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眼球大战”:女粉丝镜头越来越多,“搞竞”影响了什么

出品|人民电竞
作者|施豪
编辑|凯文
图片|截图自哔哩哔哩英雄联盟赛事
6月7日 ,2021LPL夏季赛开赛,揭幕战由iG对阵SN。在疫情得到控制的当下,线下观赛也在有序组织中。但在导播视角中女粉丝的镜头格外丰富,不少弹幕也直称“怎么都是女粉”。
不可否认,目前的电竞用户中女性占比越来越高。由于赛事内容、游戏门槛降低,社交媒体对于电竞的理解正在趋于正向,也有业内人士笑称“有些俱乐部更喜欢女粉”。在电竞赛事的参与度上,越来越多的女粉丝投入精力应援,电竞也正在逐渐接纳这些“搞竞”的粉丝们。
导播33:镜头切到“小姐姐”,因为现场女粉丝真的多
33是某赛事的导播,在访谈中提到女性观众,他由衷地感慨道比赛现场的女粉丝行动力更强。他表示现场一般分为举队旗、加油呐喊的男粉丝,以及身穿队服或涂鸦、文身贴、身穿cos服等吸睛的女粉丝。
“我们用长臂或者飞猫(索道摄像系统)切镜头的时候,能很清楚地看到粉丝分成两拨人。”33说,导播需要对现场和赛事内容进行即时切换,但大部分和观众互动的环节里,女粉丝携带的灯牌等赛事相关的内容更多,女粉丝本身也是话题性比较多的部分。
33认为,运镜与其掠过观众席,定格是更好的选择。“我们会把观众席收音的位置留给加油的粉丝,但是BP环节或者暖场阶段,就需要粉丝互动。女粉丝一般‘装备齐全’,灯牌、着装都是我们镜头切过去会定格的地方。”
有时导演发现了比较有话题感的人出现在观众席上,也会让导播切镜头定格,但在没有指令的时候,总是让摄像把镜头压在选手面前也不合适。“我们主要还是拍选手现场反应,但如果一直把镜头放在选手身上,现场的反馈就出不来。”

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疫情管控都比较完善,很多观众几乎是盛装出席,33坦诚地说,这种情况下不分男女都会给到镜头。“不过女粉丝一般都有队伍的粉丝运营或者自发组成团一起看比赛,我们在现场很容易就看到她们挥舞的牌子,聚焦一下也挺好的。”
由于在各地都有观赛或恢复了线下比赛,33的行程和导演组一样开始频繁出行。但他说各地的电竞粉丝都饱含热情,“应援”也给了工作人员不少动力。“其实女粉丝付出的精力很多,从赛场气氛来说,很多比赛都是她们撑起来的。”
电竞近年来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新粉丝进入,对不少新的女粉丝关注的不仅是比赛成绩,还有选手颜值、个人言行等,对电竞的关注往往是由点到面,从选手出发到整个电竞比赛。
粉丝兔子:我们打投“搞竞”,但我们也反感过度代入
已有五年观赛经验的兔子,对LPL夏季赛开赛,自己却因为疫情和学业无缘线下观赛感到烦闷。“我印象最深的还是17年RNG和WE两支战队的粉丝一起集资做的应援灯牌吧,那种时候真的特别有同盟感”。
兔子称自己曾经是某战队的铁杆粉丝,不过这两年因为学习和就业压力,看比赛的时间少了很多,但一直在关注比赛。如果是周末空余时间,她仍然会抢票,并和粉丝群的朋友们交流。部分朋友也会身穿汉服等服饰等观赛,电竞赛事的现场犹如亚文化的二次交流会。

随着电竞出圈,电竞的年轻、拼搏精神也引来了很多饭圈粉丝,但她认为饭圈文化的融入是暂时的。“很多新粉丝其实不懂比赛,但就是爱看,LPL、KPL都看,有时候拿到人头她们就兴奋地喊叫,但运营和突破口也没那么简单。比赛会刷掉一批人,也会留下一批铁粉。”
对于“饭圈”来说,购买周边和应援物也是一种对主队表达支持的方式。“应援打投这些其实对电竞来说是流量的增幅,粉丝的饭圈应援其实对苦了很多年的电竞选手来说是一种鼓励。”兔子认为,单纯喜欢比赛的粉丝执行力可能没有这些迷妹强。但是和体育圈或者娱乐圈一样,大家都不喜欢干扰选手生活、影响俱乐部正常工作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人把电竞当作真人秀,一些年轻的粉丝还曾做出过激举动,这让整个粉丝群体和女性观众都受到了影响。兔子说,“这几年经常有‘搞竞’这种词出现,其实本身不是坏事。但某些人的独占心理特别重,这很容易影响选手和俱乐部的正常状态。需要有一些接受正常管理的粉丝群体,但正常粉丝也不会接受‘私生饭’。”
访谈的最后,兔子表示女粉丝的参与感可能会更强,但男女支持电竞其实没有太多区别。“可能对很多新粉丝来说‘竞嫂’这些选手个人的花边新闻也是热点,但对于关注比赛的粉丝来说,我们还是追求支持的战队能赢,这是对粉丝最好的鼓励。”
结语:
当女性用户逐渐增加,性别对立只会阻挡电竞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20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电竞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女性用户的占比从2019年的30%上升到34%,女性电竞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女粉丝对于赛场的象征意义需求更高,她们会通过集资制作灯牌、手幅、标语和贴纸等进行现场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寻找画师、制作商、组织成员进行发放等,都是饭圈化带来的经验。饭圈化带来的崇拜心理在娱乐圈等其他行业也同样出现过。但未受控制、过度年轻的粉丝群体也可能带来风波,例如电竞战队曾遭外卖被投放不明物体、跟踪选手亲属等。
抱有难以触碰的属性,粉丝对电竞选手和俱乐部依旧会持有很多幻想。在资本运作逐步显现的当下,电竞引入饭圈化的趋势难以阻挡。但这也给了更多俱乐部在粉丝运营方面的压力:人设不会为选手带来任何成绩加成,但粉丝们需求的就是内心中的完美选手。
无论是电竞的“饭圈化”还是娱乐文本的“电竞化”,中国电竞的受众仍然是多维度且复杂的。但无论如何,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的长路已经开始。