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哈里发与突厥人简史

2023-07-29 20:18 作者:黄昏时的太阳  | 我要投稿

本文简单叙述于哈里发与突厥人之间的政治事件。 阿拔斯王朝初期,波斯人是王朝的支柱,王朝的事物有波斯人处理,哈里发在最重要的问题上都是依靠波斯人,波斯人维护了哈里发的尊严和权威,从而波斯人也扩大了自己的权力。 哈里发一日感到波斯人过于专横拔扈,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就会给波斯人以严厉的惩处。拉希德哈里发对百尔麦克家族,麦蒙哈里发对伊本·赛赫勒的作法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波斯人很快就恢复了他们的势力和影响。 一、穆阿台绥姆时代的突厥人势力的建立

于公元833年继位的哈里发穆阿台绥姆,是为第八任哈里发,在其登基后的第二年,即伊历220年,从布哈拉、撒马尔罕、费尔干纳等突厥斯坦及河外地区招募了大批奴隶来充当他的禁卫军 哈里发穆耳台绥姆重用突厥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王朝的建立到哈里发穆耳台绥姆继位之前,波斯人是王朝的支柱,在军队、禁卫军主要服役的是波斯人,也有来自克黑兰、穆达尔、希木叶尔、赖比阿等部落的阿拉伯人,但其地位、待遇、数量都不如波斯人,又因在穆耳台绥姆在成功的占领阿莫里亚后,企图向君士坦丁堡进军,但他听到家乡发生军事政变的消息时,被迫放弃原计划,返回叙利亚,军队中的波斯人发生骚乱,要拥立麦蒙之子阿拔斯,最后阿拔斯向穆阿台绥姆宣誓,效忠才得以平息。

哈里发穆阿台绥姆的母亲玛莉达是来自粟特地区的一名突厥女奴,曾经协力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平定叙利亚动乱,多次击败来犯的拜占庭军队,先任叙利亚地方长官,后监管埃及,不喜文事、武艺高强、骁勇过人、精通战略。穆阿台绥姆本人也具有很多突厥人的品质。

阿拉伯人部落众多,党派林立,藏起来反对阿拔斯家族,又因哈里发偏袒波斯人,阿拉伯人早已怀恨在心,不会效忠阿拔斯王朝。

他用突厥人加强了他的个人军队,随着招募的突厥军队人数猛增,以致于巴格达充斥着突厥人,他们骚扰百姓,欺压人民,阿拉伯藉和波斯藉的军人也忿忿不平,经常与他们发生冲突,穆耳台绥姆多次庇护突厥军人,曾多次解散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军队,在804年将阿福欣处死,并彻底清除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势力,并停止向大部分阿拉伯军队发放年俸。 穆阿台绥姆就曾写信给埃及总督,命其革去阿拉伯人在军队中的公职,并取消其俸禄,又因其反对取消俸禄的起义失败,阿拉伯人在埃及军队的势力便消失了,此后的埃及军队由非阿拉伯人和释奴组成,突厥人艾哈迈德·本·图伦便掌握了军权,部下突厥士兵多达四万余人,拥兵自立,一度建立图伦王朝,后由伊赫什德王朝代之。 穆阿台绥姆的突厥卫队为阿拔斯帝国的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公元838年穆阿台绥姆装备了一支大军,深入小亚细亚,在长期包围之后,占领了弗里吉亚重要的,筑有坚固防御工事的阿莫里亚城(当时王朝的发源地,是“基督教的眼睛和基地”),战胜了罗马人,靠的就是突厥人,军队的最高指挥权掌握在艾什纳斯为首的突厥将领手里。 为完成其依靠突厥人的战略,于836年将大部分突厥军队调到北方,先迁往高图勒,后迁往北方萨迈拉建立新都,从全国招募各种工匠,修建专门的营地, 萨马腊取代了巴格达,成为阿拔斯王朝的首都,为了保持突厥人纯正的血统,前来大批突厥妇女与突厥军人结婚,禁止突厥人与非突厥人通婚。在新都萨迈拉中,也有着马格里布人、柏柏尔人、麦瓦里人等卫队 之后,突厥人禁卫军的势力日益做大,不断向哈里发索要封地,就连哈里发穆阿台绥姆也很难驾驭了 二、穆台瓦基勒与萨迈拉无政府时代的开始

