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英雄地,现在的清风寺
【寺庙简介】
清风庙为文化旅游景点。原名王烈妇祠,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姚岙村东。庙南一里许为清风岭,庙为宋末临海王姓烈妇而修。
【历史渊源】
据民国《嵊县志》:“王烈妇祠,-(乾隆李以炎《嵊县志》),在清风岭。烈妇临海人,宋末为元师所劫,啮指血题诗岭石上。”“写毕,投岭下死。”“元至治元年,县丞徐瑞凿石为屋,树碑表之;后五年,佥浙东廉访桂秉彝为木屋四楹于石屋之南。至正中,旌曰‘贞妇’。十八年,屋毁,守帅周绍祖重建。”明正统初、成化十五年(1479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万历五年(1577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同治四年(1865年),均行修葺。民国25年(1936年)翻修。
清风寺所在的清风岭曾是一座英雄的山,又被人称为“中国地”。“九·一八”事变后,王文福(外号王老凿)在这里组织家乡人民抗日,坚持斗争14年,使这块土地真正成为日本人从未占领过的“中国地”。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又在这里建设了一座兵工厂“280厂”,专门生产用来-的高射炮,在抗美援越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清风岭则以神奇峻美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清风岭整个风景区的面积约10万余亩,两个大沟分西南和西北两处叉开,西南的那条沟叫王老凿沟。
在王老凿沟里面有一座很高也很陡的山,叫四楞子山,当年王老凿就是率领众人坚守在这四楞子山上跟日本侵略军对峙的。在山的后面,石崖下有个天然石洞,当年王老凿就是在这洞里贮存米面和水的。
在通往西北的沟中,是原来“280兵工厂”的旧址,主要景区就分布在这条沟里。
【民族气节】
庙坐北朝南,单进。面宽三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前槽筑轩。单檐硬山顶。正中设台,上供烈妇塑像。侧壁有烈妇被掳、跳崖自尽等彩绘壁画6幅。柱悬多幅名人楹联。
清风庙是发扬民族气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资料,且历史悠久,建筑精致,是嵊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清风岭】
位于朝阳县长在营子乡,距市区58公里。景区内九沟十八岭无沟不秀、无岭不奇。榆林沟景区山峰连绵重叠,争奇竞秀,岩石造型妙趣天成,形象逼真,有张家界之神韵;庙沟景区古木参天,百步一洞,千步一瀑,山泉掩映于树木之中,飞瀑斜挂在山壁之上,颇具九寨沟的意境。奇峰、怪石、清泉、飞瀑、山洞、巨树构成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卷。
【进入现代】
清风寺原名清风庙,位于嵊州县城以北11公里处三界镇姚岙村村口的清风岭,至今已历六七百年风雨。 1992年清风庙改名清风寺。进入新世纪以来,清风岭下日新月异,百废俱兴。古刹清风,清净庄严,在现任嵊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释然祥法师的主持下,寺内有常住僧人九名,每年定期举行梁皇宝忏、华严共修等法会。寺院也会不时举行禅修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活动,将佛法融入生活,带领广大信众共建和谐美满的精神家园。也会定期组织爱国教育及革命文化弘扬,让僧众在法制化、道德化、人性化的环境下更好的弘扬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