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人们,体验了一个月的真人求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情报姬
转载事宜请后台询问哦
文丨折舟 排版丨络牙

上海全面按下暂停键,是上个月月底的事。
然而直到翻看日历的时侯才能注意到,整个城市的人的,起码已经停摆了多半个月。如果算上早先的长宁和嘉定等地区,不少上海居民已经体验了超过一个半月的封闭生活。
如果你恰好关注过几个身在上海的up主,那么对比一下疫情前后他们的生活状态,可以很明确地看到疫情是怎么改变人的。

除过居家,我们也能见证堪称2022年最魔幻的时刻:身处富庶地区的人们,久违地、平等地面临着同一个巨大的困扰——抢菜。



看up主们每日更新自己的生活日常,甚至有一股难以言明的恍惚感,好像他们在屏幕内依旧恪尽职守地完成自己游戏up的工作,而这次他们面临的游戏,是自己的生活。
饥荒地球oline版本,零地图纯抽卡,每天卡池限量开放三十秒,生死有命富贵主要靠手速。
更荒谬的是,运气网速时机手速兼具的幸运儿们,还要面临最后一道难关——蔬菜盲盒里的未知。

作为每天五点半准时起床的倒霉蛋子,在过去的二十天内,我主要成功了两次。在两次成功之前,我的冰箱里有:米、方便面、一些在腐败边缘的绿叶菜和少量的肉。
在两次成功之后,我有了:四十根胡萝卜和八大根白萝卜为主的块茎类蔬菜。
而作为最容易储存的食物,白萝卜和胡萝卜就像一对梦魇,缠绕在我们公寓楼里所有的住户屋中。
而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囤货不足的情况,肯定不是因为所有居民集体摆烂放弃囤货,起码我本人在封禁前两天,还持之以恒地和大爷大妈们一起在大润发排队抢购。
但当封闭时间从原定的4月4日到现在的遥遥无期,顶不住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在封闭前,谁也不敢做这种最坏预想,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囤7到14天的物资。
然后疫情就来了一套full combo。
能够很轻易地看到,这次疫情风波之下,上海最让人恶心的事件之一,就是高价倒卖物资和飞涨的菜价——你甚至可以看见真·白菜价的机票。


但这件事屡禁不止的大背景之一,就是不确定的解封日期和奇葩的物资供应带来的惶惑和焦虑。当买家们都不能准确地预期一定时段下的生活状态,那么混乱就是必然。
理性地说,在今天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发生饿死人的境况。但未知的破坏力就在于此,它不会让现状一口气突破底线,但也不会让其轻易地回归正轨。

而嘲讽的是,如果将混乱和恐慌看做所有人需要共同面对的boss,那么在攻略boss的过程里,各位玩家的差异反而更加刺眼。

有人凭着氪金来的装备横推,大部分人手忙脚乱,还有更无助更弱小的玩家,在现实中拼尽全力,在互联网舆论场中,也没有可观的声量。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能看到的,在互联网上形成主要舆论的,仍然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青年,即使财富状况和社会地位有差异,但青年人总是有办法的,他们能够利用各类app,利用各类社交媒体,为自己的诉求争取到相应的权益。
而老人、幼童和困在其他病患的病人,这些在疫情里更飘摇的人群,这些最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人群,是没法为自己发声的。

同在一个地方,对不少人来说,这是一次能够克服的难关。
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是不能抵御的洪流,洪流势头之猛,甚至让他们难以找到机会,开口给自己讲一讲话。
用那句已经被引用烂了的话来说,时代的灰,之所以对有些人来说真的只是灰,是因为另一部分人承担了它绝大部分的重量。
于是我们能看到一个割裂的上海。它富裕又残败、精致又凋零,一方面骄傲地幻想着自己国际大都市的崇高身份,一方面手忙脚乱身陷囹圄。
艰难的时刻就好比碎了一地的镜子,曾经大家共处一个世界的小幻想轻易地在其中割裂。
但好在,身处其中的玩家们,并非毫无办法。
虽然令人沮丧的事成千上万,但在上海,也并非没有能够让人重拾生活信心的事。
比如前阵子在社交平台一时传开的,某小区以物易物各取所需的做法。

靠着邻里间的交流合作,混乱下一种基于信任和秩序的关系被再次构筑出来了。这种交换方式或许粗糙,也不能彻底解决物资短缺问题,但对于长期处于恐慌的精神来说,无疑是有正面作用的——起码看到这个图,我可以笑着跟群友说:“草,可以啊!”
相互依靠着生活,就是大部分素不相识的上海普通居民们手里最好的武器。
我生活的地方,大概是整个上海排得上号的保供物品匮乏(我在人生的前二十多年里,第一次参与到热搜就是因为物资短缺)

而靠着群里热心用户组织的团购和楼下馄饨店老板的慷慨解囊,我们至今凑凑合合地生活了下来。(每天水群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了我的社交)
不夸张地说,“团购”作为一种依靠居民高度自治来谋取群体利益的行为,已经成了百分之八十上海人在疫情里重振勇气和信心的最好武器。它不一定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但一定意味着“有人和我一起解决问题。”
up主拉宏桑,在自己的视频里就乐观地介绍了自己成为“楼长”(组织集体购买物资的人)协同居民一起解决物资问题的事。

在微博上,我们也能看到疫情下不少自发组织的,为了少数群体奔走呼号的超话和汇总信息。一方面,这些人的艰难遭遇总是令我们沮丧,彷佛不幸的事没完没了地发生,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让这些信息尽可能传播起来,让那些真正困在疫情里的活生生的人,出现在自己地视野里,再向他们搭把手。

群接龙、在线文档、微博汇总,这些信息时代零零散散的技术手段,在脆弱的时刻重新凝聚起来,装备到普通人的身上,去帮助他们抵御混乱的疫灾。
生存本身,就是一个只有一命无法重开的游戏。而现实比所有游戏都更难的,是它的无理可循,是它的突兀,是它的不可把握,但至少,如果能鼓起勇气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团结,这个生存游戏或许没那么无解。

hi,这里是情报姬~
想更早看到编辑们的文章,可以wx关注下我的公号
这对我来说很重要,笔芯~

往期精彩,点击可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