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学就懂 | 27.“存在”与“物质”的区别

2023-05-06 09:50 作者:小马大研-马理论考研  | 我要投稿

       我们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但为什么“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世界统一于存在”?“存在”概念和“物质”概念究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存在”和“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使得经典作家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他们主要不是论证世界是否存在(这在唯物主义者那里是不言而喻的)而是荐重讨论世界统于物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也往往将“存在”等同于“物质”,强调客观存在的世界是物质的,并且将物质与精神同思维与存在这两对概念等同起来,但这并不等于说经典作家否认“存在”概念的哲学意义。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折衷主义时,曾严格地将存在概念与物质概念区别开来。恩格斯说: “自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还认为,存在是指一切对象是存在的,实有的,它是指一切事物的共同点,排除了一切事物的特点。列宁反驳唯灵论时说:“所谓唯物主义断言意识具有更少的实在性,……这当然完全是胡说八道。”

        “存在”概念与“物质”概念的区别,“存在”与“物质”具有某些类似的地方,比如相对于意识的现实世界而言,它既是物质的,又是存在的具体形态,所以在唯物主义里“物质”与“存在”往往混同使用。但严格地说, 它们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两个概念的抽象程度不同。“存在”作为舍弃了一切事物具体特性,所反映的只是有与无的问题。“物质”概念在肯定客观世界实有的基础上表明这种“有”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回答了存在的形态问题。第二,两个概念的外延不同。“存在”概念具有形式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首先表现为存在, 所以存在是无所不包的。当然,同样是存在,物质世界是自存的,精神世界却是依存的,它们属于存在的不同的层次。第三,两个概念内涵的深浅程度不同。“存在”概念虽然具有形式的普遍性,但内容是贫乏的,它只有一个规定,即“无规定性”。“物质”概念则是内容最丰富的,对事物最本质的特性作了深刻的揭示,充分地反映了事物的辩证本性。

       世界为什么不是统一于存在?认为世界统一与存在其实是杜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坚决批判的。恩格斯在《反对林论》中指出,存在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


一学就懂 | 27.“存在”与“物质”的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