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不求回报,否则不要对别人太好。

[[胡说罢道]]
聪明的人必须要知道这条定律
一位意大利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找来两队成长背景
年龄以及交往时间都大致相同的恋人
将他们分为A组和B组
它让A组中的南方
每个周末为自己的女朋友送上一束红玫瑰
而B组的男方则什么都不送
坚持了两个月之后
恰好赶上情人节
心理学家要求两个男士
在节日当天为心爱的人
分别送上一束包装精致的玫瑰花
并且他们所送的玫瑰花是一样的
但是两个女士收到花之后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B中的女士看见猎人手捧玫瑰走过来时
激动得热泪盈眶
一时之间难以抑制内心的欣喜
无视路人异样的眼光
冲上去与恋人拥吻
而A组的女士则表现得非常平静
记住了恋人递过来的红玫瑰
虽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不满
但也没有币种女士那般激动
同样一句话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这印证了心理学的一个定律
叫做贝伯定律
贝伯定律是指人在经历过一次强烈刺激之后
再对其施加同等程度的刺激时
效果就不如第一次他们明显了
也就是说
第一次的刺激会对后来相同的刺激
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边际效用递减
与贝勃定律是一模一样的
比如你现在饿了
你就去吃馒头
你吃的第一个馒头它非常管用
能极大地消灭你的饥饿感
等到你吃第二个馒头的时候
它仍然有效
但是远没有第一个馒头那么管用
当你吃第三个馒头的时候
你甚至会认为这个馒头可能白吃了
它基本没起啥作用
甚至会让你的肚子难受
总之随着你吃的馒头越来越多
馒头说给你带来的效用就越来越低
我自己的亲身体会
就是我第一次给儿子买玩具的时候
儿子特别高兴
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于是接下来的一周
他像跟屁虫似的围着我转
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为了能继续获得她的芳心
我很快又给他买了第二个玩具
这一次他虽然也很高兴
但是他只围了我转了两天就不搭理我了
等第三次我再给他买玩具的时候
他仍然很高兴
但是只过了不到一个小时
他就不打了
我从那以后
我陆续又给他买了很多玩具
但是后来的这些玩具作用越来越差
我几乎再也不可能得到第一个玩具
所给我带来的那种回报了
哎所以诸位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不要对一个人太好
因为当你第一次所给予的好
它所起到的作用最大
效果最好
可是你同样在给这个人第二个好的时候
他的作用和效果就开始降低了
逐渐的你所给予的好会越来越不值钱
虽然你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丝毫没有降低
如果你给的更多
那可能会适得其反
我们有一句俗语叫升米恩
斗米仇
在古代一斗等于10L
这句俗语告诫我们
你可以帮助别人
但是不能帮助的太多
如何让对方形成了对你的仪态
一旦停止了对他的帮助
那么到时候他不仅不会感激你
反而会记恨你
为了让你能更好的理解
现在我画一个横轴代表你对别人的好
再画一个纵轴代表效用时
也就是别人对你的回报
你第一次对别人好的时候会得到高回报
或者说效用最高
第二是对别人好的时候会得到钟馗帮
或者说笑容适中
第三次对别人好的时候
效果就比较小了
等到第四次再对别人好的时候
可能就没有效用了
等到第五次第六次的时候
你所得到的回报可能是别人的仇恨
当然这幅图只是一个假设
目的是为了让你能更好的理解
什么是背包定律和边际效用递减
当然你可以对一个人无限好下去
但前提是你并不期待他能给你任何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