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兰塔探险家笔记精选(三)

本期探险家笔记精选出自德莱尔先生的旅行手稿
德莱尔(大陆纪884-约919),伽略特(即现厄比盖尔首都)金匠,出身于盖尔哲斯堡的普通工匠世家,其祖父母随厄比盖尔王室来到了平原上,参与了新王都的建设。
龙的传说是厄比盖尔文化重要的一环,其中以厄比盖尔十七代国王【莱尔王】诛杀九龙的故事最为著名,其曾祖父更是莱尔王统治时期的一位出色铁匠,曾有幸参与过钨钢重甲(一种针对龙的特制盔甲,如今是厄比盖尔禁卫军的防具)的锻造。在种种这些的熏陶下,他对龙的存在深信不疑,并发誓终有一天会找到龙群如今的藏身之处。
在他26岁时,他最终攒够了充足的资金,随同几位志同道合之人乘船来到盖尔哲斯暂住了一段时间,随后启程北上,在巴拉纳斯山脉展开了搜寻。
然而一行人直到最后也没能找到真正的龙。大约在大陆纪919年,他们在巴拉纳斯西南边界遭到了一群“伪龙”(一种形似龙但体型较小的巨蜴)的袭击,德莱尔被迫逃到了大沙漠上,在夜间被尸壳围杀致死。其余幸存者也在次年死在了赫梯山脉西部的一场山火中(有些人认为这场山火正是由龙引起的)。
在德莱尔死后不久,一队苏丹国商队碰巧发现并带走了他的笔记,几经辗转后,最终被他的家人回收。

“在一道峡谷中,一座古桥兀得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赫梯山区的这些日子来,我们见过许多桥梁,毕竟,这是厄比盖尔的特色,厄比盖尔的传统,也是厄比盖尔人走出大山的依靠。
然而这座桥和那些仅仅用来过人的桥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其规模庞大,立柱如高耸的石林,其上雕有繁复的花纹,纵然百余年已经过去,依旧清晰可见——这显然是厄比盖尔王室的杰作。而这也说明,我们已经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盖尔哲斯,厄比盖尔的旧都”
等过了桥,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星星点点的灯火沿着栈道延展开来,如同龙的长颈,而坐落在 ‘龙首’ 上的就是盖尔哲斯港。
泊好船后,我们又爬了好长一段时间栈道。传说在莱尔王燃龙烟,宣战诸龙之后,火龙数次来犯,每杀死一批龙,他和后人就以龙骨作梁,龙鳞作瓦,用龙的尸体修复损毁的建筑,直至再也没有恶龙但敢挑战群山之主的权威,我在栈道上踩到的许多板材,也明显不是木料或石板。
(龙烟的在人看来无论是性状还是气味都很像木炭,然而龙对其中的某些味道却极度敏感,在有群山阻挡的五十里开外就能闻到,更不用说点燃之后。人对这种味道很不敏感,在浓度很高的情况下才能闻到,类似于炉灰味,对于龙来说,一旦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闻到了其他龙的粪臭味,就表示宣战)

“等到我们终于爬上了栈道的尽头,山雾已经先我们一步吞没了桥下的一切,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几乎被雕琢为纪念碑的烽火台,烈火在其上熊熊燃烧,却并没有龙烟那独特的炉灰味。烽火台广场的南侧是云雾缭绕的山间谷底,往北就是城市的核心——王庭大桥。”
“在久远的过去,这座大桥只是一条能够联通城堡与领地的普通大桥,随着一代代国王的扩建和翻修,变得越来越坚固、宽广,渐渐成为了王室的庭院,故而得名。如今这座大桥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核心城区,由城墙改建而来的房屋在大街两旁整齐的排列着,赭瓦红墙,竟看不出一点岁月侵蚀的痕迹。”

在祖宅安顿下来后,我们在这里停留了数日,打探了一些关于龙的消息,购置了些野外求生用得上的装备,准备启程,正式展开寻龙旅程。而在临行之前,我们准备先下山看看谷底的环境。
城中有几位老人常说,龙的血液如果被滥用,就会从地下吸来一种诅咒,让整个山谷都变得荒凉。在下山的路上,路边的枯草之上渐渐多出了一种通体橘红的花朵,形似一簇火焰,摸上去有些烫手。当地人称之为火息花,正是所谓的“诅咒”。
从半山腰的镇上向下眺望,眼前只剩下一片火红与枯黄。火息花在谷底肆意生长,以至泛滥成灾,蒸干了密布的溪流,龟裂了万亩的良田,只留下废宅和焦黄的土。人们曾一次次试图将这种地狱之花铲除,却只见它们源源不断地从地下长了出来,甚至还影响了山中的野兽,使它们变得格外强健凶猛,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看罢,我也只好摇头折返,踏上旅途。解铃还须系铃人,由龙引起的灾害,我想也只能靠龙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