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考研最纠结的问题:选择?
择校一定要慎重,选择大于努力!原因是:分数比自己低很多的人却上了不错的学校,自己分数挺高一志愿没过线还要四处求调剂,最后高分却上不了好学校。无论是选择本来专业又或者跨考都要慎重。

一、选择什么专业?
考研首先要考虑自己想考什么专业?如果对自己本科的专业很感兴趣,那么恭喜你不用考虑跨考,本科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你。如果不喜欢自己本科的专业或者就业前景不太好,考虑到“就业前景”、“薪水”等原因,就可以想想是否要跨考啦,比如现在不少人都打算跨考计算机,虽然很累,但是有“钱途”呀。
当然,除了未来发展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感兴趣”。这也是跨专业同学考虑很多的一点。毕竟研究生又是三年,如果又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真的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所以天才第一步,想好自己想考什么专业,同时把这个专业的相关情况了解清楚,做到知己知彼。
二、选择哪个城市?
想好专业后很多同学就想选学校,如果自己已经有目标院校的同学自然可以开始了解院校情况了,但也有些同学对选学校这件事还是很迷茫的,这时候其实可以选定省份/城市,这样备选的学校一下就能够限定在那么几所。
选城市也不是随便选的啦,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1、离家近
有的同学出于自身生活习惯并不想去太远的地方,因为走的太远也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样可以选家乡的省会城市,以后什么都方便;
2、未来发展
有的人是想去北上广大城市,发展好,如果大家有确定工作的省市,那就可以直接考研过去;一般来说,考研在哪个城市,那么在哪个城市工作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3、向往城市
还有人向往好的生活,不在乎那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只是风景好,以后就打算在那边居住了,那就也可以考虑;
4、特殊的人
当然啦,有的人是因为自己心心念念的某个人在那个城市,所以想要考研考过去,但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考过去的同学还是要谨慎,不能被情感冲昏了头脑啊!
无论什么,大家都要给自己想清楚,给自己圈几个备选城市。这样“选学校”的范围就缩小很多啦。
三、选择什么学校?
选学校对每个考研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也有非常多的注意事项,因为每个院校在考研安排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院校选择方面我们还得避开一些误区:
1、不能根据排名选学校
单凭学校排名or学科评估就下决定,是不全面的。因为不同学校的优势专业不一样。报考的时候应该看你要报考的专业,是否是优势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如何等。
2、根据分数线定考试难度
不能单以复试线定院校的考研难度。你要考虑3条线。一看国家线:总分线、单科线都看。二看目标院校线:即复试线。三看录取线:录取名单里会有一个录取最高分和录取最低分。录取最低分通常被叫做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3、随大流定院校
说句扎心的话,很多随大流报考火热院校的同学,结果都成为炮灰,在不清楚院校实际情况的情况下报考无疑是很危险的。
四、选择院校的8大信息
除了要避开这些误区之外,想要做好院校的选择还要有充分的信息准备,所以做院校分析前,还要搜集很多资讯和数据,再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哪个才是最适合你的,这些信息就包括以下几点:
1、计划招生人数
一般在招生院校的招生简章或者专业目录中会有。我们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是成正比的,计划招生人数一般包括推免招生人数。
2、报考人数
直接反映这个专业的报考热度和竞争力大小,这个数据很多院校不会对外公布,这就需要同学们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啦。
3、实际录取人数
院校官网会公布当年的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这里面的总数就是实际录取人数,通过实际录取人数再结合计划招生人数,可以判断该专业去年的录取情况,有可能实际录取人数是多于计划招生人数的,出现扩招的情况。
4、报录比
即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专业的热门程度,有些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更高。如果报录比过高还请同学们谨慎报考。
5、推免人数
有些名校每年都会有很多推免生,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左右,比如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专业,留给统考生的名额着实少。
6、复试分数线
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通常会出一个进入复试的初试基本要求,里面就会有复试分数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会有某一学校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专业的情况,各院校的院线应该会不同。
7、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进入复试的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了最低的复试比是1:1.2,但也有出现等额复试的现象,就是进入复试的全部录取。
8、总成绩组成占比
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各个院校的最终成绩占比是不一样的,需要你去关注,有些初试成绩会占到总成绩的70%,而有些甚至仅占20%,这可以帮助我们分清总成绩的权重。
除了这些信息外还有几点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大家,在收集信息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开复试有黑幕的学校、初试压分的院校以及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学校,当然还有些学校会首先保护第一志愿,这样的院校是值得大家考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