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随思,从北大生与上野教授对谈视频写起

据说曾用名《75岁老奶奶,结婚生子有总比没有好》。我理解b站视频封面及标题的一些制作套路,中长视频出于吸引流量的目的往往会提炼一个主题词加大加粗放在封面,并概括一个醒目的标题缀在下边。从这个角度原标题无疑是符合b站的传播规律的,75岁老奶奶,而不是上野千鹤子教授,在本站的用户群体中,不得不承认的是关注了解女性主义的还是少数,75岁老奶奶看上去就没有什么门槛,也不会让人感觉像“打拳”(此处引号懂得都懂)。 接下来我不想讨论后半句什么关于恋爱结婚生子有总比没有好(这个总就很微妙,会还是北大会啊)透露出的传统婚姻观念与时代发展或女性意识觉醒之间摩擦给这群社会学校里的优等生带来的惶然。我只想提出:也许我们可以不要称呼一位75岁(放宽至年长)的女性“奶奶”。出于母亲从小到大的教育我理解这种称呼透露的得体与教养,还有顺带的一些亲昵,谁小时候没被这么教着喊人呢是不是?若是杠精附体我还可以质问:为何是奶奶而不是姥姥?这背后隐藏的预设的父权制统治背景让人细思极恐哇!(加个狗头)刨去这一切,我想女性同胞们,不必在女性与女性之间的交流上还代入传统伦理级别制度。当前的父权制社会也不会回归为母系社会,也不必,75岁的上野千鹤子是上野教授,可以是一位60岁女性的姐姐,也可以是30岁女性,20岁女性的大姐姐,我们都是陆续降生于这个社会又济济前行的“同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