瓦西格继穆阿台绥姆之后出任哈里发,这个时期提拔很多突厥将领,如伊塔赫,他青年时仅是一名厨师,又于公元842封突厥人艾什纳斯为苏丹,给他戴上珍珠玉冠和两条珍珠绶带。突厥将领在阿拉伯半岛多次打击阿拉伯人,这样多次的事件打击了阿拉伯人在突厥人面前的自信心。 穆台瓦基勒于公元843年出任哈里发,长期养精蓄锐,培植亲信,力图夺回失去的权利。打压穆阿台及勒派权势,提高圣训学家的地位;严厉惩罚什叶派,扶持正统主义;迫害吉米人 然而突厥人的势日益壮大,已经窃取了国家的显赫的职位,掌握了国家军队,伊塔赫本人就掌握着卫队,马格里布人,柏柏尔人,麦瓦里、突厥人等卫队听命于他,还掌握着哈里发宫廷(维齐尔、Katib)和待从室(Hijabah)、邮务部(传送情报和书信、供应哈里发中央所需要的物资、监视地方官吏、刺探地方活动)的大权。 某次穆台瓦基勒前往高图勒游玩,酒后失言,骂了伊塔赫,后来向伊塔赫道歉:“你是我的父亲,是你把我养育成人”。后来设计杀害伊塔赫(劝说去麦加朝圣,返回时遭到逮捕并杀害),成功引起了突厥人对他的仇恨。 在感受到突厥人对他的仇恨以及对他的生命威胁之后,产生了想迁都大马士革的想法,公元857年他前往大马士革(倭马亚时期的首都),他希望在那里能得到阿拉伯人的支持,帮他摆脱突厥人的控制,但因为突厥人讨薪,他只能返回萨迈拉。 穆台瓦基勒本人是反对突厥人控制的,但他的儿子孟台绥尔却是支持突厥人的,穆台瓦基勒便想除掉孟台绥尔和其他突厥将领。 穆台瓦基勒的待卫达基尔与10名仆从在12月10晚杀害了哈里发。而这位哈里发被杀开启了萨迈拉无政府时期。 萨迈拉无政府时期

孟台绥尔被突厥人立为哈里发后,其突厥势力也得到增强。孟台绥尔想让突厥将领瓦绥夫去镇守沙姆边塞,艾哈迈德·本·赫推布对孟台绥尔说:“谁敢对突厥人发号施令?更不用说对瓦绥夫下命令了”。突厥人也命令孟台绥尔废除他两个兄弟的王位继承权。孟台绥尔在六个月之后便去世了。 在新哈里发尚未确定之时,突厥人、马格里布人和艾什鲁斯人的将领发誓一定要让大布阿、小布阿和艾塔米什满意的人出任哈里发。上述三个人都是突厥人,他们选中艾哈麦德·本·穆罕默德·穆尔台绥姆,立他为哈里发,并给他起一个穆斯台因的称号。 穆斯台因不但无权,而且受到突厥人的虐待,百姓民不聊生,穆斯台因和人们都忿忿不平, 突厥人便想设计杀害穆斯台因,穆斯台因闻讯逃出萨迈拉,奔向巴格达,想求助波斯和阿拉伯的军队。 而巴格达当时因为欧麦尔(863年,梅利特尼的埃米尔攻陷了拜占庭黑海岸的城市阿米苏斯,萨姆松,黑海的阻隔使他不能采取进一步行动,回军的时候遭到了佩克罗纳斯率领的拜占庭军队的阻击和包围,在博森发生激战)和阿里两位边疆猛将战死的消息传来,又因为突厥人杀害穆台瓦基勒的暴行以及突厥人不顾宗教、不管穆斯林的意愿任意废立哈里发,巴格达打破沉默,市民走上街头要求战斗。 此时的突厥人派别也四分五裂:达基尔派、布阿和瓦绥夫派等等,后来达基尔被杀,内部战乱不止 突厥人拥护穆耳台兹为哈里发,巴格达人拥护穆斯台因,与穆斯台因站在一起的有波斯人和少数突厥人,驻萨迈拉的突厥军趁机实行武装干预进军巴格达,巴格达城市组织也掀起了武装保卫巴格达运动,后来突厥人战斗胜利,进入巴格达,穆斯台因先被迫退位后放逐到麦地那城,最后在前往麦地那的途中被杀。 穆斯台因的死亡是突厥将军和他的堂弟穆耳台兹(孟台绥尔的兄弟)的阴谋造成的,导致发生三年内战 穆耳台兹也被突厥将军要求封地和索要军饷不遂,便率军逼宫,将哈里发囚禁起来,而他那突厥奴隶生母拥有百万第纳尔,竟丝毫不拔,坐视他折磨至死,后来她逃到了麦加,自己财产也被突厥人没收了 第14位哈里发穆赫台迪于公元869年继位,有志振兴王室,以正统哈里发欧麦尔为榜样,认为他能够消灭突厥人,他利用马格里布卫队和部分突厥军,奖以重金,策动反戈,突厥军得听他的举动后,便想杀害他,从而发生军队内战,其哈里发本人亲自战斗,和哈里发的军队毕竟是少数,互相观望,临阵而逃,哈里发最后被杀死死。 三、阿拔斯哈里发权力的短暂复苏与萨迈拉无政府时期的结束

