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重拾信心
“妈,什么事?”廖棣赓接过电话,困惑地问道。
只听其母郑重地说道:“赵副校长接到通知说,清华将在后日举行今年的飞测。其中,坎墩赛区的人是在雅卓中学参加测试。”“所以我也要去参赛吗?”廖棣赓惊讶地问道,“那我在这边的课程怎么办?”“我问过王教练了,他说你可以先向‘冉星’的老师请假,在考完飞测后,你再向同学要缺课的笔记来抄。”其母回道。
听到这番话,他顿时就坐不住了,连忙问道:“上次飞测我一道题都做不出来,这回为何又让我去考?”其母听后,连忙劝道:“这也是一次锻炼自己能力的好机会啊。而且,你经过这一年的训练,能力肯定比之前强。之前你是考得不好,但这次就不一定了啊。”“好吧。”他无奈地回道。
接完电话后,廖棣赓摇了摇已经睡下的代奕敏。
“怎么了?”代奕敏揉了揉双目,问道。廖棣赓挠挠头,尴尬地回道:“我后日要参加一个测试,所以我明日即返坎州,大后日方归。”“好了,好了。”代奕敏不耐烦地回道,“我会跟主办方说明的。”“那就多谢你了。”廖棣赓回道。
次日早上九点左右,廖棣赓见时间已到,便从课堂上偷偷溜走,随后来到机场,并乘机来到坎州。
他刚下飞机,便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随后,他经过一番兜兜转转,总算是见到了母亲。
母子二人一见对方,顿时喜得相拥而泣。
在互相寒暄过后,其母继续问道:“你是不是还想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廖棣赓听后,顿时点了点头。其母回道:“回酒店之后,我就给你看看分班表。”“是了,前几年的飞测真题,您弄来了吗?”他继续问道。其母淡淡地回道:“我已经将试题连带答案打印出来了。”“好的。”
回到酒店之后,他便拿来母亲的手机,开始查看分班表。他一边看,一边不断地感慨世事无常。看着看着,他不由得哈哈大笑,随即对母亲说道:“萧允宁诚不欺我!”“他说什么了?”其母好奇地问道。只见其淡淡地回道:“年级主任在分班前不是说,分班的依据里面中考要占三成比例吗?当时,我就一直担心那些中考考得不好而后面几次段考考得好的人入不了综合班。在分班之后,我还打电话问过萧允宁,以便了解有哪些该入综合班者因中考不佳而不得,不过他说该入的都入了。如今再看分班表格,果真如此。”
“那就对了嘛。”其母笑道,“哪怕是开局不好又如何?如果后天付出的努力足够的话,未来翻盘也不是不可能啊。”“是啊。”他顿时恍然大悟,回道,“说不定我这回真的能考得比上次好很多呢。”“有此觉悟,甚好!”其母欣慰地说道。
看完分班表后,他稍作休息,随后便要来了2018年飞测的试题及答案。他仔细地阅读了第一题和第三题的答案后,顿时拍了拍脑壳,惊讶地说道:“原来这两道题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啊!”在抄录好这两题的答案后,他又看了一下第二题和第四题的答案,结果发现也并不是特别困难。
随后,他要来了2017年的飞测题,并开始研究起来。只见其演算了片刻之后,便将三道题中的两道攻克了。而剩下的一道,他花费了不少墨水后,也总算是解决了。在做出这三道题后,他擦了一下脸上的汗、舒展了一下懒腰,感慨道:“看来我这两个月的磨炼总算是没有白费啊!倘若没有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第三题连开局的思路都没有。”
“这就对了嘛。”其母高兴地说道,“你在这段时间的进步很大,这回肯定能比上回考得好的!”
