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优化营商环境
在10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这一决定旨在严格规范处罚事项和罚款标准,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做出贡献。
近年来,国家对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去年8月,国务院就发布了一份决定,取消和调整了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领域的53个罚款事项。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了整治乱收费、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的重要性。
罚款不是目的,严肃查处以罚代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来看,会议指出,严格规范处罚事项和罚款标准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举措。要持续压减罚款事项,对违反法定权限、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采取其他方式规范管理的罚款事项做到应减尽减。要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大对乱罚款的整治力度,完善协同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严肃查处以罚代管、过罚失当等行为,加大向社会曝光力度,防止各类惠企政策效果被削弱或抵消。要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方法,规范监管程序,提升监管效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生命健康、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会议审议,本次拟一揽子取消和调整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的33个罚款事项。
在专家看来,部分以罚代管、加大罚款力度情况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些不必要压力,国务院常委会此次《决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是对于各级政府而言是一种很好的引导;二是对于执法人员来言,进一步约束了滥用处罚、以罚代管的情况;三就是对于企业而言,许多较轻的情况能够免于罚款的可以选择用其他方式代替,给予企业经营的信心。
“严肃查处以罚代管,将给企业、社会个体创造一个相对更加宽松、更加自由的经营、生产环境。”他认为,行政处罚本身也是一种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监管及执法部门可以在具体执法方式上充分利用行政处罚法中的首违不罚、违法情节轻微的不罚以及能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也可以不处罚等相关规定尽可能的压减罚款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包容审慎的执法的方式如采取积分减罚的形式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积分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减少部分处罚。
罚款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业内普遍认为要通过罚款等处罚预防纠正和惩戒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得违法实施罚款不得为了罚款而罚款。
总之本次国务院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是积极响应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有利于解决实践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利于惠企利民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有利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