第15任哈里发穆耳台米德于公元870年继位,他是一位没有权利,没有作为的哈里发,他在聚礼日发表演讲,在迪尔汗和第纳尔中刻上他的名字,他自己曾写下过著名的诗句:

“全世界都冠以他的名字,但他却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夺走哈里发权利的不是突厥人,是她的穆瓦法格,他英勇强悍,既富于政治韬略,掌握哈里发中央的军政大权,他统率军队,驻守边疆,抗击敌军,委派宰相,就连突厥军的领袖穆萨·拜加也畏惧他,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突厥人的势力。 赞吉起义

长期以来,王朝从东非输入黑人奴隶,大土地的所有者日益扩大,富人购置大量土地改良耕地和开垦荒地。巴士拉大封建地主使用大量奴隶在盐碱地开荒种田,沉重的劳动和悲惨的生活,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 公元869年,一名自称阿里族后裔的阿里·本·穆哈默德来到巴士拉结识了盐碱地田的黑人。当地的地主用这些苏丹的黑人来 开挖沟渠,排除盐碱,使盐碱地变为可耕地,其劳动艰苦,在调查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状况,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之后,煽动他们起来造反。他从宗教入手,声称他与真主有某种联系,他对这些人讲述他的不幸,讲述地主的暴虐,对他们靠面糊和椰枣冲击表示怜悯和同情,号召他们起来反抗暴君。 这场运动最初是反抗地主的起义,后来演变为反抗阿拔斯王朝的统治的运动,认为哈里发和总督是暴君,他们亵渎了真主的尊严,并且号召实行哈瓦及立派中阿扎里加派(支持人数最多,最极端的派别)的主张。 黑奴作战英勇,打仗灵活机动,利用当地沼泽和运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和熟悉地势的有利条件,接连大败政府军,政府军中的苏丹军团也加入到起义军中,并战胜派来镇压的一批批军队,处死战俘和非战斗人员,他们洗劫海上运输的商资,豪夺钱财无数,袭击巴士拉,对城内居民大肆屠杀,占领拜推哈和瓦绥特,并将两地洗劫一空。 直到883年,穆瓦法格和儿子穆瓦台迪德战胜起义军,起义军首领战死,延续14年的起义,以失败告终。 权力的短暂复苏

