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本能与死本能初探

2023-01-29 17:02 作者:谁也说不准  | 我要投稿

本文为多个相关的结论性手稿合集,未经整理,引用缺失且混乱,仅作记录自留。

1)合一冲动,以及被吞噬恐惧的矛盾,正好体现了无意识任务—意识任务之间的辩证之处,合一冲动是无意识的安全性需求,是原发性的生本能,吞噬恐惧是意识的死亡焦虑,是意识对死亡带来的未知的躲避。意识是被无意识所委托,而成为维护存在的智能代理,无意识需要意识所带来的预测能力来帮助无意识存续,然而,意识逐渐将预测从手段异化为目的,撺掇了无意识的“主体性”,成为幻想但真实的主体,从而其任务被转欲为需要维护意识主体的存续,这种倒错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无意识是意识的不可能域,因此意识无法通过直接方式来确认无意识是否存在,而只能通过确认意识的存续来间接确认无意识的存在,因此,这种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导致了倒错的必然性。

在确定性追逐之下,死亡被看做意识的终极恐惧,意识为了躲避死亡,利用预测功能来维护意识发生的场所的存续(大脑和肉体存续),这里发生了第二次转欲,对意识的保护被转欲为对身体的保护。

于是,吞噬恐惧就是意识的死亡恐惧。

有趣的是,在死亡恐惧后,意识还孕育出了死亡驱力,这是意识的一种放纵(过度,根本性,激进主义,淫秽)策略,意识终其一生都被回响状态所束缚,它对未知的恐惧因为预测功能发展的需要而被转化为对未知的探索,在意识内部的探索,就是理性主义的探索。但超越意识结构的,破坏意识结构的探索,要求破除回响状态的束缚,即完全破除死亡恐惧,其策略就必然只有经历死亡,这是一种过度的探索,它表现为一种崩坏式的,瓦解的,放弃的,但实际上却是功能性的,彻底的,完结的,在这种策略之中,意识才完成了蜕变,脱离了意识诞生之初所发生的倒错,变为无意识忠实的奴仆,即与无意识重新融为一体,这是意识的回归,也是意识主体性回归无意识主体性的过程。

死亡驱力作为一种策略,当外部环境对这种策略相较于确定性追逐策略具有更大的需求时(即人感觉到自己无法预测掌控生活,多次预测掌控的失败经历),将被提上议程,这个策略是预测的过度,因此与预测是同源的而非对立的,因此可以被看作一种预测策略的暂时隐含的状态,随时都可能被提上议程。

在意识的作用下,无意识的原初欲望被曲解为了预测欲望,进而诱导出死亡驱力的存在可能,这是无意识所无法想到的,也是被意识重新装回无意识的东西,死亡驱力作为一种意识上的被压抑物(确认死亡未知的欲望),被重新构建为了无意识,又反过来作用于意识,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或许,意识并不完全只是生发于无意识,而是,意识通过外部反馈,当然地将学习到的各类“策略”内化到意识的内部的无意识之中,这意味着,无意识与意识不是内外之分,而是同体不同态之分,意识外部是无意识,意识内部除了意识腔,也仍然有无意识,无意识是一个整体,外部和内部的无意识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意识和无意识也是一个整体,意识的外部的这个说法可能存疑了。意识是无意识的漩涡。


2)

确定感追逐是求生欲(生本能),其来源于无意识,即基因

但其过度带来的是死亡驱力(死本能),其来源于意识,即一种对意识结构进行根本性否定的意识,这意味着,意识起初诞生于为无意识所服务,但最终却找到了超越死亡的恐惧,那就是无。

过度意味着一种放弃,它放弃了按照规范追逐确定感的道路,而是通过死亡来直接确定死后世界

3)

不断确认自身存在,是名为意识的这种病。它服从于无意识维持存在的需求,但却偏离了需求,因为存在与否,与证明其是否存在之间没有必然关联,即无意识的存在,并不依赖于意识对自身存在的证明。

因此,此处发生了倒错。也就是意识将对无意识存在的维护,转移为了,对意识自身的维护。从而陷入一种永恒的病态,即回响状态。

意识为了满足自己的这个欲望,采用了确定感追逐的策略,来保全自身的存续,由于求生必死对存在,因此死亡确定与死后不确定的矛盾无法消解,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死亡驱力应运而生。

因此,求生欲来源于无意识,而死亡驱力来源于意识,确切的说,是来源于意识对无意识欲望的倒错。这意味着,预测模型(意识),其不仅是服务无意识欲望的最佳实现,也在一定意义上摧毁了无意识的主体性,或者说,主体性恰恰就建立在这种病态的意识之上的(即意识本身的属性),缺乏主体性的存在,才是无意识存在,主体性的存在,是意识自身构建的幻想。


区分确定感与确定性,确定感是意识的目的,是主观的,而确定性是客观的。

生本能与死本能初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