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加入芯片“四方联盟”,韩国面临两难局

文/行走斯图卡
韩国总统尹锡悦上台后,政策明显倒向美国,但是他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无脑追随美国的好处还没有看到,自己要先刮掉一层皮。
韩国权威的财经媒体《韩国商业月刊》,以及《韩国先驱报》日前都用了“两难处境”来形容韩国政府在芯片问题上遇到的麻烦。
这个麻烦不是来自于中国或日本的竞争,而是来自华盛顿。报道提到,美国政府敦促韩国政府尽快决定是否加入“芯片四方联盟”;但与此同时,韩国政府担心本国的支柱产业会因此受到损失。此前,美国于今年3月初提出组建这个“芯片联盟”,目的是拉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名义上是“加强芯片行业合作、抗衡大陆芯片产业的崛起”,实则就是对中国大陆进行芯片封锁;根据美方计划,相关工作会议将会在8月份举行。华盛顿已经照会韩国政府,要求在8月31日前答复是否加入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
对于尹锡悦来说,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韩国主要的两个芯片生产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中国的业务量都很大;其中三星电子的NAND闪存产品,有40%是在中国西安生产,SK海力士在无锡的工厂,提供了DRAM芯片总产量的45%。
如果韩国最终加入这个联盟,很可能会面临美国的压力,要求将芯片工厂搬迁至美国,届时设备调试、组织原材料和物流体系、工人培训等所有工作都要从头开始,企业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即便韩国企业能在美国组织生产,能否盈利还是一个未知数。更大的可能性是,这些企业最终会被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生吞活剥、吃干抹净,连渣都不剩。
正因为如此,韩国政府一直不肯就此事进行明确表态;不过韩国专家认为,尹锡悦政府最终可能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加入这个联盟,因为美国掌控了这个行业的设备和软件、中国台湾地区在代加工方面拥有优势、日本则控制着零部件和原材料,对于韩国来说,没有这三方就无法生产芯片。
但是放弃中国市场后,基本上就等于放弃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希望;一旦这些企业离开,中国不可能等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只会有本土企业填补这些空白。相关产业人士早就指出,目前中国企业是全球芯片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一支力量,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提升。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外企离开中国后,影响是肯定有的,而且也会对我们造成相当大的损失;然而中国一直有一个不信邪的传统,越是逼迫、越能帮助中国突破。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总裁就提醒过,如果对中国实施封锁,那么中国很快就会取得技术突破,并且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韩国的遭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一是独立自主非常重要,想依附列强混口饭吃就是痴人说梦,不仅连残渣都抢不到,甚至连自己都要被生吞活剥;二是产业自主同样重要,不管是技术还是生产工艺,这些核心竞争力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至于华盛顿认为光靠芯片就能打败中国?我们也一句话送给它们: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