在此之前,突厥将军内部争权夺利已经四分五裂,忙于内乱,穆瓦法格抓紧时间,统一突厥军控制在自己之下,之后派遣大军镇压各地反抗势力,从而挽救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哈里发的尊严和权力。 公元891年穆瓦法格,次年的哈里发穆尔台米德。穆瓦法格之子穆瓦台迪德于公元892继位哈里发,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即位就把各方势力给镇压下去。 继位之后就迁都回巴格达,他采取强硬措施,惩罚贪污腐败,惩治军人的贪欲,与什叶派改善关系,减轻赋税,听倡廉政,平反冤狱,由于积弊甚多,动乱频繁,当他在位期间全力以赴,予以处置 其子于公元902年穆格台菲继位哈里发,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振兴国事,但缺乏才干,治国无方,此时的社会运动越来越大,如伊斯玛仪运动,卡尔马特派运动,法蒂马运动,动乱仍在,起义风火仍在燃烧。 公元908年穆格台迪尔继任第18任哈里发,此时他才13岁,是个不懂事的少年,支持穆格台迪尔成为哈里发的有侍从穆艾尼斯等突厥人,站在伊本穆尓台兹那边的当然也有突厥人,但是不占优势,最后后者被杀害,突厥人的势力又强大如初,哈里发再次成为傀儡。

穆格台迪尔在位期间的社会变化

改变了由空虚国库发资金的惯例,开始实行地方长官或军事首长的包税制度,这促使后来的封建军事制度形成,军政大权则归地方长官执掌,地方分权和割据也就在所难免。

哈里发在全伊拉克的广大地域任命突厥将领为包税人,让他们自己去筹集军饷。领主为了收益会保持土地肥沃和水利灌溉,但军人为了榨取钱财而不顾土地收益和农田建设,竭泽而渔。

农村的生活不稳定,奴隶起义,教派战争也影响到了城市商业贸易、城镇生产、交通运输的破坏。

亲什叶派的诺伯赫特家族在穆格台迪尔的宫廷中势力和影响上升,什叶派传教士在各地不断煽动不满的农民,为什叶派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卡尔马特派运动

起初中心位于库法与巴士拉之间的瓦绥特城及其周围地区, 那里杂居着各种种族,绝大多数都是穷人,对政府、地主剥削不满,故而响应他们的号召。根据各地区,各阶层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策略。针对贫苦大众,提出实现自由、平等的口号;对不得志的贵族与富人,则以夺取政权争地位为诱饵。 传教活动以创始人命名,哈姆丹·卡尔马特原本是一位农民,他受到阿拉维派一位高级传教士的派遣到该地区传教。约在公元900年在库法建造了“迁士之家”的公馆,成为新运动的总部,他通过密传手段发展秘密会社,吸引了大批追随者,他向追随者们收税,以赈济穷人和发展建设,号召人们不分宗教、阶层和种族的差别结为兄弟。宣传遍及瓦绥特及其周围地区,远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运动首先得到了农民和城市贫苦大众的响应,同时得到阿拉伯各部落的同情,运动把城市手工业和小商人组织起来,作为社会力量,为运动服务。 哈姆丹派遣齐克拉瓦伊·丁达尼去叙利亚组织乌拉斯族的阿拉伯人改宗,反叛图伦王朝并进攻叙利亚各城市,只有大马士革抵住了他们的围攻,最后,于十世纪末被埃及法蒂玛王朝消灭。 下伊拉克塞瓦德地区的卡尔马特派运动前仆后继同阿拔斯王朝战斗,最后被残酷镇压。 哈姆丹的另一个助手阿布·赛伊德·加纳比于公元899年到波斯湾的巴林地区建立起独立国家卡尔马特共和国,定都哈萨。秘密发展追随者,其势力达到了巴格达,他们甚至能将送给哈里发的情报送给他们的领导者。 903年卡尔马特派队伍占领希吉尔、征服叶麻麦、入侵阿曼,他的儿子还入侵了下伊拉克大部分地区,他和他的后代作为隐遁伊玛木代表在那里实行统治。在穆格台迪尔时期有很大的发展,哈里发遂派兵镇压,结果哈里发军队溃败。 914一943年一再劫掠伊拉克,破坏朝圣的交通,使整个地区处于动乱灾难之中。公元927年攻占巴士拉,930年攻占麦加,艾布·塔希尔率众人进城,见人就杀,克尔白的黑石,就连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也束手无策,运到巴林存放30年之久,在法蒂玛王朝第三任哈里发曼苏尔·法蒂米的干预之下,才将黑石运回麦加,艾布·塔希尔死去后,见者满足与征服的土地,不再进行开疆拓土,卡尔马特共和国一直存在到1077年。 卡尔马特共和国由六名执政官及六名助理组成的政务委员会领导,行政事务有议会协助处理,政府管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和三万名非洲奴隶。自由农民和手工业者是国家的基本居民。实行人人平等和财产共有,但这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现,居民不纳税,贫困居民由国家给予贷款或资助。 四、总埃米尔的产生与布维希王朝

