M1高射炮

左侧是T122,右侧是T123
M103重型坦克使用一门强大的120mm坦克炮,备弹34发。它脱胎于美军之前装备的120mm M1型高射炮,高射炮的长身管带来的高初速、高精度特性使得它们在打坦克上“得心应手”,虎式上的88mm KwK 36坦克炮就是典型案例。最初的型号是T122型,该炮承接自更早的120mm T53坦克炮,膛压相对较低,后期更换成了膛压更高的T123坦克炮,T123坦克炮缺少火炮抽烟装置,120mm炮的发射药药量也很足,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经常把炮塔内的车组乘员们熏得涕泪交流,在试射过程中打不了五六发就得从炮塔里逃出来。

加装了火炮抽烟装置的M58坦克炮

T43E1上的M58坦克炮
在T43E1上,设计师为火炮增加了抽烟装置,这个小东西可以在每次火炮发射后利用气压差将炮管内滞留的火药燃气带出来,虽然囿于早期坦克炮工艺的原因,这个抽烟装置不得不放的距离炮口很近,抽气效果比较一般,但总比没有强。

一发120mm M356穿甲弹
这门强大的120mm M58火炮使用120mm分装弹,弹头和发射药筒是分开的,而且由于其弹头重量就达到23-24公斤,配套的自动装弹机还没到位,M103只得采用了T34时代留下来的老套路:人肉装填。两名装填手分别站在炮塔中部,一个装填弹头,一个装填发射药筒,大概15-19秒才能装填一发炮弹。

120mm M58火炮配用的M358穿甲弹
M358穿甲弹应该是同时期最优秀的坦克炮弹之一,弹头重23公斤,炮口初速达到了1067米/秒,在1500米的距离上仍然保有258mm的垂直穿深,可以保证有效击穿当时苏联的任何一型坦克正面。不过该炮弹为了保证结构强度,炮弹中未装填炸药,射入车体后的效果会弱一些。

120mm M58火炮配用的M356高爆弹
M58火炮还可发射M356高爆弹,内中装填的混合炸药性能相当于4.65千克TNT炸药,对付步兵和碉堡是没有问题的。

炮塔上的测距仪
M103上还完成了美国人的一个心愿,早在T29E3重型坦克上美国人就测试过在炮塔上安装合像式测距仪,无奈T29E3的那两对“招风耳”实在是太显眼,在M103上这台测距仪被修改的不那么张扬。车长可以通过这具测距仪快速测算战车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首发命中率,同时期的苏联坦克可没有这宝贝!

优秀的俯仰角
美国坦克一贯的优秀俯仰角传统在M103上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火炮最大仰角15度,最大俯角8度,对于一台装备120mm火炮的坦克而言这是非常优秀的数据,苏系的一票“锅盖头”们只能“永不低头、绝不后退”。俯仰角有多重要呢?参考戈兰高地上扔着的苏联坦克吧,在山坡上完全压不下去火炮,只能被动挨打。
优秀的防御设计

M103的船型铸造车体
M103采用经典的船型焊接+铸造车体与铸造炮塔的配合,获得了较为优秀的正面防御能力,虽然在纸面上看厚度并不高,可实战中M103优秀的弧线外形可大大增强了装甲的等效厚度同时增加了跳弹几率,M103比起它的前辈T34而言大大增强了防御力,重量反而还降低了10吨,所以战车只需要7对负重轮。

伪 装
为了容纳120mm M58这门巨炮的复进机构和人员,M103坦克拥有一个巨型炮塔,炮盾厚达258mm,炮塔正面两侧厚280mm,在50年代这个炮塔正面的防御力无出其右。1名车长在炮塔尾部,他的前面是2名装填手,装填手的前面是炮手。

美军提出的重坦-中坦战术
在1953年美国装甲兵的战术手册中我们了解到:美军对于坦克的运用也是有分工的,在尚未发现敌方坦克群之前,中型坦克应在重型坦克前对敌方坦克群进行搜索,双方一旦开始交火后,重型坦克马上顶到战线前面去压制敌方坦克群,中型坦克一边射击同时依靠机动性撤离,或将敌方坦克群引入重型坦克的伏击圈。其中重坦的部分和英国人讲究的“棱线射击”有些相似,重型坦克应在有利地形中向敌方坦克群倾泻火力(就是卖头),这也是美国重型坦克如此讲究炮塔正面的防御力的原因。

在1500米外露个头,谁敢杀我?
油老虎

飞驰的M103
M103A1坦克重达56.7吨,发动机最初是一台大陆公司的AVDS-1790 D-5十二缸气冷发动机,额定功率810马力,但是有大概100马力消耗在了冷却系统上,而且这台发动机是个不折不扣的“油老虎”,750升的油箱只够M103跑130公里的,最大速度也只有34km/时。

坦克博物馆的M103
到了后来的M103A2上换装了新的发动机,还安装了涡轮增压器,这下坦克的耗油问题才得到大幅度缓解,M103A2加满油可以跑480公里左右,比起前辈的130公里已经是有了长足进步了。
配发与使用

“M103参加朝鲜战争”
题外话:游戏中的M103描述语中居然出现了“其中有300多辆参加了朝鲜战争”这样的话,这是完全错误而且可笑的,M103总产量只有300台,而且它这辈子就从没去过朝鲜,希望各位车长注意此处。

四大主力:M103、M48、M47和M41
美国陆军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手中划走了80台T43E1坦克,其中有74台被改造定型成M103坦克,1959年在德国成立了美国陆军第*******营,该营装备了其中的72台M103坦克。由于欧洲的美国陆军实际上是时刻准备撤退的(转进以期反攻),但是M103的机动性较差,同时发动机输出功率不足,履带容易滑脱,坦克运行超过500英里后就必须大修,这要是发生在撤退过程中基本就直接被抛弃了。同时M103坦克的内部设计不太合理,弹药容易受潮哑火。

假想图:M48和M103在核战条件下
另外一个尖锐的问题是M103实在是太大也太昂贵了,维修保养都要比巴顿系列坦克贵出不少,军官们承认M103对付T-54/55坦克和IS-3坦克要比巴顿系列强得多,可真的养不起这些“大爷”们,而且美军也意识到苏联重型坦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在德国的M103
到了1963年,美国陆军接收了新的M60主战坦克,流行起来的主战坦克概念逐渐占了上风,那72台M103坦克又被送回给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这下美国海军陆战队成了全球唯一的M103重型坦克用户,果然四等人不配做人....陆战队把剩下的220台M103坦克一直升级到了M103A2,最后在1973年退役了全部的M103A2重型坦克,部分坦克被改造成了M51重型坦克抢救车,1977年还有一些M103A2被改造成了有人驾驶的靶车,用于“橡树棍”反坦克导弹的训练。
全文3890字,参考资料:R.P. Hunnicutt -Firepower.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Heavy 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