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家标志】立陶宛国徽与国歌

2021-05-23 20:52 作者:爱传销的高坂穗乃果  | 我要投稿

立陶宛共和国国徽为盾徽,红色盾面上一位身着银装的骑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上,右手挥一把银剑,左手持蓝地镶金黄色牧首十字的盾牌。前苏联时期曾经使用加盟共和国国徽。另有大国徽,盾外有独角兽和狮鹫守护,上有大公冠。下有三叉戟,并书以格言“让统一盛放”。


立陶宛共和国国徽

使用者:立陶宛

启用:1366年首次使用;1991年再次恢复使用

简介

立陶宛的盾徽是一位手持剑和盾牌的骑师,被称为Vytis(发音为['vîõt])。自15世纪初以来,它一直是立陶宛的官方盾徽,也是欧洲最古老的盾徽之一。它在各种语言中也被称为其他名称,如立陶宛语中的Waykimas、Pagaunï,或波兰语和白俄罗斯语中的Pogonia、Pogoń、Пагоня。Vytis可翻译为Chase、Pursuer、Knight或Horseman,类似于斯拉夫语vityaz(古东斯拉夫语中勇敢、英勇的战士)。历史上——raitas senovïs karžygys(古老的骑马史诗英雄)或纹章学中——raitas valdovas(骑马君主)。

立陶宛曾经建立国家以应对条顿骑士团的压力,他们征服了现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同时立陶宛人是唯一在现代之前建立国家的波罗的人。此外,压力促使立陶宛人将其土地向东扩展到第聂伯河上游流域的罗斯领土,以及第聂伯湖下游和德涅斯特之间欧亚草原的欧亚游牧民族领土。这个幅员辽阔的立陶宛是用立陶宛的纹章——驰骋的骑手来传达的。立陶宛盾徽的使用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传播,因为立陶宛第三法令(1588年通过)要求在每个郡的印章上使用盾徽。

曾经统治立陶宛的格迪米尼德王朝首先采用了骑士作为王朝象征来描绘他们。后来,在15世纪初,维陶塔斯大公将骑在红色田野上的骑士作为立陶宛大公国的纹章。此后,立陶宛统治者和与统治王朝有关的贵族都使用了盾徽。骑士的盾牌是为装饰格迪米纳斯圆柱或贾吉隆双十字而设计的。1992年全国公民投票通过的《立陶宛宪法》第15条规定,“国家的纹章应为红色区域上的白色Vytis”。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独立,并恢复了战前的所有国家象征,包括其历史悠久的盾徽Vytis。1990年3月20日,立陶宛最高委员会批准了国家盾徽的说明,并确定了使用盾徽的主要规定。这表明立陶宛正在恢复1918年至1940年间存在的国家传统。4月10日晚些时候,最高议会-重组议会通过了《立陶宛共和国国家盾徽、徽章和其他徽章法》,该法规定了立陶宛国家盾徽Vytis和立陶宛历史国家象征的使用。根据该法第6条,立陶宛历史上的国家象征是贾吉隆人的双十字架和格迪米纳斯圆柱。

1991年9月4日,根据立陶宛特别纹章委员会的建议,Arvydas Každailis批准了一项新设计。尽管如此,它重新确立了维陶塔斯大公统治时期的原始颜色(红色、蓝色、银色和金色),但将马和骑手置于表面上更为“防御”的姿态,高于地面,而不是向前跳跃,剑只是举起,而不是蓄势待发。历史色彩和历史纹章Vytis的复兴意味着立陶宛共和国不仅是1918–40年独立立陶宛国家传统的继承者和追随者,也是立陶宛大公国的继承者。立陶宛共和国公民在1992年10月25日的宪法全民投票中通过的《立陶宛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纹章应为红色区域上的白色Vytis。尽管新采用了Vytis变体,立陶宛的利塔斯硬币仍采用了Zikaras的设计,直到2015年被欧元取代。

立陶宛武装部队在制服、徽章和旗帜上广泛使用立陶宛国徽。

含义

红色盾面上一位身着银装的骑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骏马上,右手挥一把银剑,左手持蓝地镶金黄色双十字的盾牌。另有大国徽,盾外有独角兽和狮鹫守护,上有大公冠。下有三叉戟,并书以格言“让统一盛放”。

历史国徽

立陶宛共和国 1918-1940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0-1941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4-1990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0-1991
立陶宛共和国 1991-今
立陶宛国徽(总统版)
立陶宛国徽(议会版)

