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潜伏,法国传教士终于偷走了这项曾经只属于中国的技术!
China,中国的英文名,也是陶瓷的英文名。陶瓷对于中国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也体现着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认知。事实上,陶瓷技术曾经长期只属于中国,并且凭借着这一技术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然而,这么技术终究还是被偷走了。
如今,“MadeinChina”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可回到当年各种肤色的人们刚刚相遇的时代,“MadeinChina”覆盖的产品还没有那么多,却有这么一样,风靡各国,它就是中国的陶瓷。
来自中国的陶瓷对于当年刚刚接触东方世界的西欧人而言,充满着不可抵抗的魅力。相传,西欧君主,萨克森公国奥古斯都二世为了从波斯商人处得到几十件中国瓷器,付出了一整队萨克森龙骑兵的代价。而西班牙的王室们坚信瓷器能唤回亡者的灵魂,于是,国王和王后都选用瓷器陪葬。
在为了得到陶瓷而付出了大量的财富后,西欧人开始寻求自己制造陶瓷。由此,西欧的炼金术士、化学家乃至雕塑家们,尝试了千百种材料,甚至用上了牛粪马便,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呕心沥血的研究,终于证明“我们做不到。”
欧洲人失败了,但日本人却成功了。日本的高仿瓷抓住明清政权更替,中国内乱的机会,成功争取到了西方金主爸爸的喜爱,那段时间,日本瓷器甚至隐约压过了中国。然而,山寨就是山寨,清朝针对日本瓷器的板式,推出正版产品后,凭借着技术优势成功夺回瓷器届大哥的位置。
欧洲人眼见仿冒是没戏了,只好用出绝技
偷技术。康熙年间,法国人佩里·昂特雷科莱被路易十四派到中国,通过进贡名贵葡萄酒,成功获得了自由出入景德镇的特权。此后,佩里·昂特雷科莱化名殷弘绪长居中国,以窃取中国纯正的陶瓷技术。
1712年,殷弘绪的工作终于取得巨大进展。他写下《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并将其寄回法国耶稣会,信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瓷器的制作流程及原料。1716年,这封信在《科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引起了欧洲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潮。然而,由于细节不明,中国瓷器的仿冒工作进展缓慢。1722年,潜伏了十余年的殷弘绪终于完成了工作,他再次将收集的情报寄回了法国,这一次的信中对中国各类瓷器的技术特点和流程,做了详尽的解析,中国瓷器技术沦陷。
1740年,奥古斯都二世(就是用上文提到的用龙骑兵换瓷器的家伙)建立的梅森皇家瓷器厂利用殷弘绪传回的技术成功烧制出了不同种类的中国瓷器。据说,英国使团甚至还曾将本国生产的瓷器作为国礼赠送给了乾隆皇帝。西欧的仿照成功带来的十分明显的一大影响就是中国瓷器利润大大减少。
事实上,瓷器技术并不是第一项,也不是最后一项由于我们的不够重视、保护不利而被国外窃取并占为己有的中国技术。如果,我们连自己老祖宗传下的文化和技术都保护不了,那我们还能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留下些什么东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