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手术中佩戴VR头显可减少局部麻醉剂用量

想象一下,你去做一个小手术,医护人员给你一个VR头显来缓解疼痛和焦虑,而不是通常剂量的麻醉。
在手术过程中,VR设备会让你沉浸在自然场景中,比如森林、山顶或夜空,从而分散你的注意力。设备还会播放指导冥想的声音帮你放松,告诉你“手术很顺利!尽量不要动!”

这样真的有用吗?
波士顿 Beth Israel Deaconess 医疗中心研究人员领导了一项小型研究,观察了34名接受无需全身麻醉的手部手术的患者。通过该研究发现: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有望减少手术中局部麻醉剂用量。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缓解急性和慢性疼痛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研究,但研究人员才刚开始探索VR是否可以用于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就包括患者对麻醉产生不良反应。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如恶心、呕吐、发冷、几天神志不清,以及由呼吸管引起的喉咙痛。有些则更为严重,如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体温过高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负责领导这项研究的科罗拉多大学医院麻醉师Adeel Faruki博士表示:“麻醉领域一直专注于提高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目前有许多研究正在评估VR是否可以应用于骨科关节手术。”
Adeel Faruki和他的同事们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VR实验组则在手术过程中佩戴VR头显和降噪耳机,沉浸在例如森林、草地等适合冥想的自然场景中,让他们保持冷静放松。两组患者均注射局部麻醉和镇静异丙酚(或应患者要求或准医嘱)。

研究人员发现,VR实验组患者所需的异丙酚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平均每小时需750.6毫克的镇静剂,而VR实验组患者则只需要125.3毫克。在VR组的17名患者中,只有4名患者在手术中注射异丙酚,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都需要注射。

两组患者都表示,他们的疼痛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手术过程中感到放松。他们的疼痛感和手术结果方面没有显著体验差异。简而言之,用VR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实现同镇静药物一样的效果。
少用异丙酚有诸多好处。这种药物通常被用作手术期间的镇静剂,但使用有风险,可能会抑制呼吸等。据说当年迈克尔·杰克逊就是死于“急性异丙酚中毒”。

异丙酚对大脑也会造成伤害,可能会导致术后认知能力下降。因此,接受VR辅助治疗的患者比全靠异丙酚药效的患者术后恢复得更快。VR实验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约65分钟,比对照组患者75分钟的平均恢复时间提前了12分钟。病人早点出院就可以早点腾出医院的人力物力资源,满足其他病人和需求。
研究人员坦诚VR辅助治疗也有其局限性,患者要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是自愿接受VR治疗。在本项研究中一切都是公开透明进行的,所有人都知道哪些患者正在接受VR治疗,哪些没有。这就导致了另一种可能性,即工作人员可能会为VR患者注射较少量的异丙酚,从而无意中影响到实验结果。

总之,这项研究想说明的是,VR可以让患者在接受更少剂量镇定剂的情况下舒适地进行手术。这并不能证明VR辅助治疗更好,只是证明了它和镇静药物一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