在看完前两年的真题之后,他又温习了一下自己这两个月的笔记,随后便安心地睡了。
次日下午一点半,他准时来到考场。半小时后,就在他接到考卷的一瞬,考试铃声响起。
他看了一下第一题,只见这是一道几何题。他一看题目给出的条件,立刻就寻思道:“这条件实在刁钻至极,用纯几何法应该是难以解脱出来的。不过题目既然提到了角平分线,那用解几法也并不实惠。”他又挠了挠头,思考了一阵。随后,他灵机一动,决定使用复数法来解题。接着,他设了几个点的复数值,并在草稿纸上狠狠地演算一番后,终于是把相关方程列了出来,并由此得出了答案。
第二题是一道代数题,要求算一个由一个数列形成的数值的最小值。他沉思片刻之后,便知道应该是在取等差数列时得到最小值。于是,他进行了一波换元工作,并使用了幂平均不等式,很快就将这题只能在等差数列时取最小值的缘由证了出来,并由此解出此题。
第三题是一道函数组合题,与三个变量有关。他一看到这一棘手的条件,便立即想到固定变量法,遂先将其中两个变量固定,只对剩下一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一大段计算之后,他也证出了这题。
第四题是一道与集合相关的组合题。他一看问题与n有关,顿时就有了数学归纳法的想法。他先是研究了一下n为1和2的情况,并迅速地证出了结果。见此情形,他便对自己解出此题充满了自信。最后,在归纳的过程中,他经过多次放缩、多次分析,总算是成功了。
看见自己将四道题尽数攻克,他不由得擦了擦面上的汗珠,随后又长舒了一口气。
他又看了看手表,发现距离考试结束尚有半个钟头,遂开始检查起来。
经过复查后,他发现一、二、四题均无问题,只是一、四题的解题方法有些复杂了,原本可以更简单点。但是,第三题自己却少讨论了几个特殊情况。于是,他立即在草稿纸上继续讨论新的情况,并将讨论结果补充到答题纸上。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将剩馀的大多数情况的讨论结果的补好了。然而,就在还剩一种情况时,考试铃声响了。他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考官收走试卷。不过,在怀有不甘的同时,他的内心也在窃喜,因为他自己很有可能过得了这一关。
从考场出来之后,他便激动地对母亲说道:“我这次做出了三道半题。”“那比上次的情况好得多了。”其母也兴奋地回道,“你这回应该是能过了。”
在坐火车去上海的路上,他又向母亲要来手机,以便进一步了解学校在自己不在时的情况。
去到上海后,他便将飞测的试题分享给华磊的朋友们。
又过了几天,就在“冉星”的结业考试结束的当晚,就在廖棣赓准备睡觉时,他的电话再次响起。
廖棣赓接过电话,只听那正是王菊打来的。只听王菊关切地问道:“你在‘冉星’的结业考试中考得如何?”“总共六个题,我做出了四个题。”廖棣赓淡淡地回道。王菊听后,欣慰地点点头,回道:“你做得不错,毕竟这里面确实有两道极难的题。”“是啊。”廖棣赓不住地诉苦道,“那两个题的解题思路真的很难想得到,而且过程还特别长。”
王菊继续问道:“那你飞测呢?”廖棣赓回道:“应该是做出了三道半题,第一、二、四题我是确定做出来了,但是第三题我少讨论了部分情况。”“你这已经很好了。”王菊赞道,“你上次只做出半道题,这次却做出了三道半,可见你的进步很大。你这次大概率能入面试环节。”“但是这次的题目变得简单了。”廖棣赓谦逊地回道。“你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王菊回道,“如果让一年前的你去做这些题,你能够做出三道半吗?”“那肯定做不出那么多。”廖棣赓挠挠头,回道,“至少第一题和第四题肯定做不出,毕竟当时我的脑中还没有那么多数学思想。”“那就对了嘛。”王菊赞道。
接着,王菊又说道:“我听你母亲说,你这次赛前的心态比上次要好得多。”“是的。”廖棣赓笑道,“毕竟我看了一下去年飞测的答案,发现那些题其实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然后又做了一下前年的飞测题,结果全做出来了。”“那就对了!”王菊高兴地回道,“心态真的非常重要。”
“是了,我应该在几时回来比较合适?”廖棣赓继续问道。王菊沉吟片刻,回道:“你上完上海那边的课就直接回来这边吧。”“好的。”廖棣赓回道。
随后几天,“冉星”仍然让数不尽的数学难题对与会的学生展开连番轰炸。到了6月8日下午,这场持续两周的大会才终于落下了帷幕。
接着,廖棣赓与华磊诸人一起坐上了地铁,并在虹桥2号航站楼分别。他将在这里乘飞机回坎墩,而华磊诸人将在下一站——虹桥火车站坐火车回福兰。在分别的那一刻,双方的眼中都充满了不舍。
回家之后,廖棣赓马上向父母要来18班同学的大头照,以便融入新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