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好文精读(2)完美符合大作文写作标准的「命题作文」

2023-06-20 10:29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泛用性很广」的好文,出自2023年6月6日《人民日报》第4版,链接为: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6/06/nbs.D110000renmrb_04.htm

本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就是《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围绕这一主题,网上有一系列相关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学习。

西瓜和大家分享的这一篇,是最接近申论大作文格式的,也非常容易掌握、学习。接下来将通过逐句解析,来看看如何将本文写作技巧应用在实战中。

一、题目

【题目】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该题目较为平淡,以申论的角度看,有一定亮点,但略显拗口,不如改成:

强调XX教育角度,夯实国富民强基础

这里前半部分的角度可以是「强化基础教育」「推广高质量教育」等,也可以笼统地说「全面落实教育建设」,都比原文题目要好一些。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本文是「命题作文」,「命题」的角度既要尽量宽泛一些,就像申论中出现过的「以水为师」等题目一样。大家如果是自拟题目,就尽量不要像「命题作文」那样平淡、宽泛。

二、开头

【开头】近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振奋人心。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员随身佩戴的辐射剂量仪,其核心元件采用了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探测器;在发射前,航天员顺利完成了由北京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负责的两项科学实验的在轨操作培训及考核……源自高校的智慧和力量,为科教兴国写下生动注脚。

本文开头通过当下热门时事「神州十六号」来引出主题,论证的例子包括:

1.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专家
2.辐射剂量仪核心元件
3.在轨操作培训与考核试验

通过论证「专家、仪器和试验都出自我国高校团队」,来强调「高校教育的重要性」,最后用「高校智慧和力量→科教兴国」来收尾,思路非常清晰。

在实际写作中,各位小伙伴可以把上面的例子换成「给定资料」中的类似内容,例如:

首句:和申论作文题目密切相关的论述
第2句:一个大长句,用分号隔开,大致内容为「给定资料1中的人物事迹+给定资料2中的城乡变化+给定资料3中的企业措施」
末句:全文要强调的核心观点

注意第2句中各个分号的内容不要重复,如果3个小句「都是人物事迹」或「都是城乡变化」,就会显得生硬呆板。

这种方式非常容易掌握,即使没有任何申论基础,照着这个模版来套,也能写出像模像样的开头;它的唯一难点是「末句」要写好,能写好就是画龙点睛,熠熠生辉;写不好就鱼目混珠,平庸无趣。

第2段:

【第2段】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日前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主持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强调“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人民日报》的评论中,经常会在第2、3段插入类似的评论,通过高层会议、文件、讲话来进一步拓展首段的论证力度。

申论大作文如果也此种写作方法,就会显得太过于「高大上」,不太实际。

各位小伙伴尽量使用「开头+3个分论点+结尾」的结构,开头后面要么直接进入分论点,要么加一句话单独成段强调,不推荐盲目套用本文的写作方式。

第3段:

【第3段】从学前教育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到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从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显加快、高职院校三年扩招413.3万人……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二十三位。

本段的典型特色是「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申论大作文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就是怎么「填充」分论点。单纯把内容堆起来,使整篇文章字数达到1000以上没有任何难度,但是能让阅卷人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愿意给高分」可并不简单。

本段就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模版,通过「专业短语表述、详实数据和定性化句式」来强化论证的说服力。

例如:

①学前教育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

「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是近年来才逐步流行的说法,属于「专业短语表述」。

不了解相关政策的话,这句话绝对想不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说出这句话,就意味着考生至少很熟悉相关知识点,并且能准确记忆。只要引用的知识点和文章主题相关,阅卷人就会高看一眼。

②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职院校三年扩招413.3万人;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二十三位。

这里「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三年扩招413.3万人」「教育普及……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现代化……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二十三位」都是「详实数据」,比其他任何表述都更有说服力。

在申论大作文的恰当位置引用「详实数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把申论大作文比喻成盖房子的话,「详实数据」就是装修中的刷漆环节。

这一环节做的不好不会影响房子的根本质量,但如果做的好的话,给阅卷人的观感会非常舒服,印象分直接拉满。

③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此类表述属于「定性化句式」,一看就属于在中央层面上做出的决策。在合适的位置插入类似③中的句式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文章高度。

注意这种句子在文章中不要太多,至少有1句,但最好不要超过4句(3个分论点各1句,结尾1句),否则大作文会显得空洞无物。

第4段:

【第4段】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目标任务,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尤应胸怀“国之大者”,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凝心聚力。

首句是完美的「申论大作文分论点」,只需拆分一下即可:

分论点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分论点2: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这两句话字数适中,含义丰富,前后完美对应。如果申论大作文的要求是论述「教育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就可以一字不变地直接用上。

分论点1还可以进一步拆分,把「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拆为2个分论点,并拓展其含义,这样一篇申论大作文的分论点就凑齐了,即:

分论点1:教育是文化复兴、民族振兴重要基石
分论点2:教育是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关键保障
分论点3: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分论点1」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多个角度举例,从教育与文明、文化、民族的大方向上进行论述。

「分论点2」则可重点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上,重点强调教育对各行各业的保障作用,例如文章开头「神州十六号」的新闻就是不错的事例。

「分论点3」需要突出教育的长远影响,尤其是「利在千秋」方面。例如新中国初期的扫盲运动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高考,都为几十年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这句话值得学习的是「常见表述细节的变化」。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近些年的常见说法,大家都非常熟悉,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就比较新颖了。

