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掌控大脑,养成学习思维!

2023-03-09 21:39 作者:康思坦钉脑洞大开  | 我要投稿

以前一个没怎么上过学,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光靠努力和聪明的头脑就能活得很好。我们知道的就有许多大型企业的创始人,甚至没有完成初中甚至小学,但现在不同了。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技术内容的无效劳动,只能获得微薄的报酬,中间商赚取差价的商业模式,也已经成为历史。

简而言之,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位,不学习一定是不好的。不仅要学习,还要终身学习。

但是,正常工作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再利用业余时间来提高自己真的不容易。更大的问题是,我花了一些时间学习各种在线课程书籍和教程,吃了很多,学习后很快就归还了作者。于是一段时间后,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显著的进步,于是开始消极悲观:为什么我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和真理,还是这么穷,还是过不好的生活啊!

对于这个问题,我总是觉得,知识和真理不是无用的,但方法是错误的。

不同的人对同一学习内容,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虽然是同样的知识,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有用?能做什么?却一点也不一样。

有些人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打造成一个知识结构,从物理到心理学,从诗歌到商业案例,自由融合。而有些人却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别人一说自己都懂,自己的话到嘴边怎么也说不出来。只能每每感慨:我靠,你说得真好。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巨大差异?

除了学习多少知识,更关键的原因是能否构建一个结构化的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

构建的知识体系是什么?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在中学的化学课上学习过,石墨和裸钻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仅仅因为碳原子的组成和结构不同,这些东西在硬度上就有很大的差别。

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堡是由石头堆积而成的,但随意堆积一堆石头并不能变成宫殿。沙子很松,手握不住,但如果和水泥混在一起,就能形成牢固的结构,成为摩天大厦的原料。天空中有那么多星星,如果我们不运用想象力,把这些远离多个光年的星星连接在一起,产生星座,你就很难理解它们,这就是结构的作用。

获取知识也是如此,只有将新的关键知识嵌入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快速获取并掌握。否则,很多知识只能分散在你的脑海里。每次当我再次看到它时,我觉得我在哪里见过它,但我记不起来了。

智商和智慧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生的智商,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可能会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和思维能力越多,就越取决于你理解了多少知识,以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慢慢的我们才从有智商变成了有智慧。

那么,人是如何根据不断的学习来提高智力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通过点和线存储知识。人脑皮质中大约有1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是存储实际知识的一个点。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使知识相互连接。一旦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就会产生新的知识。

例如,你现在知道什么是麻雀,什么是航行。这两个概念分别存储在你大脑的两个神经元中,而将这两个神经元连接在一起,你就会产生新的知识——每一只麻雀都能飞。

另一个例子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商家在广告中反复这样重复,让你的大脑把礼物和脑白金这两个知识点之间,关联的越来越密切。当你想到送礼物时,你的脑子里会自动跳出来脑白金。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可以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来模拟人脑是如何学习新知识的。假设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拿着地图在学习地理常识,他已经知道地图上的中国、朝鲜和日本,现在他想知道韩国在哪里。你告诉他韩国在中国的右边,在朝鲜的下面,在日本的左边,他很快就能从地图上找到韩国是哪个国家。因为在他的大脑中,有了中国、朝鲜和日本的知识点,他们可以很快找到韩国的位置,并将其嵌入到大脑的理解网络中。

因此,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和难度在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新知识的复杂性,另一个是大脑中已经学习的知识的总数。

我们学到的知识越多,能带来的联系就越多,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的联系就越有可能,也就能更快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新的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学习的知识越多,自学能力越强,看起来越聪明。换句话说,有效学习的关键是连接和内在。

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如何才能把知识联系起来,充分保证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最终让所学的内容产生知识结构呢?

在这里,我想给你以下三个建议:

首先,合并同类项

每次你学习有启发性的新知识,你都应该放慢脚步,思考这些知识与你已经掌握的知识的相似性,或者有什么不同的联系。也许同一个知识会有不同的解释,假如遇到了矛盾,你要分析哪个答案是对的。

当你发现在某种环境下A是对的,另一种环境下B是对的,你不仅掌握了一个新的知识,对这一知识的学习还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你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简而言之,许多新的想法和创意,也都是从同一事物不同观点、不同角度的碰撞中产生的。

第二,自己做解释

要真正把握新知识,把它融入到你的认知体系中。就要用一种更简单、更直接、更容易理解的方法,来清楚地表达你所学到的知识。

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道理,也可以用不相关的领域来形容。

例如,你要学习网络中的tcp协议,就可以用生活中的对话来理解:

你要出门玩,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你走向门口准备出去。

这时候你妈妈为了你的安全,堵住门来问你:你要去哪里?去多久?都有谁?

你就回复啊:就我一个人,想去同学聚会,2小时就回来了,要是担心你再给我打电话啊。

你妈想了想,也行,那你就去吧。于是就把门让开了,你成功出去。

这样一描述,tcp的“三次握手”很容易就被理解了,代入到行业中,只不过是把对象和内容更换了一下而已。

所有行业的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经常用外行能理解的简单道理来表达自己行业的复杂逻辑。你也可以试试去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建立有效的知识链接,相信你新学的知识会怎么也忘不掉。

第三,重过程而非重结果

很多人在学习上非常理性和功利,其中也包括我。我常常会想,学这个有什么用?如果没用,那我为什么还要学?我总是想要一些东西让我学习后马上就能洗心革面,改变人生。毕竟,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别人在赚钱,而我在学习,他们即时获得的体验是远远高于我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看似无用的知识,未来未必无用。这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刚刚我们提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发人脑中的新知识。随着知识点增加,连接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例如,当知识节点的数据分别为1、2、3、4、5时,他们相连的总数可能分别为4、6、9甚至12、35。换句话说,每次多掌握一个知识点,知识量就会成倍增加。即使是现在看似无用的知识,在与其他知识点相连后,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认知。在知识节点足够多时,许多看似不相关的节点之间,也会产生某种关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的融汇贯通。

因此,对于学习这件事,你只需要去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结果怎么样不是不重要,而是在你付出足够的成本前,ta暂时隐藏起来了而已,不要因为没有即时的收益就不做,庞大的商业帝国,在初期也需要贷款和融资;你去公司工作,也是要下个月才发工资。如果只盼着收益在前面,那你可承担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小,所关注的视野也会越来越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形成的。

 

总结一下,我想提醒我自己的,无非是这四点:

终身学习的预期、融会贯通的目的、非功利主义的心态、零存整取不断输出的方法。

希望你也可以和我共勉。

看到更大的星空


掌控大脑,养成学习思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