穆格台迪尔不满18岁便被扶上哈里发的位置,国家权力把握在以穆艾尼斯为首的突厥人手里,总揽军权,哈里发备受压制。国家的情况恶化到了极点,之前没有哪一位哈里发这么小的年龄就登上王位,在位期间,委任宰相有12位之多,内宫大权由他的母亲桑绮达把持,批阅宰相、书记官、法官和学者发来的诉状,其统治持续了25年之久,曾策动部分突厥军起来反对穆艾尼斯,在巴格达内对垒,后在晚上被穆艾尼斯杀害,抢走了身上所有东西,抛尸荒野。 嘎希尔哈里发继位后,强迫他签下约书,承担种种苛刻的义务,承担巨额的军饷。在暗地里力谋对抗穆艾尼斯,后来诱杀穆艾尼斯和另外两位突厥将军,最后被几位喝醉酒的将领抓起来,剜去双眼,后受到监禁,在新任哈里发出现之后才被释放。 有一天,嗄希尔站在曼苏尔清真寺的人群里,披着白色的大袍,向人们乞讨:“给我些布施吧!我是你们都认识的人。" 总埃米尔职位的产生

阿巴斯王朝后期,局势日益混乱,到第20任哈里发阿赫默德·拉迪,为寻求新的支持者,只好求助于当时权力最大的将军穆罕默德·拉伊克,授予总埃米尔官职,不仅授予他为全军的最高统帅,而且还任命他为整个政府的首长,掌握全国钱粮赋税和矿山出产,总揽全国政教大权,在聚礼日提到他的名字。 哈里发从此丧失了一切军政大权,即便是在清真寺聚礼时讲道的权利也丧失殆尽,只是作为穆斯林的最高宗教领袖的名义尚存 突厥将领位执掌军力,又需要哈里发的任命意识,这种权力谋上一层神圣的光环,哈里发制度到十世纪中叶,形同虚设,阿拔斯王朝后期的哈里发力图使尊号与安拉的名字相连,如“真主在地面上的影子”“真主的代理人”等 布韦希人进入巴格达

公元940年自拉迪死后,后继的两位哈里发都是总埃米尔身边的傀儡。穆台基在位时,为了满足突厥军的军响,倾尽国库所有,社会动荡,国家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巴格达城市区家家关门闭户,群众四处抢劫。944年哈里发被总埃米尔图松废黜,挖去双目。 继总埃米尔图松死去之后,突厥军已经分崩离析,残暴的突厥将领无法抵御布维希穆仪兹·道莱的进攻,只得溃逃。 当布韦希人于公元1055年进入巴格达,阿拔斯哈里发,除了保持哈里发的名分,在聚礼日人为他祝福,在迪尔汗和第纳尔的钱币上受了他的名字之外,已无任何实权。一切国务大全已落在布韦希人手里,他们发给哈里发俸禄之后,便自行支配王朝的全部收入。穆仪兹·道莱被哈里发授予总埃米尔的称号,统管一切大权。 四、参考

《阿拉伯通史》纳忠 《阿拉伯通史》希提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艾哈迈德·爱敏 《伊斯兰教史》金宜久 《拜占庭帝国史》A.A.瓦西列夫

哈里发与突厥人简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