「加速演进」是这几年来,尤其是2022年后(俄乌冲突、欧盟工业衰落、美国多次加息)出现的最新趋势。

「大变局加速演进」可以用在很多领域,但是知不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用出来又是一回事。将「加速演进」合理用出来,是的卷面也增光添彩。

第5段:

【第5段】筑牢理念,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回顾历史,国家繁荣昌盛、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美好的背后,无不蕴藏着科技立国、教育立国的基本逻辑。今天,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必须深刻认识到,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把教育置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优先位置来谋划和推进。

这一段作为申论大作文的「分论点」非常合适,无论是字数(240字),句数(5句)还是结构(提出→展开→收尾)都基本符合大作文的要求。

筑牢理念,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这句话值得学习的点是「重点提前」。正常的语序一般会说「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念」,而作为分论点的首句,将「筑牢理念」放在前面可以有效突出论证重点。

此外,分论点中加入1至2个逗号,可以使得分论点的首句看起来更舒服,内容显得也丰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回顾历史,国家繁荣昌盛、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美好的背后,无不蕴藏着科技立国、教育立国的基本逻辑。

这里要注意下作者怎么突出「教育」的重要性。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的重点是「教育是根本」,因为「根本」的语义比「关键、基础」还要重。

这里也可以学习一点,就是如果关于某类表述有一连串的词,那么用「关键」形容的反而可能是最不关键的。

「无不蕴藏着科技立国、教育立国的基本逻辑」这个总结句看似「科技、教育」并重,但根据上文分析可知「关键」不如「基础」,所以真正的重点其实落在了「教育」上,呼应了主题。

今天,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必须深刻认识到,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把教育置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优先位置来谋划和推进。

此处以「人才」引出「教育」,通过「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来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最后使用「先手棋」「优先位置」等定性词来进一步凸显「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性。

读完这一段可知,作者环环相扣,充分论述「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性,虽然用了大量理论性的表述,但并不呆板,说服力很强。

第6段:

【第6段】实干奋斗,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必须深刻把握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本段前半部分较为普通,后半部分值得学习。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常见的表述,但不分场合随意用不合适。

本段「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和「高质量发展」搭配,并辅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就让「高质量发展」贴合实际,变得有说服力。

「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很长且很有气势,各位小伙伴有信心可以在实战中尝试。注意,这种句子用1句就可以了,用太多可能导致阅卷人阅读体验下降,从而降低印象分。

「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收尾很棒。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对整段的总结,后半句则是对教育效果的全面概述,它出现在最后一个分论点的最末尾,也提醒阅读者全文即将收尾。

结尾:

【结尾】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如今,中小学已全部接入互联网、教学条件全面升级,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提高,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高校专业特色学院培养大量紧缺人才,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日新月异……高质量教育体系正加快形成。锚定目标、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办好教育强国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能。

本文的结尾采用了一个「哲理总结+堆知识点+升华主题」的形式,是目前申论大作文中最好掌握的结尾方式,它的下限不低,上限很高,而且不太容易和其他考生的结尾「撞车」,非常推荐学习。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结尾第1句:哲理句。一般出自名人名言或经典著作。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张之洞向清廷上呈《创设储才学堂折》,提出在南京设立储才学堂。注意时间背景,是在甲午战争之后的生死存亡之际。领导人在2018《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话。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浅显易懂,强调了「教育→人才→国力」的递进逻辑关系,和全文中心非常契合。

各位小伙伴在备考时可以多背一些哲理名言,尤其推荐领导人引用过且不是特别有名的句子。

注意:结尾第1句千万不要写知名度极高的哲理句(尤其是高中生都熟悉的)!这样很容易给阅卷人一种「考生知识面窄、阅读量少」的负面印象。

如今,中小学已全部接入互联网、教学条件全面升级,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提高,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高校专业特色学院培养大量紧缺人才,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日新月异……

结尾第2句:多层次大量堆积知识点。

「中小学已全部接入互联网、教学条件全面升级」强调的是「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快速升级」。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提高」强调的是「原本没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更受欢迎了」。西瓜个人对该说法持保留意见,如果没有详实的论证,生砸一个和大多数人印象相悖的结论并不推荐,这句话删了也没问题。

「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高校专业特色学院培养大量紧缺人才」强调的是「未来高级别、有特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预期成果」。

「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叙述了「教育人才的建设成果」。

「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日新月异」则更加宏观,上升到了体系和社会的大方面。

这几句话信息量非常丰富,包含了很多层次,结尾还用了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显示类似的知识点还有很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个写作小技巧要注意下。

高质量教育体系正加快形成。锚定目标、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办好教育强国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能。

相信大家看到这儿都会会心一笑,「总结成果+升华主题」,尤其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能」可以说是一个通用结尾了。

不过,尽管这种结构似乎很通俗,但不代表不好,反而是必须的。只要是写申论大作文,结尾能合理升华的就一定要升一下,对稳固主题,冲击高分很重要。

本文用「注入澎湃动能」修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比「做出自己的贡献」要好很多,在不那么俗套的同时,也显得更有力量。

这篇「命题作文」围绕「教育强国」这个主题,开门见山紧扣时事,中间事例引用生动有说服力,分论点论述逻辑清晰,结尾升华不落俗套,是一篇难得的好文。

全文除了部分地方「理论口号性质的内容」略多外,绝大部分的写作思路都和申论大作文完全一致,很多写作技巧针织可以能直接实战,对于备考的小伙伴非常有帮助。推荐大家仔细学习,消化吸收,为已所用,从而提高大作文写作的综合实力。

好文精读(2)完美符合大作文写作标准的「命题作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