国歌

国歌》(立陶宛语:Tautiška giesmė)又名《立陶宛,我的祖国》(Lietuva, Tėvyne mūsų)、《立陶宛赞歌》(Lietuvos himnas),其曲词为1898年当立陶宛尚属于俄罗斯帝国时,由文萨斯·库迪尔卡(1858-1899年)创作,并迅速于立陶宛人民中传唱,1919年当立陶宛独立后,这首歌被定为国歌。1940年,立陶宛加入苏联,1950年重新制订新国歌。1991年,苏联解体,立陶宛宣布独立,这首歌重新被定为国歌。

别称:Lietuva, Tėvyne mūsų(立陶宛,我的祖国);Lietuvos himnas(立陶宛赞歌)

作词:文萨斯·库迪尔卡,1898

作曲:文萨斯·库迪尔卡,1898

采用:1919(1988年再次采用)

废止:1950

历史

立陶宛国歌纪念碑

在库迪尔卡去世之前,这首诗的第一次演出发生在1899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场音乐会上。音乐会由Česlovas Sasnauskas指挥,立陶宛人参加。同时于1905年12月3日在维尔纽斯大地震期间演奏。

1918年立陶宛宣布脱离俄罗斯独立时,这首歌被宣布为国歌。它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直到立陶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苏联吞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建议修改这些词,以包含对上帝的提及。但最后人们决定歌词应该保持原样。

1992年,新独立的立陶宛共和国再次确认了该曲作为国歌的地位。在同一年,《立陶宛宪法》获得批准;该文件第19条规定了立陶宛国歌。

保护

《立陶宛共和国国歌法》于1999年6月9日由瓦尔达斯·阿达姆库斯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详细规定了何时何地播放国歌及其演奏规程。

该法第2条规定,国歌应在以下场合演奏:在庄严的议会会议开始或结束时,在国定假日和纪念日,以及在对立陶宛进行正式访问的外国元首的招待会和告别会上,但必须在演奏完外国国歌之后。

根据立陶宛自己的外交协议,代表立陶宛在外国比赛;国定假日和政府下令升起立陶宛国旗的其他日子;在政府机构、企业和组织主办的公共活动中升起国旗时;以及在国家广播电台节目的开始和结束。国歌也可以在其他场合播放,如体育比赛。

演奏国歌时,音乐可以是现场演奏的,也可以是录音的。国歌可以由合唱团、管弦乐队、军乐队或后两者的组合演奏。第4条第2款规定,鼓励所有参与者唱国歌。当国歌响起时,所有平民都被要求站起来,以示对国歌的尊重。如果国防、警察和其他军事或军事相关组织的雇员在场,他们必须按照法规规定的方式尊重国歌。国歌不能用作背景音乐、广告或娱乐,如卡拉OK。公众对国歌的不尊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歌词

立陶宛语

Lietuva, Tėvyne mūsų,
Tu didvyrių žeme,
Iš praeities Tavo sūnūs
Te stiprybę semia.

Tegul Tavo vaikai eina
Vien takais dorybės,
Tegul dirba Tavo naudai
Ir žmonių gėrybei.

Tegul saulė Lietuvoj
Tamsumas prašalina,
Ir šviesa, ir tiesa
Mūs žingsnius telydi.

Tegul meilė Lietuvos
Dega mūsų širdyse,
Vardan tos Lietuvos
Vienybė težydi!

中文翻译

立陶宛,我的祖国,
英雄的国土!
你的儿女从我们的过去
振奋起精神。

愿你的儿女永远
保持赤胆忠心,
努力工作创造
我们和人类的幸福安宁。

太阳照耀着我们的土地
驱散黑暗的乌云
让阳光和真理
永远指引我们的步伐。

对立陶宛的爱
燃烧在我们的心中。
但愿这片土地,
永远统一繁荣。

另一个版本的翻译

立陶宛,我们的祖国
英雄们的地方
愿您的子孙从历史
获得您的力量

愿您的子孙永远走
在正直大路上
愿您,人类中的英杰
成他们的理想

愿红日高照我土
将周围乌云驱散
这光辉,这正义
领我们到永远

愿对立陶宛的爱
把我们内心照亮
为繁荣,立陶宛
请团结着绽放


乐谱


【国家标志】立陶宛国徽与国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