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茶与时间

2023-05-25 15:07 作者:湄潭手筑黑茶  | 我要投稿

 筑梦茶乡 福地湄潭 湄江印象 只为一杯好茶

   物质总在运动,事物总在变化,于是便有了时间的概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茶是农作物,涉及栽培、生产、储存等工序,便是有更多时间维度的考量。在学茶、喝茶、聊茶的过程中,也总少不了时间这个要素。不胜枚举,就谨以个人之见,试谈几个方面。


图片


1、品种演变
   从最早神农时期发现茶开始,茶叶便从野生品种朝着良种演变。和野禽变家禽一样,都有一个驯化、驯养的过程;茶叶便是顺着从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一路演变。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优良品种被选育、推广种植,便逐渐有了现今的茶叶品种种植格局。

2、加工工艺演变
   茶叶最早发现是作为药,解毒用的,据推测茶叶的使用更多是以不加工的鲜叶为主。往后上千年的时间里茶叶的加工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到了晋代开始才有了相对明晰的记载,有了晒干再饮用的工艺记载;又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到了唐代才有了蒸青团饼的加工方式。到了明代,散茶加工工艺得到推崇,便开始以散茶的加工为主,根据制作工艺的演变与稳定,绿、白、黄、青、红、黑六大茶类也才得以相继出现。

3、饮用方式演变
   和神农尝百草一样,最开始的茶叶的饮用方式很有可能就是鲜叶的直接嚼饮。在往后的上千年当中,茶叶饮用方式发展可能就跟草药一样,从嚼饮转变为烹煮饮用。到了唐代前后便才逐步形成一套极具礼仪性的饮用方式,所谓的“唐煮”。再经过发展,到了宋代形成了一套更具文化与审美的饮用方式,所谓的“宋点”。


图片


   随着王朝更迭,到了明代,曾经的贵族饮品也逐渐流行到了寻常百姓家,散茶的简单冲泡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形成了所谓的“明泡”。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品种、加工工艺、饮用方式三方面简析便可得知,现如今的每一片茶叶都谱写了光阴的故事,时间作了见证。

4、茶园的运维
   茶树是农作物,是植物,植物的耕作便是有时有法,守时而作,循法而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茶树生长是顺应自然规律,茶园的运维管理也应该是法自然之法。春夏秋冬,环环相扣,又年复一年。

5、修剪与采摘
   一样的是顺势而为,春夏秋均可采摘,而修剪主要是在夏秋。采摘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修剪,看起来程度较浅,但影响一样很大。修剪、采摘与养护是一体的,先人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具有可持续性的耕作方式;既兼顾了茶树的生长规律,也满足了人们的采摘需求。采(修)养结合,四季更迭,又年复一年。

6、采摘有时
   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说的便是茶叶采摘所具有的时节性。茶树鲜叶在生长到不同的阶段时,其内含物质的比例结构是不同的,在适制性上也会不同,便会影响到最终的感官品质。


图片


   晴采雨不采,几采几不采的这类说法,说的便是茶叶采摘还受更细的天气情况、早晚温差等情况的影响。采摘回的茶叶还需进一步加工的,所以采摘时茶叶是否含水的状态、一天当中所处的时辰都会影响到进一步的加工环节,采摘得当的话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后续加工的难度,从而提升制优率。

7、制作时法相依
   茶树鲜叶采摘下来之后便是后续的加工制作。做不同的茶便是需要对鲜叶作不同的加工处理。涉及多个要素,关键的是时间、温度、水分、空气。


图片


   鲜叶到干茶会经历复杂的变化,调整以上的几个关键要素便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六大茶类便也是在这一套逻辑下形成的几个相对固定的加工路径,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有更多种茶类的。至于像杀青、干燥等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只是一种习惯的沿用,只是术的层面而已。

8、制与存
   存储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制作,或者说是制作的延续。茶叶制成之后并非就此一成不变了,而是在时刻变化,不同的原料通过不同的制作工艺制成之后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在相同和不同的存储环境之下便会有无数种可能的变化。


图片


   有最佳赏味期的说法,也就是制成之后茶叶内含物质变化所造就的风味还在人们期望的状态的时间段。茶叶的制成就是为了品饮的,品饮体验让人感到愉悦是喝茶追求的一个共识,每个人的感知能力不同,对触发愉悦的要素要求也就不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相同事物的感受会不同;同一款茶也有不同的转化阶段,给人的感受也会不同。老茶讲的是更多的光阴的故事,时间会给出一连串的答案。

湄潭手筑黑茶 湄江印象领先
一辈子 一件事(做杯好茶),一杯好茶 敬天下有缘人


茶与时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